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想象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2022-11-20李如密

江苏教育 2022年54期
关键词:老狼鞋匠小羊

李如密

教学想象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教学研究新课题。教学想象是对沉重的教学现实的超越,是对禁锢教学创造藩篱的冲破,是对美好教学生活的向往。法国思想家卢梭说:“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课堂的世界里因为有了教学想象,就会焕发生命活力。“想象在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中一样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如果不能擅长想象思维,或不能引导学生与文学著作或其他艺术形式相遇,那么他就不能与年轻人交流想象的作用到底意味着什么。”[1]教学想象有许多有趣、有意义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深入探讨。

一、教学究竟能想象出多少种不同的样子

教学只有一种可能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教学也未免太单调乏味了。其实,教学的样子是可以想象的。能想象出多少种样子,就可以开发出多少实际的教学。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说:“在大理石中,我看见了天使,于是我不断雕琢,直至将他释放出来。”教学想象力也是如此,冲破诸多限制尤其是自我限制才能得以释放。

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教师对这段文字进行教学设计时,即可想象多种不同的“打开”方式。

其一,教师让学生将眼睛睁开,一边阅读这段文字,一边看着彩色的插图,从而在脑海中想象相应的形象画面,这些主要靠视觉完成;在脑中将文字转化成画面,画面是形象的,但只能是静态的。就激发想象而言,文字要比插图作用更显著,彩色插图尽管很美,但实际上限制了想象。

其二,教师让学生将眼睛闭上,一边听课文诵读,一边听背景音乐,从而在脑海中再造一个优美的意境,这些主要靠听觉完成。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再造一种意境,而且是动态的,犹如电影的片段。在不确定的音乐背景中,学生的想象可以展开翅膀且自由飞翔,获得更丰富的意象。

其三,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彩色画笔,一边熟读课文,一边将文字所描写的情景用彩笔画出来,这是由文字到形象的转化,是用色彩与形状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这和作者的写作过程是反向的。鲁迅是将情景用文字表达出来,而现在是将文字还原为情景,并用图像表达出来。学生图像表达的水平与对文字的理解成正相关。

其四,教师让学生揣摩文字描写,然后去表演那个少年,体会少年的各种知、情、意、行,这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全身感官来感受。这是主要用人的形体表演来完成的。先是由文字转化为头脑图像,再将图像用形体表演出来。这样会形成学生的具身认知和默会体验,个性化色彩更浓郁些。

其五,教师采用童话魔幻剧方式进行创意想象教学。可以让全班学生各领角色,分别扮演文中提到的圆月、沙地、西瓜、少年、猹等,获得独特体验,写作创意作文。然后以各自视角描述当时的场景和事件:圆月看到了什么?西瓜会怎么想?猹会怎么说?银圈的记忆如何?钢叉的感受怎样?等等。学生的想象会更加自由地飞翔。

以上几种教学想象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两两组合,也可以整合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并进一步将其打通,教学即可变得绚丽多姿、韵味无穷。教学想象的可能多了,教学就成为一种“择宜”的艺术,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想象力和决策力。

二、教学想象的生发点如何接通既有经验

教学想象离不开学生想象(主要是学习的想象)的参与。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教学想象也是有生发点存在的。那么,什么东西成就或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哪些因素形成学习想象的助力,又有哪些因素成为学习想象的障碍?这些在教学想象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课文《月光曲》中有段描写非常精彩:“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钢琴曲是他在月光下即兴创作的。他弹奏的美妙琴声得到了皮鞋匠的共鸣。随着琴声的节奏和旋律的微妙变化,皮鞋匠在脑中的想象景象与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先是平静舒缓,清幽美妙;再是情绪渐起,激昂澎湃,完全融入乐曲中。这是已经有的事实。因为皮鞋匠具有正常人的感官,所以他在由乐曲的声音转换视觉形象时,其想象唤起并调动了他经验中的莱茵河的相关景象,这就是所谓想象的“生发点”所在。

