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四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2-11-20曹宾波郭

关键词:四史育人政治

曹宾波郭 寥

(1.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长治 046000;2.中共长治市屯留区委员会,山西 长治 046000)

“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将其作为制度化、常态化的推进,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政治观,更加清晰地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史,深切感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理解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融合点

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融相通,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1.1 相同的本质属性: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的发展历史

“四史”全面、客观、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征程,同时“四史”也积累了大量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路线,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贡献与高超的执政水平,能引导学生认真审视中国国情与中国发展历史,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方向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不仅具有一般历史学习教育的特点,还能帮助大学生正本清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的发展历史,从而能守正创新,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大学生从“四史”教育学习中,能体会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使得大学生自觉弘扬革命的红色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1]。

1.2 共同的理论指导: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导向

“四史”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延续, “四史”教育中所蕴含的历史回应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问题,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明确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并在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命运的过程中不畏艰险、披荆斩棘,不断创造中国发展的新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大学生进行“四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认清学习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从而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史”的内涵与要求,对提高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作用。

1.3 一致的教育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主要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倡导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四史”教育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积淀,注重历史事件、历史经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价值转化,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积蓄强大的精神动力。将“四史”教育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结合在一起,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为抓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为载体,将我国的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深入到高校青年学生内心,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守初心、担使命,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意志坚定的接班人[2]。

1.4 共同的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确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开展“四史”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党史教育,同时还要进行党的政治教育,站在历史的视角要求学生学习“四史”,自觉提高学生的历史站位与政治站位,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通史知今,弘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精神,坚定党的政治立场不动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党的“四史”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与百年征程,深刻理解学习“党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学习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征程和改革开放史可以了解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政治经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四史”的学习, “四史”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案例,大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四史”的教育价值与政治价值,让大学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 高校“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四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育人共同体,从多个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将“四史”的核心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对“四史”的理解。

2.1 完善“四史”教育学习与组织机制

在大学生“四史”教育中,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形成高效的“四史”教育学习机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从思想上、组织上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第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的论述,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从学习“四史”的重要性出发,优化大学生学习“四史”教育的顶层设计,让“四史”学习教育能更好地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严格落实高校党委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充分利用辅导员、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共青团以及学生团队,共同合作、协同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第三,要建设大学生“四史”学习实习实训基地与教学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纪念馆、博物馆等场地,倡导大学生以“品经典、学四史、守初心”为主题,将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在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四,以顶层设计为主导,创新高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新模式,让“四史”资源“活”起来,例如,开展大学生红色诗词朗诵会、红色文化宣讲会、红色文化书法比赛等,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做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 “时” “势” “事”,从而能提高“四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3]。

2.2 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育人模式

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四史”开展育人新模式,构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通过将高校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结合在一起,切实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史育人、弘史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感人的历史资源与情怀来感染学生,有利于大学生饮水思源、铭记党恩。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课程教学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四史”育人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四史”知识讲得既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历史代入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共产党的发展史、奋斗史与革命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高度、情感温度和思维深度,以发挥“四史”学习教育的引领作用[4]。第二,各类专业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承担“四史”教育自觉,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挖掘整合本专业课程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等“四史”教育元素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学生对“四史”的认知,拓展价值意蕴,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 提高“四史”育人的整体效能

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学习时,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营造浸润式教学环境、开展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路径,让思政课散发出历史味,实现“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准滴灌”,让学生认识历史、把握现实、辨明方向,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思辨性、学理性。

第一, “四史”教育应做强基础,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学习意识,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教师需要将本专业知识与“四史”学习结合在一起,纵向加深对专业史学知识的认同。第二,注重运用鲜活案例,向学生提供“四史”学习的资源,案例既有理论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更有价值引领的温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使“四史”教育更能直抵学生的内心,达到震慑学生灵魂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5]。第三,夯实学生学习的本领,坚持方法的灵活性创新性,使“四史”学习与学生的成长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四史”的主体功能,让学生不断充实自己,提高 “四史”学习的应用价值。 “四史”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历史,认同中国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真正做到坚定“四个自信”与“两个维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四史”学习来正确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

2.4 打造“四史”教育育人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四史”教育学习平台,挖掘整合红色“四史”教育资源,传播具象化、生动化的“四史”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课程体系相融合,主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诞生、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等相关内容作为“四史”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四史”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知识,然后采用“微视频” “微资源”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充分地运用现代媒体开展“四史”学习活动,如抖音、快手等,方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了解更多的“四史”知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四史”课程的学习主要立足于大学生、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课程的内容主要以专题、分单元等方式进行讲解,可以从历史角度、时间轴等方式来总结“四史”教育的整体性与关联性。构建多元化的“四史”学习平台,可以采用视频、音频、文本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来学习“四史”,并鼓励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四史”,总结学习的“四史”知识点,通过培养大学的发散思维,从不同的专业课程角度对“四史”进行思考与总结,提高大学生“四史”的理解能力,形成完善的教育资源体系,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6]。

3 结束语

历史剖析过去启迪未来, “四史”教育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显著政治属性的“历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强化“四史”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在宏观历史链条中的作用与意义,发掘重要史实蕴含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学生洞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加强大学生对“四史”中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将课程思政、 “四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合在一起,真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四史育人政治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