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情怀推进改革行动
——评《物型课程:打开创想城里的儿童学习》
2022-11-20苏忱
苏 忱
读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星河实小”)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感触,也有很多联想。
基层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要体现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育发展与儿童成长中的真实问题、瓶颈问题进行求索与破解。当今世界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星河实小的“创想课程”始终坚守的就是通过实践与求索,努力破解困局。学校课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师资队伍培养、校园环境建设、教育管理、家校合作等诸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创想成为一种乐趣、让创想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想成为一种理想。学校努力对小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旨在走出一条符合科学规律的实践之道。
学校的教育变革与探索需要跟随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深入,星河实小的探索也不例外。20 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学校环境的研究中提出:校园中课堂以外的教育和课堂以内的教育一样,显示学校性质的已不仅是图书馆、教学楼等具有学校个性的建筑,而且包括整个校园在内的充满生机的环境景观。2013 年年底,江苏教育系统提出“物型课程”概念,指出应重视全过程的校园物型课程建设,体现物态造型的教育价值、课程意识、学科文化、人文寓意和学生身心需求。星河实小把持续进行的校本创想课程的研究扩展到利用物型课程为儿童创想学习拓展更广阔的学习场域。正如本书中描述的:“就是要造一座可以呼吸的创想城,让儿童置身情景化的创想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这里遇见自己。”这样一种延展性的研究与实践当然是有价值的。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形成的外部条件。当代学习科学研究认为: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识记过程,而是一个实践性的、社会性的、以资源为中介的、个性化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本书系统阐述了为适应儿童学习而构建的“创想城”,包括创想学校的生态系统,场域里的协作式学习方式,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生活学习内容,让多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路径。同时,书中也介绍了场馆学习、社区学习、科创活动等各种学习样态。
本项研究是对真实问题的回应,是坚持长周期探索的归纳,是实践与理论交融的产物。本书很好地展现了学校实践与研究探索的过程,经验分享实在,案例有点有面,流畅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