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模式下班级管理的问题与优化*

2022-11-20

江苏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班走班制教室

赵 娟

高中的“走班制”,是以学生知识水平为分层标准,按照学生自身兴趣,在固定的学科教室和层次班级中自主选择学习科目,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最适合的发展。“走班制”教学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也改变了原有的班级组织形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走班制”模式下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走班制”的显著特征就是流动性与差异性,与传统的行政班不同,走班后学生日常的流动性较大,班主任难以进行集中的教育管理,不同班级班主任的责任难以明确区分,班级常规管理难度增加。

1.班级常规管理无序。

“走班制”模式下,原行政班的学生分散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进行常规的点名管理,无法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出勤率。而对于班级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班主任往往也会因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反馈不及时,或是发现问题了也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导致教育的滞后。

从“固定老师的教室”到“固定教室的老师”,任课教师只需要到固定的教室与班级即可,但学生因为每节课的科目皆不相同,需要不时进行不同楼层教室的更换,课间时间紧急,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压缩。这些都让学生的课间“休息”流于形式,而且课间走廊上拥挤的人流,还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班级德育工作缺失。

传统的行政班一般都有固定的班级文化和相对稳定的班风与学风,班级的凝聚力较强。而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价值观比较多元,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异也比较大,班风和学风不稳定,班级文化很难形成。班级德育工作需要经历系统化、长程化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但走班后学生流动性过大,在行政班上课的时间仅有晨读和早自习等短暂的时间,班主任难以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3.班级管理评价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并未出台针对“走班制”的班级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班级评级制度。班级管理评价标准多按照原有模式进行,学生分层后,也只按照学业成绩的高低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走班”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并非对学生进行好、中、差的成绩定位,尤其是部分学校忽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努力程度以及进步速度,不注重其阶段性发展水平,导致班级管理评价的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走班制”模式下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走班制”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目前的高考改革,其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找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

1.班级管理制度未能及时完善。

“走班制”作为新高考下的教育改革,多数学校以教学为改革重点,重在教师的层次教学与学生的流动学习,忽视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的内容纷杂,教师分工不明确。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注重学科成绩,对班级管理事务置之不理、敷衍了事,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另一方面,制度的缺失也意味着目前的班级管理依旧追求“短、平、快”的管理模式,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面对所有的教育难题,将一切管理问题归咎于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硬性手段迫使其自我约束不良行为习惯,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培训和配套设施投入不足。

新高考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还需要教师对分层教学有自己的认识。但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与成绩挂钩,忽视了该学生群体其他方面的优势,对“分层教学”的认知不正确。究其根本是学校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此外,与原有的行政班不同,教学班人员不固定、场地不固定,因此需要更多的教室资源。相对应的,教师游离于不同的班级,学科班的划分导致许多教师只有上完一上午的课程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上课期间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供其休息,长此以往,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育评价机制未能更新。

只有真实有效的教育评估才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就目前的高考形式与内容而言,分数依旧是家长与考生最关注的因素,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分数竞争此起彼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评价标准。家长与学生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学校之间的衡量标准也多以高考分数为参考,因此,班级评价也是围绕着分数进行。

三、“走班制”模式下班级管理优化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就笔者自身经验与团队合作调查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不断细化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完善新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制度,在人与物两方面做好管理保障,并以多维视角改进现有班级评价制度。

1.完善新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制度。

“走班制”模式下,班级管理制度的重新确立势在必行。首先,应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行政班与教学班的管理标准需体现一定的区分度,厘清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教育责任,让教师有章可循。其次,应进一步明确学生走班时应遵守的班级规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利用交叉班级中的班干部群体,有效约束班级纪律,让学生不管是在行政班,还是在教学班都有规则意识。最后,在厘清班级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管理教室,可采用“双班主任”制,让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任课教师互相配合,共同管理班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2.师资与物资双线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的班级与教室多为有限资源,学校要加大投入,丰富教学硬件,根据学生选修学科的分类,合理安排教室。如避免传统按照年级分办公室的方法,尽量以同学科方向为教室编排标准,在楼层两端建立相应的休息室,供教师休息及为学生答疑,方便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及时管理班级。

此外,学校要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师的管理素养。教师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班级管理的水平,班级的班风和凝聚力与教师息息相关。目前多数学校只注重培养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却忽视了教学班任课教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组内研讨以及校内分享的方式,组织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形成班级教育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双提升。

3.回归教育本位的班级评价体系。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评价,应该摒弃目前单一的成绩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应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与学习成绩等,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应注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管理的频度与效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尤其应该注重学生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课堂评价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从多维视角观测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才能切实促进师生群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教学班走班制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雅韵·智慧·健康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普通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的分析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