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2022-11-20张炳烛刘长春张红蕊

关键词:高质量特色技能

张炳烛 刘长春 张红蕊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1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内涵界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提出: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建议》首次提及 “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发众多学者尤其是职教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深入讨论。

那么,何谓“中国特色学徒制”?笔者以为,“中国特色”应当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界定。从空间上看, “中国特色学徒制”区别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在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传统等民族特质;从时间上看, “中国特色学徒制”既区别于我国的“传统学徒制”,又不同于现在运行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主要体现在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为其技能人才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我国的传统学徒制对于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突破、创新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外国的做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延续当前的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中国特色学徒制具有学徒制一般性和中国特色性两方面特征”。[2]所以, “中国特色学徒制”应该是立足本来,扎根中国大地,继承我国传统学徒制的经验;吸收外来,借鉴国外学徒制发展成果;面向未来,在当前试点经验基础上充满创新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学徒制。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保障体系和标准为基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新型学徒制。

2 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必然

我国已经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已经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了,那么选择更优质的、更好的、更符合个人诉求的教育应该是高质量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质量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家长要求、顺应学生个体成长诉求的职业教育模式。

2.1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同时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挑战。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便应运而生,当然也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

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随着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中高级技工供应不足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存在。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困扰中国高端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问题。针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深刻变化与技术突飞猛进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

2.2 对更满意教育追求的必然回应

在“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文化认知背景下,加之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的矛盾,催生出了令学生、家长、学校无奈的“教育焦虑”和“就业焦虑”。高学历和高学位无疑成为学生获得社会认可、谋求理想体面职业的敲门砖。在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人“低人一等”的偏见尚未根本扭转的当下,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的现实更加剧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

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追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既能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教育焦虑,又能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学习自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满意教育追求的必然回应。

2.3 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举措

职业教育高等化和高等教育职业化是世纪之交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普及程度的日益提升,各国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日益提高。各国及国际组织开始大力推动发展高质量学徒制以满足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如,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的“高质量学徒制”、英国提出的“学位学徒制计划”、澳大利亚的“工业4.0高等学徒制计划”、美国提出的“扩张学徒制”计划。高质量学徒制虽因各国文化传统和国情不同而在概念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已成为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向和发展趋势。

3 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1)坚持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强国的根本基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也必须回答这个首要问题,它不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关键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应该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课联动”,将思政育人、劳动育人、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衡量中国特色学徒制发展质量“高不高”的核心指标。中国特色学徒制要围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企“双元”主体优势,依托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强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扎根中国大地。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延续中国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成功做法、又不断改革创新的校企双主体育人制度。充分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的集中表达。我国的学徒制必须体现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结合我国实际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努力培养具备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健全人格和公民意识等方面核心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2 完善法律法规,奠定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法治是中国特色学徒制规范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众多政策密集出台,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年4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同时也明确了培训对象和培养方式。国家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中国特色学徒制,意义重大。但是,我国学徒制相关政策文件较多,而职业教育立法对于企业参与学徒制的要求仍较为宏观,各参与方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由此,我国确实有必要加快《职业教育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学徒制法律体系,提升效力等级,明确企业补贴的内容、方式和程序,落实学徒的薪酬待遇和相关劳动保障,建立多方考核问责机制,加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高质量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奠定制度基石。

3.3 组建专门机构,强化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支撑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均有负责职业教育(含学徒制)宏观管理的专门实体机构,能够有效保障该国现代学徒制的良好发展。比如:德国的“联邦职业教育机构” (BIBB),英国的创新、大学与 技 能 部 (DIUS)和 儿 童、学 校 与 家 庭 部DCSF),澳大利亚的国家培训局等。鉴于此,我国需要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组建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国家职业教育总局,负责包括学徒制在内的职业教育管理工作。

同时,国际经验表明,行业组织的广泛参与能够促进现代学徒制教育内容更好地契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促进企业和学校紧密合作,有利于提高学徒的培养质量。在德国“双元制”和瑞士“三元制”运行过程中行业协会都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由此,我国还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壮大行业协会力量,协调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参与制定相关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有效作用。

3.4 加强多元投入,增强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经费保障

从学徒制办得比较好的国家来看,职业教育的人均投入基本都大于同层次普通教育的人均投入,而我国职业教育总体投入在同级教育中占比少。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3013亿元。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为8428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872亿元,占比约34%;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999亿元,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占比约19.7%。[3]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普通教育,与当下占教育“半壁江山”的办学规模不相匹配,仍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求。基于此,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强化企业投入和职业学校多元筹措经费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企业参与学徒制,必然会增加其经营成本,导致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由此,必然影响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有效开展。所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必须切实关注企业切身利益,深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制度,对学徒制培训成效突出的实施企业给予税费减免、荣誉奖励等激励措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大学徒制培训的投入力度。

3.5 健全标准体系,夯实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根基

标准引领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管理,标准是实现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指出:“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2]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由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企业共同参与,加强体现学徒制特点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导师标准等为主的标准体系建设。以此为前提,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涵盖理论学习和岗位技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徒培养质量。

3.6 优化社会环境,增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认同

学徒制作为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发展受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影响很深。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职教观。德国人“崇尚技术,以工业为美”的社会文化,决定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获得成功。而我国受“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不受社会青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已纳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政府对于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但是,职业教育政府重视度高、社会认可度低的“上热下冷”反差仍然存在。当前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很严重,技能人才发展渠道不宽、上升通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为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教观,改革用人评价,扭转“唯名校” “唯学历”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促进人岗相适,确保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途径丰富,职业上升渠道畅通;提高技术技能人才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健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树一批劳模工匠,发挥模范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唯有形成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才能切实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3.7 总结试点经验,挖掘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养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 “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从试点、总结、完善迈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2015~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遴选了562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机构,覆盖1599个专业点。经过试点,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理论、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为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养分。试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企业不只是提供场地、设备、企业师傅,还要全程深度参与到学徒培养过程中。结合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重构课程体系,优化双师队伍,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增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能力,有效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3.8 借鉴国际经验,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样态

为了应对青年失业率上涨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世界上很多国家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改革。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劳动世界的未来需要回归学徒制。伴随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质量学徒制应运而生。

英国于2004年对现代学徒制进行重大改革,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分层级的学徒制体系: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2015年澳大利亚启动“工业4.0高等学徒制计划”、2017年美国提出了“扩张学徒制”计划,德国和日本将学徒制融入高等教育,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项目计划,但也基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而不断推进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

2015年,欧盟为了应对各国高技能人才短缺和失业危机,提高学徒制质量,发布了《基于工作学习的高质量学徒制指导原则20条》。同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中心(UNESC0-UNEVOC)发布了《用高质量学徒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出了“高质量学徒制”的概念。[4]2019年12月,世界劳工组织发布《高质量学徒框架》,提出了建设成功高质量学徒制体系的具体途径,并在多国开展了培训实践。

中国特色学徒制根植中国历史、扎根中国大地充满自信,但是却不夜郎自大盲目排外,而是积极主动吸纳借鉴国外一切成功的经验和做法。[5]博采众家之长,积极吸纳借鉴国外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高质量学徒制引入我国职业教育,开展学位学徒制试点,探索高层次中国特色学徒制,增强学徒制吸引力,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提升学徒培养质量,促进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特色技能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拼技能,享丰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