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班级愿景规划探析

2022-11-20王彪武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班风班规愿景

王彪武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

一、基于学生视角的班级愿景规划的意义

一个先进的、凝聚力较强的班集体离不开建立在理想愿景上的班级规划。长远而理想的班级愿景规划对于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校德育的发展皆有重要作用。有了理想的愿景规划,集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才会为之去奋斗、去努力,才会产生较强的光荣感与归属感。班级有愿景规划,学生的努力就有了方向感,学习与奋斗就有了动力。沿着班级制定的规划之路砥砺前行,学生能够避免少走弯路,班集体也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依托班级愿景规划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推动班级德育改革,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班级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打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初中班级同样应该有符合实际的理想愿景,有针对性较强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愿景规划是仅仅围绕着学习成绩,还是以学生的品性成长、全面发展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先进性与长远性而制定?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基于学生视角去制定班级愿景规划应被提倡。所谓学生视角,就是基于初中学生天性、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基于其认知规律、成长负荷力与道德成长特点的视角。显然,这里的“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可塑性较强的、稚嫩、有待提高的那类个体。一开始的开始,学生都是一张“草稿”,后来才有可能发展为一个“成品”。注重学生视角,就是一定要正视差异资源,发挥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力量。“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高。”每一名学生都不一样。从初中学生的眼光出发,从他们的思维的特征出发,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愿景规划,才是从学生视角出发的结果。基于初中学生,就是要共情于他们、同理于他们、想他们心中之所想。基于学生视角而制定的愿景规划,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更好地助力于班级管理,学生的品性纯化、道德成长、价值生成也变得自然而然。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短视化现象

不难发现,部分班级几乎没有愿景规划,缺乏方向感,没有值得全体学生为之奋斗的风向标。部分班级即便制定了发展规划,但短视化现象比较严重——只顾眼前,缺乏长远打算。一些班级的发展规划或学期行事历,看似各种安排满满当当,但一学期变一次,前后缺乏有效的关联性、递进性与衔接性,很少有一至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规划。就学生而言,未来中考就应该考入什么学校,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都模棱两可。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更换频繁,一周一变或半月一变,半途而废的事情成为常态,一些发展计划也改弦易辙,难有长久而正向的作用。这样的短视化现象对于班级管理有弊无利,长久存在下去,“人心”的涣散、班级的“懦弱”,也就不足为怪。

(二)应试化特征

悉心观察部分班级的发展规划:差生转化率、优秀率、及格率、体育达标率等的“物化”目标比较齐全,唯独没有“道德标兵、环保卫士、诚信先进”等精神成长方面的规划。比如,2022年春学期,本班语、数、英、物理、生物成绩一定要稳中有升,力争名列平行年级前两名,秋季运动会上一定要夺得八个冠军……可以发现,这样的发展规划都直奔成绩而去,直奔应试教育而去,甚少品性成长、道德醇厚、情感滋养等方面的愿景规划。显然,这样的班级规划是偏颇的、功利的、短视的,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益于班级和学校的德育改革,起不到应有、全面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三)集中化倾向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模式”,缺乏学生视角的考量。细究一些班级发展规划,班主任个人的意愿替换了学生的意愿,成人(包括家长)的一厢情愿成为班级规划制定的依据和源头,儿童或全体学生的心中所想被无视、被遮蔽、被忽略,“命令式、控制性和机械化”成为显著特征。所谓的“班规自己订”成为空话,所谓的“分权化”成为奢望,所谓的“共同体”难有自己的意愿和权利。就是班干部的任命也是班主任直接指定,而不是从学生视角出发选举的结果。这样的“集中化倾向”换来的就是学生消极的对抗、上进心的泯灭、班集体后续力的匮乏、德育的僵化。这样的尴尬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从学生视角出发重构班级愿景规划的路径与框架。

