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
2022-11-20曹蕾
曹 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核心素养的基石。离开对语言的学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无从谈起。
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处理,以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以实现“语言—情境—语言”的学习转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系列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语言材料,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需要,创设丰富生动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笔者在教授统编语文教材(下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时,创设了以下活动情境。
你是一名侦探,总想像福尔摩斯那样破获几个棘手大案。然而事与愿违,到你手上的往往是些看似不那么起眼的小案件。这不,今天的案子,似乎和猫有关……
【活动一】委托人郑先生家里曾养过三只猫,他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旧照片。他依稀记得,这照片似乎和某只猫有关,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了。因此,郑先生委托你围绕这张照片展开调查。
这一环节,学生需根据教师所出示的照片,进行判断并给出依据。要想得出正确判断,必须厘清文中作者对三只猫的具体描写,弄清每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等特征。
【活动二】“看来是我记错了,这照片上的并不是我的那三只猫。别怪我记性不好,毕竟它们都已经……”郑先生啜泣了起来。郑先生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然而,第三只猫的死,以及郑先生的态度,都让你感到蹊跷。通过阅读档案,你又得知了隐藏在背后的一桩命案……
由此引出“芙蓉鸟被害案”,请学生通过研读课文20~24 小节,完成对案情分析报告中“案发现场情况”“作案证据”“惩罚方式”“案件真凶”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证据有无漏洞”进行讨论,最终完成案件反思。
【活动三】案件反思:造成冤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前两只猫,“我”会用木棒来追打吗?惨遭惩罚后,第三只猫的结局如何?
【活动四】结案疑点:(1)郑先生一家真的爱猫吗?(2)郑先生家里究竟有几只猫?(3)谁最像猫?(4)是什么让“人”变成“猫”?
通过以上活动情境的设置,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完成对文本的学习,而是在对文本材料的积累、梳理与内化中,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不断积累自身语言经验,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2.创设读写表演情境,凸显学生语言学习的主体性
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实践与运用,所以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学以致用。教师和学生应同为“造境者”,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才更有利于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正值校园话剧节,于是创设以下情境。
情境:以课文为蓝本,设计一个课本剧。
首先,议剧幕。学生经过讨论分析,确定了此剧本可分设三幕:第一幕为“冲突”,第二幕为“诀别”,第三幕为“怀念”。随后,开始讨论每一幕的“人物”“场景”“道具”和“音乐”。每一幕讨论完可进行试演。
其次,议剧名。根据内容和情感,确定剧本名。
最后,议宣传语。仿照电影海报,为情景剧写一条简洁凝练的宣传语。
语文学习活动应注重学习者的态度、经历与体验,并强化同伴间的倾听、对话、交往与合作。通过营造表演情境,学生潜入文字进行钻研和再创造,巧妙地完成了对文本的研读,在收获了趣味的同时,也得到了素养的提升。
3.创设语言表达情境,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语言运用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表达、交流与写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运用与训练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提升其语言运用素养。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时,引入了以下情境。
自古就有对名将的评选,唐德宗时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武庙享万人祭奠,历朝历代的名将或位列其中,或名落孙山,竞争十分激烈。今年,这座武庙要整修,需选出新一届的“六十四将”。请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假如你是细柳营一名文官,要推荐将军周亚夫,让他在这场名将PK 赛中获胜,在武庙中占有一席之位。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推荐周亚夫的1~2个理由。
【任务二】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六十四将”评审员,根据《史记》拓展材料,结合周亚夫的性格与战绩等,对周亚夫将军能否入选进行评判。
【任务三】如果司马迁也是评审员。在他的评价中,你感觉到他持什么态度?
这三个任务让学生在文本中游走,学生需要依托文本进一步提炼并做出评判,这比单纯识记重点字句、归纳周亚夫性格特征的要求要高得多,切实把语言训练的着眼点落在了语言的运用上,提高了语言训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