这段文字应该成为教师教学想象的重点。皮鞋匠的想象是很美的,教师如果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也能获得和皮鞋匠一样的体验吗?也能与《月光曲》产生强烈共鸣吗?当然可以。这是因为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具备皮鞋匠一样的生活经验,想象也就具备了基本的“生发点”。所以,这段文字确实可以称得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绝佳材料。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文中的妹妹想象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月光曲》课文中紧接下来的文字是:“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段文字写的其实是皮鞋匠的视角。他看到了妹妹在听贝多芬弹奏乐曲时的沉醉状态,“她仿佛也看到了”是皮鞋匠的推测。“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是肯定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皮鞋匠以自己的想象加给妹妹的。其事实未必如此,尽管这很美好。因为妹妹“眼睛失明了”,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如果妹妹的眼睛是后来失明的,她在失明前有和皮鞋匠一样的莱茵河的相关经验,那大概是可以产生这样的想象结果的;但是如果妹妹是先天失明的,她就无法产生这样的想象结果,因为她不具备如此想象的经验“生发点”。不过她完全可以想象其他美好的事物,那种美同样可以打动她,产生强烈的共鸣。事实上,从“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可以得知,她肯定想象了美好的事物,并已深深沉醉于与美妙音乐的共鸣中。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想象中,教师还可以更加大胆地设计一些想象活动:可以让学生想象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可以让学生想象皮鞋匠的想象,可以让学生想象“妹妹”的想象……当然,无论怎样“大胆”的设计,都应该找准想象的“生发点”与既有经验的接通。这就提醒教师在进行想象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想象经验基础及其个人差异。一是生活的经验。如童年的经历、伙伴的游戏、生存的环境等。二是阅读的积累。书本知识补充了直接经验的不足,打开了学生的另一个世界——间接经验的宝库。三是对未知的向往。探究未知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最深刻的学习的本质。

三、学生的想象有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吗

在教学中教师能想象学生的所有想象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像英国政治家麦考莱所说:“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儿童的天性就是富有想象力的。哈佛大学教授哈里斯认为:“儿童具有一种真正的想象力。我们能够幻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也是得益于想象力的运作。”[2]放飞学生的想象,给想象插上翅膀,更要给他创造一片天空。教学中一旦被知识的土石壅塞,没有些微的空隙,就会让人无法畅快呼吸,想象就没有了飞翔的天空。想象的天空是自由,想象是对自由的向往,而自由是超越现实的。

有一篇传统的课文《狼和小羊》,全文如下: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可怜的小羊喊道:“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篇课文非常有意思。教学想象的课堂推进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学想象的铺垫。文中小羊和老狼形成鲜明的对照。老狼“找碴儿”是很伪善的,两次都是貌似理直气壮,实则强词夺理。小羊两次都做了辩解,理由非常充足,态度非常温和。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小羊和老狼的对话,体会小羊的善良温和与老狼的狡猾凶恶。学生无不为小羊感到委屈,对老狼义愤填膺。这样的教学情绪与氛围,为第二阶段的想象教学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个阶段:教学想象的迸发。教师可引爆学生的想象迸发。如,就在老狼和小羊“理论”失败后就不再争辩,凶相毕露,“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的关键时刻,学生的情绪瞬间破防,脸色大变,因为在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中,小羊只能是被老狼吃掉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教师说了句:“接下来,又会怎样呢?”这是一句特别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谓惊天逆转、拨云见日,为学生的想象展开了一片蓝天。学生当下受到启示:哦!原来不一定非得被吃掉?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想象迸发,争先恐后地替小羊想办法:

“是这样的:老狼向小羊身上扑去,小羊机智地一侧身,老狼扑了个空,掉到河中心淹死了!”

“是这样的:老狼向小羊身上扑去,小羊机智地一转身,老狼撞到小羊身后的一块大石头上,撞死了!”

“是这样的:老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赶紧喊‘救命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小鹿啊、小熊啊、老鹰啊都赶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把老狼赶走了!”

