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初中“国学微课程”班本建设实践
2022-11-20王灿
王 灿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复兴儒学与其说是对文化传统的复兴,还不如说是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民族精神的复兴,其根本意义在于寻回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强调国学,重视国学,其根本意义在于寻回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民族魂”,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刚健有为、博大宽容、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是涵养德性,提升修养,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铸就中华伟大复兴梦的根本基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民族魂”为思想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实践探索
1.整体架构多元融合的课程建设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我们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实际出发,依据“主题·整合”的思想进行课程整体架构,按照“经典·善学·乐学”的原则,构建独具个性的初中“国学微课程”体系。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程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国学经典阅读,让学生与文化经典“相遇”。
2.系列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在“国学微课程”的开发中,我们以铸就“民族魂”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循序渐进、选文经典、形式活泼”为目标,选择配套的传统文化读本,以经典滋养学生的心灵。我们以南怀瑾指导选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作为国学微课程的读本,按年级、分阶段组织实施课程。
初一阶段,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身体力行,依礼而行,依道而行。我们开发了“《弟子规》诵读微课程”“《弟子规》解读微课程”“《弟子规》践行微课程”等。
初二阶段,在学生整体诵读《论语》的基础上,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引导学生了解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我们开发了“仁爱微课程”“崇义微课程”“尚礼微课程”“明智微课程”“诚信微课程”。
初三阶段,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诵读《道德经》,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引导学生学习圣贤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为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3.系列国学活动的举办。
学校层面,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晨诵”“暮思”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诚善”格言、自制“诚善”书签,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班级层面,我们开展“诚善本”书写活动,学生每天轮流记载发生在自己或组员身上的“诚善”之举。“诚善本”上的内容既要体现学习伙伴们的“善言、善举、善心”,还要有记录者发自内心的感谢或赞美的言辞。“诚善本”书写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每日反省,在观察“善”、感受“善”的过程中进一步自我完善。
此外,学校每学期还围绕国学主题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次主题诵读比赛、一次国学征文竞赛、一次书法展览活动。
4.国学文化环境的营造。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而班级文化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灵魂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学校要求各班级围绕“诚善”理念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充分体现“诚善”的传统文化。各班“座位表”“值日生表”“课表”等各种表格均以“诚善”做抬头;各班均需在黑板报上开辟“诚善”专栏,有的班级开设了“日行一善”专栏,每周呈现一名同学的善举,激励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勉励,践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圣贤训言,人人争做“诚善”之人。
同时,每个班级布置“国学展览墙”“国学阅读角”,以圣贤美德化育人格,将“诚善”的种子种在学生们的心田。我们相信,这些“善”的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生根、发芽,绽放出一朵朵绚丽多姿的花儿,芳香溢满中华大地。
三、意义价值
1.有利于润泽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传承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学校的“国学微课程”建设,让学生认识、了解、吸收民族文化中“爱国”“进取”“仁爱”等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觉的存在过程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国学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加深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既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3.有利于凸显学校的“诚善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
学校以“诚善”精神立校,追求“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的培养愿景。在“国学微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基于班级和班级学生发展实际的研究与开发,以“树木”的力量生成“森林”,以“森林”的环境改造“气候”,通过班本课程建设提升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品质。
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指出:“自觉学习吸收中华文明的价值观,以此促进全民的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学校的“国学微课程”建设,以经典推动文化传承,提升了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国学微课程”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视角、新思路,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有助于凝聚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