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卷入·闭环:提高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2022-11-20毛秀萍

江苏教育 2022年54期
关键词:名师青年教师课题

毛秀萍

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小学(以下简称“学校”)青年教师较多、教师课题研究能力弱,这是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现状。基于此,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注重青年教师的自我追求和良性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案山青年成长营”,利用这个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应从校本实际、课堂教学出发,使研究回归常态、回归教育的本质,有助于青年教师科研思维习惯养成。以下从聚焦问题、教学诊断、科研实践3 个方面分享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助力青年教师提升科研专业素养。

一、分层培育,提高“聚焦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起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教师善于向身边的老教师提问,有的教师善于向伙伴提问,也有的教师不愿意请教他人。从中还发现,虽然许多青年教师会提出疑问,但是他们不会归类梳理,难以发现问题的本质,对问题的成因分析不透彻。基于此,学校主要从青年教师的不同教龄层次和研究水平出发,以分层培育的方式来帮助青年教师梳理问题,提高其问题意识和聚焦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

1.新苗层:“聚焦困惑”,引导发现问题

新苗层教师主要是指工作3 年内的青年教师。入职3 年内的青年教师往往在教育和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果一味敷衍应付,不仅会使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产生偏差,还会导致青年教师丧失教育教学的热情。这就需要采用推动性策略来帮助他们在小事件、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练就慧眼,发现教育教学的问题核心。例如学校针对新教师的困惑,开展“教师入职的N件小事”系列特色活动。针对入职第1 个月的教师,学校开展“教学适应困惑”师徒谈话会,让教师说出教学常规中的困惑等;针对入职3 个月的教师,学校开展“走过三个月”论坛,让教师说出备课与上课之间不一致的困惑、教案预设和教学生成差别的困惑;针对入职1 年的教师,学校举办“我的这一年”分享会,让教师把自己的问题发现过程,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在年度大会上呈现出来。引导教师在每一件“小事”中说出困惑,从而发现问题。

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新教师成长的起步点。聚焦困惑,就是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起步的着力点,抓好了这个“头”,研究的方向才能更精准有效。

2.潜力层:“专家把脉”,帮助洞察本质

潜力层教师是在“案山青年成长营”中入职3年以上但不足10年的教师。他们有教育科研经历,也有一定的研究热情,但缺少教育科研的专业洞察能力。所以,学校鼓励他们从平常发生的小事件中收集问题、记录问题、梳理和总结问题。有了明确的问题后,学校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帮助教师洞察问题,把握本质,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年,学校教科室都会组织多次论证会。学校邀请科研专家对潜力层青年教师撰写的课题方案进行逐个开题论证,对课题结题报告、成果报告等进行分析评估,指导他们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借助专家的指导,潜力层教师提升了洞察问题、精准研究问题的能力。

3.新秀层:“特色研究”,鼓励追踪滚动

新秀层的青年教师是组内教研实力最强、教学开始走向特色的教师。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理论素养也是他们教育科研走向“特色研究”的基础。学校鼓励他们从研究价值高的问题、自己擅长的领域、学校办学的特色等角度出发,开展追踪研究,并借助他人教育教学经验和智慧,发掘自身的优势,做长项目的滚动研究;借力学校平台,形成课题研究特色,并服务于教育教学,最终使学生受益。比如学校的金老师是平湖市名师,她重视数学游戏的研究,对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和相关课题研究实践已有10 多年。经历了多个阶段、多个滚动课题,金老师的课题“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开发和实施”荣获平湖市教育科学优秀课题评比二等奖,“低段数学游戏课程”荣获县级精品课程,最终形成学校数学特色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卷入研讨,提高“教学诊断”的能力

教学诊断是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但现实中却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的一项业务“短板”。为此,学校通过校内科研“大部队”、校级主导课题等使青年教师卷入,引导青年教师采用积极的态度投入研究,学习自我诊断和对他人教学问题诊断。学校设立诊断任务群,设置核心任务,让青年教师进行浸润式的诊断研讨。从理论研修到伙伴间的思维碰撞,再到名师点拨引领,在卷入研究中补齐青年教师的“短板”。

