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11-20叶继生

江苏教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劳动学科家长

叶继生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提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1]教育过程中没有生产劳动,那就是空洞的教育。人际关系也是在劳动中确立的,劳动促进了人的社会属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成果,在心理上会产生充实感、获得感、幸福感,在劳动中自我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就会对“我”有更深刻的认识。

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生活中必备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懂得俭以养德的道理。学校管理者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1.加强学科渗透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是一种强调劳动社会本位,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奉献意识,深化以服务奉献为要义的劳动教育。它可以与学科教学相关联,教育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自己、他人和社会服务。例如,在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课堂上,可以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在数学、体育、科学等学科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效率意识、创新精神等;在美术、音乐等学科课堂上,可以创作与劳动相关的作品,渗透劳动审美教育。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坚持学科课程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双重导向,将劳动教育目标蕴藏在学科课程目标中,实现学科和劳动“双赢”[2]。

2.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美,这种快乐和美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学校可利用劳动专用教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体验农耕的乐趣。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每学期以课程学习的方式,集中劳动实践。

各种节假日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以各种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劳动实践的平台。

初中劳动教育可以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劳动。例如,每天把自己的书桌擦干净,把自己的抽屉整理好,把自己的书本摆放好,把地面的垃圾捡好分类,这些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

3.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班级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策划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课,强化劳动文化。比如,在“劳动,大家谈”主题班会上,学生畅所欲言,勇于表达心声,在观念上形成共鸣,更能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劳动觉悟。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制定班级劳动制度、开展劳动竞赛、邀请社区劳动模范到校演讲、定期评选班级劳动之星等,在班级营造“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让他们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4.强化家校共育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依托家庭开展劳动教育至关重要。学校要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家长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促使其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如扫地、洗衣、做饭、叠被子等。让孩子以“做”为中心,在“劳力上劳心”,做一个有健全身心的人。[3]家长在指导孩子劳动时,要有耐心,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劳动和社会志愿者行动,这些对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提高孩子的劳动素养、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大有裨益。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量化、细化评价指标,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功能。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应是全方位的,可以围绕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这三个维度,物质和精神这两个层面,本人、同学、教师、家长这四个角度来建立。评价要注重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当然,劳动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内容,如果只通过一些显性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显然是片面的,我们还需要用质性内容考查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习惯、品质等方面的进步,这样的评价才全面、深入、科学。

三、反思

当下,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包办”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不在少数。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提高警惕,加强劳动教育紧迫而必要。

总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很多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比较狭隘,把劳动教育直接理解成劳动技术教育。此外,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提倡“五育并举”,但学校师生和家长都没有足够重视劳动教育,甚至个别教师把劳动当成“惩戒”的手段,这都导致劳动教育无法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人,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思考和实践。教师必须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把握好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依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规律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校本模式,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不负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劳动学科家长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