三、班级愿景规划的路径及框架

基于短视化、应试化和集中化等问题,理想的班级愿景规划应该基于学生视角而制定,如班干部队伍中的成员由所有学生民主选举而产生,管理中凸显民主平等,班规班风基于儿童实际,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温馨、切合实际、有活力的班级文化等。好的班级愿景规划一定要对儿童天性有更多的体察,一定要“再次发现学生”,能够“急学生之所急”,“引导儿童推开一扇认识世界、内观自我的门”。作为班主任,应该少一些成人视角,重新找到进入儿童内心秘境的钥匙,依据学生实际和班级实际而做出富有建设性的班级愿景规划,以此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促班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一)以低集权化促全体发展

绝对的权威带来的必然是班集体的僵化,绝对的话语权换来的必然是不公平。班级愿景规划和班级管理中的“低集权化”应被提倡。所谓“低集权化”就是权利分散一下,尽可能做到民主,话语权拥有者不再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班级全体全员都有权利参与班级愿景的制定中,都有义务对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起到监督作用。一是要注重全员参与。班级议事会为全体成员都能发声提供了机会。诸如班风如何制定、班训应该围绕什么、违反纪律的处罚条例等,都可以先放手让每一名学生去思考,勇于献计献策,先民主再集中,最后择优选用,形成理想的班级愿景规划。二是注重团队建设。这样的团队建设也是班级愿景规划的一部分,可以从学习互助、行为互鉴的角度组建多个团队,如学习团队、管理团队、“勤学好问”团队等,根据自身的可塑性,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真正发挥协作、互助的合力作用,适应实践发展的可变性。三是注重个体互动。班级成员互相之间不是恶意竞争,而是互帮互爱。尤其是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为了实现本小组的班级愿景,本着“一个人进步全小组就进步”的原则,去尽力帮助学困生。以上三个方面都从学生视角出发,尽力大面积地利用差异资源,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权利为班级的良性发展而尽力。

(二)以民主互助促良好班风形成

作为班集体的风气、作风,良好班风的形成是班级愿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班风具有凝聚力,能够把班级成员“拧成一股绳”;具有向心力,能够促使学生围绕愿景规划而不懈努力。学生一旦认同班风并在班风的影响下学习生活,其集体感和归属感就会特别强烈。比如,“民主平等”就是一种班风,这样的班风离不开学生视角。良好班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师生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子,与学生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在同一个班级中成长,互相之间有“私谊”,能够倾诉心里话,这样的师生关系融洽、亲切,无形中促进了美好愿景的形成。就学生而言,能够做“自律”的忠实践行者,自觉遵守班规,自觉为班集体荣誉着想,为良好班风的持久而做出贡献。良好班风的形成靠大家,靠班长、小组长、课代表以及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比如,“博学”也是一种班风。部分家庭贫穷的学生无书可读,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博学呢?班主任不妨在钉钉家长群中发布捐书或者赠书倡议,通过发挥班集体的合力作用,以读书共享活动促全部学生的“博学”。可见,班风建设也应该基于学生视角,教师应该与儿童共情,通过民主互助,让班级风气正向而持久地发挥作用。

(三)以班级文化促品性成长

班级文化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助推器”,是班级愿景规划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助推,同样离不开学生视角。无论是墙饰文化,还是经典文化,抑或是班规文化,都应该贴近学生的天性、思维认知规律与最近发展区,应该基于学生视角促学生的品性成长。

1.以墙饰文化促个性成长。墙饰文化也是班级愿景规划的一部分。挂在墙上的文字具有隐形的浸润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不是摆设,而是学生长远奋斗的蓝图与方向。既然如此,墙饰文化也应该基于学生视角而有所倾斜。当学生意识到,墙饰文化与自己息息相关,亲切感油然而生,归属感日益强烈。一方面,墙上的文字应该少一些晦涩难懂,多一些通俗易懂,能够凸显班级愿景规划的基本走向。比如,“要做就做最好”这样的标语远比“厚德载物”这样的句子更好懂,更易发挥激励作用;“我是主人我做主”这样的标语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教室的墙壁上应有学生作品的一席之地。“画画我能行”“我是环保主人”“我是低成本物理实验器材制作者”“我是小小剪纸优胜者”“我是诚信遵守者”等板块,无不是从学生视角出发而选择的结果。“成长树”专栏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充分放权,让班长、小组长或学生个人自主推荐,一次次为“树”添枝加叶,通过层层达标实现愿景规划。