1.“X+X”共同体的互助型诊断

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方法,课题组作为一个研究共同体,引导教师通过合作观察,找出研究策略或方法的不足,完善研究方案,不断改进实践,最终达成研究目标,提升教学质量,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互助型课堂教学诊断路径。2021年6月,学校开展了关于“学习力提升”青年教师同伴课堂观察专题活动。活动首先通过同伴听课、录制视频的方式,记录随堂课中学生学习的不良现象,统计不同现象的出现频率和教师行为频率,作为实证化研究素材,再通过6 人伙伴研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学习力提升”的教学策略。这样的伙伴观察互诊便于平时开展活动,是灵活机动的小型研讨会,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日常化研讨活动减轻了压力,增加了可行性。每一次研讨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一个小主题展开,经过多轮互动观察后,每位成员都能积累研究的经验、案例资料,将所得应用于课题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合作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2.“1+N”共同体的引领式研修

“1”指一位名师,“N”为课题组成员或校本教研组成员。学校借助名师的力量,让青年教师进入优质的课题研究项目,实现“课题研究出成果”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双赢。名师资源是校本研究中重要的引领资源,通过名师结对、名师带组、名师带徒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在组内参与研究,学习教育科研方法,得到科研经验。

学校美术组组长为平湖市名师,教育科研实力强。美术组内成员都是青年教师,组长强调人人参与课题,强化组本“一期一会”研训特色,深化组内课题的研究。首先,美术组结合本组的课题项目,开展每月主题性研训活动,如优化作业主题、基于跨界融合及项目化学习等,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其次,加强组本“一期一磨”主题性“研磨课”活动,通过研究课题案例的特色活动,组内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一期一质”的显性硕果。通过名师引领,扎实开展智慧特色的组本教育科研,该组被评为全县唯一一个三星级教研组。

3.“名家+”高端班的点拨式研修

除了互助式和引领式的共同体模式,邀请专家深入课堂一线能更加清晰地评估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也能比较准确地发现青年教师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21—2022 年度学校的项目化学习主导课题立项为嘉兴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一大批青年教师承担了课题的学科教学研究。学校还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进行集中理论培训,还对青年教师的课例研究的数据反馈进行问题把脉。在基于实证数据的问答中,青年教师学会结合数据进行自我教学诊断。

三种模式的教学研修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地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提炼和开展实证分析,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辨别研究的价值等。

三、闭环管理,提高“科研实践”的能力

“课题立项难、实施繁,一晃就到结题时间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完研究,只能匆匆结题。的确,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查阅文献,调整研究的思路与计划,改进研究策略……在一两年的研究期限中,青年教师往往把握不好研究的节点和步伐,这就需要“管”和“理”。学校实施跟踪模式、闭环模式、倒逼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下,青年教师主动地、有目的地去阅读有关的著作、资料,品味名家讲座,进行课例实践与总结,做好资料归档等,变“散点研究”为“有序研究”。

1.跟踪式指导凸显过程性

在对课题实施阶段进行管理和指导时,如果缺少过程性管理,结题时就会容易出现“课题未完成”或“虚假报告”等情况。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课题采取个案式过程性管理方式。学校每年要从当年的立项课题中抽出青年教师课题,由青年营科研导师分组进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有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有感悟时一起分享。学校教科室定期检查、抽查课题研究情况。学校对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的指导更到位了,青年教师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做好研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模块式指导凸显结构性

很多青年教师在课题立项后,对课题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是特别清晰。厘清研究内容,用结构化形式进行表述,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研究步骤,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结构性思维模式,将这种思维带入后续的研究中,进而提高研究的效率。青年教师在申报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课题前,首先要了解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实施框架、评价体系等要素,可以梳理成结构化的行动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闭环。开启青年教师“做课题”的闭环思维,使其明确做课题研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制定研究日程表,遵循课题研究“科学+行动”的规律,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个阶段的研究。

3.倒推式指导凸显完整性

课题资料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性资料是课题报告撰写的参考,是课题成果的佐证材料、课题验收的依据。青年教师应以终为始,确定课题结题需要的材料,提前整理需要的内容,再通过倒逼模式,使这个过程得到扎实推进,不遗漏、不仓促地做好材料准备。学校规定每个课题负责人在立项后要建立网络文件夹,分门别类地上传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课题结题资料网络文件夹包括“阶段总结”“论文”“案例”“影像媒体”等,科研处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文件夹检查课题的研究过程和资料证明情况,为课题结题提供充分的依据和保障。

综上所述,在分层、卷入、闭环的模式下,学校注重把解决现实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实际,成为推动他们自身成长、成熟的“催化剂”,引领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名师青年教师课题
初·名师 施建东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青年教师“赴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