“容器”对儿童情绪发展的意义
2022-11-20刘稚颖
刘稚颖
一、依恋关系与“容器”
个体在遇到重大刺激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当个体感觉仅凭自己已经无法承受,便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儿童的情绪发展尚不成熟,其情绪反应来得更为强烈,自我调节的困难程度也更大。因此,儿童的情绪问题通常需要依赖身边的“重要他人”进行调节和处理。这个“重要他人”指儿童的主要养育者,通常是父母,有时也可能是负责照顾儿童的其他亲属,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儿童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健康和牢固,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将这种重要的早年人际关系称为“依恋关系”。
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可以“容纳”儿童的消极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这种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包容与抱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容器”。父母不只是被动地接纳儿童表达出来的情绪,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将这些情绪进行加工后反馈给儿童,帮助其发展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容器”对儿童情绪问题的影响
父母应该具备孩子情绪的“容器”功能。但是,如果父母的“容器”功能不足,无法接纳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孩子就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第一个案例中的小琳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什么都听父母的。但是,在小琳遇到困难、有不开心的情绪时,父母并没有耐心地倾听她的感受,并且不经商量就武断地替她做主,还经常指责和否定她。小琳找不到宣泄痛苦情绪的出口,更不知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长期压抑导致严重的抑郁情绪。
第二个案例中的小高在3岁前得到家人较好的照顾。但当妹妹出生后,他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父母的“容器”功能明显减弱,他们还时不时地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小高身上,这些致使小高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三个案例中小思的情况很好地说明了“容器”对于缓解儿童情绪压力的作用。作为儿童情绪的“容器”,父母要接纳孩子自己无法全部承受的情绪压力,这就意味着父母的情绪“容纳”能力必须高于孩子,不能“容纳”了孩子的情绪,自己就受不了了。小思的母亲经常责骂小思成绩差、不求上进。其实,由于成绩不好小思已经很难受了,再被母亲这样责骂,她的消极情绪不仅没有被分担,还变得更加严重。反观咨询师的态度就很不同:小思期中考试前焦虑、紧张,咨询师指导她进行放松训练;第二次咨询,咨询师开始帮助小思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具体化分析,寻找消极情绪背后的不合理信念,这些工作都是在帮助小思学习如何应对情绪问题。
三、心理咨询中儿童的心智化过程
“容器”发挥作用的过程包括理解、共情、应对痛苦、识别孩子的独立心智。心理咨询的作用就是弥补、修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足部分。咨询师需要评估造成儿童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我们看到,三个案例中咨询师的工作方法有所不同。第一个案例的咨询师主要采用倾听、理解的方式共情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并促进来访者与父母进行沟通,增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同时利用系统合力,帮助来访者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第二个案例的咨询师运用沙盘治疗帮助来访者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咨询中,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对自己以往的情绪应对模式进行反思,帮助他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以及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这部分的咨询干预就是“容器”的第3个方面的内容——识别孩子的独立心智。也就是说,父母或咨询师在对儿童的情绪进行反馈时,需要强调儿童的感受是他自己的独特体验,与现实情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为儿童的心理改变留出了空间。第三个案例的咨询师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对自己原有的认知进行反思,认识到消极信念的不合理性,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改变情绪。其实,无论运用何种干预方法,只要能够促进儿童对自己心理活动的主观性觉察,认识到客观世界与自己的主观世界可能存在的差异,并且不断修正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与体验,提高内心体验与现实环境的协调一致,就是有效的心理咨询。我们把这样的心理成长过程叫作“心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