“是这样的:老狼向小羊身上扑去,一口把小羊吞到肚子里了……”(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不满,这位同学着急辩解)“我还没说完呢,这时猎人赶来了,一枪把老狼打死了,用刀子割开它的肚子,把小羊救出来了!”

…………

想象教学中,积极的教学氛围、情调可能对教学想象产生微妙的影响,活跃的教学节奏、教学高潮可能助推教学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因为学生对小羊的命运极为关切,对当时的危机处境感同身受,简直把自己变成了小羊,所以想象异常活跃,点子精彩纷呈。并且有些想象分明只属于儿童,作为成人的教师已经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了。可能教师在此时只有变成一个儿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他们的奇特想象吧!

四、时空穿梭的想象教学为何需要一定的游戏精神

未来想象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生对未来的自我想象能力,有助于个人未来发展达至新的高度。在教学想象中,学生想象的高度,反映其志向的高度。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未来形象想象方面,需要讲究教学想象的艺术。师生在课堂中再多一些游戏精神,才能超越功利的束缚,从而创生出更加精彩的教学想象意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让师生实现时空穿越,进入孔门私学的教学场景。在这场富有想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做这样几件事。

其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两千多年前孔子弟子各自对自我未来形象的想象及表述的情形。他们对未来自我形象的想象是各自不同的。如,子路想象的未来自我形象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想象的未来自我形象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想象的未来自我形象是:“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皙想象的未来自我形象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些孔门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畅所欲言,表达各自的未来自我形象想象,实属可贵!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想象并模仿每位孔门弟子的形象与神情、语气与语调,如子路的“率尔而对”是怎样的神情?冉有、公西华发言时的心理活动如何?曾皙的“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连续动作有何意蕴?等等。

其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两千多年前孔子想象教学艺术的高明与精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巧妙化解弟子顾虑的教学开场艺术,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调控艺术,长叹一声的教学藏白艺术,曲尽委婉的教学点评艺术等。[3]欧用生教授认为:“实践智慧或诗性智慧激发师生想象、创意、审美、惊奇、超越等,鼓舞大家的热情、憧憬梦想和可能性,使每个人寻找生存的意义和希望,朝向社会正义和公共的善。”[4]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孔子的“哂之”“喟然叹曰”等神情及心理。如孔子的“哂之”在当时情景中起到了怎样的微妙影响?如果没有“哂之”,后面的弟子的自我未来想象及其表述会不会不是那个样子?孔子的“喟然一叹”“吾与点也”,除了是对曾皙个人未来形象想象及表述的肯定性评价外,是否也委婉曲折地透露出孔子自己的未来形象想象的部分意涵呢?

其三,教师还可以尝试代入式想象,面向未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趣味盎然的想象教学。立足现在的课堂,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未来自我形象的想象呢?一个人未来自我形象的想象,是很难超越时代的局限和个人的局限的。有时候“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或“出身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等。但是当时代来到21 世纪,我们的学生的想象肯定会更加富有时代特色,达到社会进步所推至的新高度。比如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掌握高精技术的医生,创造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等,这都是两千年前孔门弟子所无法想象的。但是,学生的个人未来自我形象的想象水平本身一定会比孔门弟子更高超吗?如果更高明的话,又会表现在哪里?教师想象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一定是孔子那个时代所无法企及的,但是教师想象教学的策略品质一定会比孔子的更高明吗?如果更高明的话,又会表现在哪些地方?思想家梭罗说得好:“世界只不过是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的一张画布。”如果我们再多一些游戏精神,超越时空与功利,就会更加尽情地在课堂这张“画布”上挥洒教学想象,焕发其蓬勃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老狼鞋匠小羊
软萌小羊诞生记
毛茸茸的小羊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小羊不吃菜
哲学家与鞋匠
四颗补鞋钉
老狼叔叔想吃鸡
鞋匠阿舅
叼烟斗的老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