2.以经典润泽促以文化人。“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灵魂所在”,应该以文化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浸润学生的优势显而易见——博大精深,静水流深,正是以文化人的典型资源,应该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成为班级愿景规划的支撑性资源。班主任应该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宋诗词等经典篇章,通过重组与盘活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民族音乐、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适当地补充到班会活动或校本课程中,让班级文化更丰富,更有传承意义,而且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如何从学生视角出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学生不善于死记硬背,所以与其让教师压着学生在背记上下功夫,不如换一换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如情景剧的创编、微视频的播放、网络美图的呈现。同时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有所区别,如此,形成一个螺旋递进的阅读愿景规划。在此基础上,不妨通过现实印证,调研经典文化与学生内心对接的情况。比如,是否做到了“亲师友,习礼仪”,是否做到了“能让梨”,是否做到了“性本善”等。这样的倾斜、呈现与印证基于学生视角,适合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对于班级愿景规划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3.以班规文化促制度育人。班级愿景规划的落实还应该通过具体的班规保证。好的班规一旦形成制度,必将为班级规划的实施保驾护航。班规的内容应该更加细微,包括纪律、学习时间规定、思想动态、学习情绪等,而且更具有时代气息,如严禁手机等自媒体电子产品进教室。班规中既有短期的,也有中长期的,具有连续性、衔接性与常态性。班规的制定、实施、重修订都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比如,班上从乡村新转来一名学生,“一定要让他说普通话”“集会时必须穿校服”,这些规定缺乏人文关怀,应该根据“可变性、可塑性和差异性”适当调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背景下,“必须戴口罩”“前后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等,应该被提倡;比如,“课余时间允许说方言。”“不允许对学生起绰号。”“轮换座位时一定要照顾近视者。”这些都是基于学生视角,广泛征求学生个人意见后出台的班规。另一方面,班规试行稿出台之后,不是匆匆忙忙抓落实,而是公示出来让全体学生讨论、修改、成型,最后以签名的形式归档,意味着一旦实施后必须遵守。类似的班规制定及落实做精做细,必将为班级愿景规划的实现提供支撑体系。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儿童找到生长点”。这样的“生长点”不能凭空存在,而应有所依托与支撑。先进的班集体与理想的愿景规划就是“生长点”赖以成长的根基。班级愿景规划一定不能让学生视角缺席,一定要以儿童的成长与幸福为落脚点,使之成为全体学生砥砺前行的明灯。班级规划与落实要“快”——班主任要尽快了解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细微、具体、科学的规划,便于学生在成长的起点就有章可循。诸如爱心的培育、分享精神的萌芽、自律意识的强化等,一定要早早开始。班级规划与落实也要“慢”——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行为盖棺论定,不要急于对班集体的优劣定性定位。毕竟,从班级愿景规划的出台到调整再到落实,要经历一个规划认知、规划探索与规划调整的过程,免不了修订与改进,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可与遵守,慢慢聚焦认同感与归属感。作为班主任,应是班级愿景规划的发起者、修订者与更新者;作为学生,也应是理想愿景的规划者、参与者与受益者。理想的班级愿景规划,能够保证班级管理趋向科学的一面,能够促进德育的纵深改革。但愿,从学生视角出发,班级愿景规划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计划书,能够成为学生道德生成的理想蓝图。

猜你喜欢

班风班规愿景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一起向未来
My New Year Wishes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神奇的班规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班规“七问”
多元化评价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2020愿景:雅尼克·涅杰-瑟贡在大都会的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