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成长:课例研修的核心价值
2022-11-20杨家仓周懿菲
杨家仓 周懿菲
新时代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需不断提高,两者需要共同发展,实现双向成长。学校推动教师进行课例研修,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双向成长,从而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一、双向成长的提出
双向成长是师生发展的方向。教育已不单单是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能力生长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界逐渐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国内也涌现出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的学者,研究证实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生长。
2019 年11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校本教研。如何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使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是校本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本校实际情况而确立双向成长目标,要求学校着眼学生的优质生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长远发展,探索研究方法和路径,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双向成长的价值追求
第一,双向成长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知识的学习已无法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懂得如何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若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难以获得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拥有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成长为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
第二,双向成长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名好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是新时期教师的标准,也是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专业成长的目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有效成长,顺应时代对教师的高要求,成为教育的探索者、实践者、引领者,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和谐的发展。
第三,双向成长的价值追求是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学校发展为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提供平台。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双向成长,才能真正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三、以课例研修促进双向成长的实施过程
课例是一堂课的实例,也是课堂教学的案例,具体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作为教师学习与反思的载体,构建由指导教师和参研教师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开展教学和培训的研修活动。因此,聚焦课堂、开展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主题课例研修活动是实现教师发展与学生双向成长的重要途径。
1.确立研修主题:心中有“标准”,脚下有力量。
研修效果取决于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程度,因此,在理清问题和探寻校本研修方式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研修主题。明确的研修主题使教师有清晰的目标,给教师的研修指明方向,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真正实现变培训为研训。
教育是为学生能力生长服务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抓手,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有效教学的标准。这里的“标准”包括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学情分析等。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前提,学生“学”的成果是教师“教”的最终诉求。因此,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定“教”,重构“以生为本”的“教—学”关系。研修的要点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有效性,强调对“课例”的研修。首先,确定要去哪儿——制定目标;然后,设计判断有没有到达的标准——设计课堂检测;最后,决定怎么去——完成教学设计。
2.推进研修实施:“教”“研”相辅,螺旋递进。
课例研修采用“一课两上两测三磨”研修模式。“一课”指同一课题,“两上”指同一名教师前后两次授课,“两测”分别指的是课前摸底和课后反馈,“三磨”指在两次上课的前后分别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及评价进行研讨分析。
首先,教师要立足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确定教学目标。此活动是教师信息收集能力和识别能力强化的重要过程。在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有效性的研修主题下,给教师指出判断标准,教师从简单的收集中解放出来,学会整合、判断。
其次,教师要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授课教师分两次开展教学,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并根据分工各负其责,记录整理数据,根据数据撰写出修改建议。课堂教学的有效目标的检测主要基于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目标撰写时采用行为目标的叙写方式,做到目标可测量、可检测,同教研组教师作为观察组参与课堂,对相应目标活动实施的时间、活动和学生参与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录在教学目标实施观察量表中,为后续教学目标的检测提供依据;第二种是在教学设计时就设计出目标对应的试题或方式,将当堂反馈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填写在当堂测评观察量表中,为目标的达成提供可视化数据。
此过程不仅能培养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促进听课教师研究问题能力的提高。针对课堂中暴露出的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等方面的问题,授课教师需要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目标不够清晰,还是提问不够明确;听课教师可以站在旁观者角度清晰地观察课堂,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在随后的磨课中提出解决方案,与授课教师共同研讨,并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进行相应调整。
最后,教师磨课,以讨论促发现、交流促成长。学科组组长组织教师进行说课研讨,分析所选课题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呈现、学情等;说课教师进行说课,评课教师集体研讨教学目标、课堂反馈、教学设计等各环节;听课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观课堂,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估。此过程培养说课教师和评课教师的表达力,同时锻炼听课教师的判断能力、评课能力。磨课是一个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的过程,每位参与的教师都按照“标准”对课题进行解读,选取更优、更适应学情的目标和方法,并在研讨中探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3.进行研修总结:反思中提炼收获。
教师首先根据课例研修主题,结合观察、测量、记录的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并提出修改建议;接着,进行组内研讨,形成对策;最后,以文本形式进行总结,形成课例研修成果,即研修报告、反思、案例或论文。
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形成策略,对研修内容及效果进行反思,构建实践研究的思维框架与表述范式,提升反思力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为后期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在研修活动结束后,及时推进优秀课例的宣传工作,借助教师会等活动由教师展示优秀课例的成果及心得,使全体教师充分了解课例研修。
四、以课例研修促进双向成长的意义
1.课例研修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课例研修活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校本教研形式,进一步增强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能力,达到内化于心。首先,研读课标、以测促学,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标”,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真正做到内化“新课标”。其次,示范引领,一课三磨,圈优点,找不足,共商解决方案;一课三改,反复揣摩,达到量身定课、螺旋提升的目的。最后,深入课堂检测成果,提炼优点,指出不足,并就如何上一堂好课达成共识,使每位教师明确“好课”的标准。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发展。教师通过不断研讨和反思,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虚心学习,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提炼,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例研修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设计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例如,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进行讲授,形成激励和锻炼的作用;情景演示时,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际应用代替死记硬背,不仅记住了知识,还掌握了用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在实际操作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与伙伴合作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