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实践中的育人精神
2022-11-20李亚娟
李亚娟
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强调课程育人。而一所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践,则体现出教育者的育人精神与时代担当。
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宽广的教育视野的体现。视野决定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视野往往决定学校德育的创新高度。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你的孩子时要进行你自己较高的教育。在心智方面,你必须学好那门复杂的学科,那就是在你的孩子、你自己和社会中所表现的人性和它的规律。在道德方面,你必须经常发挥你的高尚情感而控制那些较低级的。”即教育者需要拥有丰富、开阔的教育视野,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品德形成规律,系统建构与实施德育课程。学校的直接德育课程、间接德育课程及隐性德育课程,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教育者的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世界观。
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拥有丰富课程想象力的体现。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学校德育课程建构与实施更加需要强调对象性,需要从人性、道德、语言、社会等多个方面把握,需要“课程想象力”,教育者拥有这种利用理性增进道德、了解人性与社会的“心智品质”,才能设计出个性化的课程,才能培养出富有道德想象力的人才,才能培养有本领、有信念、有理想、有道德的时代新人。
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的教育变革能力的体现。教育者既要依据德育课程理论,科学规划设计德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德育课程内容、合理进行课程实施与评价;教育者更要能面向未来,将课程与动态、多元的社会相匹配和适应,进而创造性地编制与实施课程,这是教育者的课程理解力与德育实践变革能力的体现。在变革性的学校德育实践场域中,教育者的德性、师爱、专业、匠人精神等又促进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提升学校德育课程品质。
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情感教育专业化的体现。朱小蔓教授说:“走向心灵的德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走向心灵的德育,要求教育者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关注儿童心灵成长,要求教育者成为有情感素养、情感能力,能走进学生心灵的人。德育课程建构与实施,是教育者针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整体思考与描述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德育内容去唤醒、激活、点燃学生的道德情感,扩充与提升其道德认知,促成其道德意志形成,进而形成其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当下,解决横亘在新时代学校德育实践中的问题与障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