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模式教学探索
2022-11-20方超
方 超
(怀宁县洪铺中心学校,安徽 安庆 24614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对智慧课堂模式认知不足,无法有效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智慧课堂的构建,多积累智慧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探索适用于小学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智慧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智慧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智慧型的学习环境,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智慧课堂具有探究性、多元性、自主性和思维性等特征,倡导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态度。一方面,智慧课堂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摒弃以往依赖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判断的模式,而转向于分析海量教学案例和行为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智慧课堂是依靠现代学习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强调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
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智慧课堂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智慧课堂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机械灌输知识。教师借助智能的教学平台,如AiSchool等,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微课等学习指导资源,并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发起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构建学习任务资源体系,引领学生直观接触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内容时,教师应围绕“条形统计图结构”“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学生自测”等主题任务制作微课。首先,出示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讲解该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处,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有一个大概的理解,认识到统计图的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动机。其次,在“学生自测”主题任务中,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学习:调查校园花坛中花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调查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这一任务具有综合性,学生不但需要调查、收集、分析数据,还需要使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不同品种花的数量,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借助智慧课堂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水平,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智慧课堂能利用视频、图片、语音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直观的数学图形,通过演示数学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智慧课堂的信息平台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认识和了解数学知识,并产生联想,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旋转”一课中,空间和图形是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主要部分,更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应在网上搜索旋转图形,并展示小风车旋转、车轮旋转、风扇转动、时针转动等动图,向学生提问:“除了刚刚展示的旋转图形,还有哪些旋转图形是生活中常见的?”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品来展示“旋转”的情景,走向“旋转”的世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在学生发挥联想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上旋转图形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说旋转图形的位置不变。教师此时播放一辆汽车行驶的视频,问学生:“车辆在行驶的时候位置是不是变了?轮胎是不是在旋转?那轮胎在旋转过程中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立即明白图形旋转位置不变这一理论是不成立的。教师将车轮旋转视频放大、放慢,让学生再一次观察和思考,讨论旋转时图形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联想生活情景,发现轮胎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改变,但形状和大小都不变,从而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
(三)借助智慧课堂开展探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智慧课堂不是由教师单纯操控课件开展教学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导者,为学生搭建自学、自教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操作者和推进者。为了实现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自行组建小组,在课堂上相互合作、探索和讨论,各小组组长明确组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教师采用智慧课堂的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学习资源和展示平台,使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识。教师则作为一个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意见,也可以观测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提供探究策略和讨论方向,师生相互沟通,进而构建有趣、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过程中,为了探究三角形旋转的三要素,首先,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平板电脑动画展示方格纸上可旋转的三角形,让每组学生上讲台亲手旋转三角形。其次,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活动三角形模拟转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共同思考和交流:三角形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旋转一定度数后会变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剪出一个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旋转操作,思考三角形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异同,尝试解决上述问题。最后,让每个小组借助平板电脑动画进行旋转,发表不同见解,归纳总结出三角形旋转的要素,探讨出图形旋转时应以一条线作为标准,按照一定的旋转角度、方向、点进行操作。借助智慧课堂开展探究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提升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思考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四)借助智慧课堂开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除了教师传授知识以外,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数学练习包括课后作业、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等形式,不同类型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数学练习枯燥乏味,大多数小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故而在完成数学练习中积极性较低。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打造智慧课堂,开展数学多维训练,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方法,丰富训练形式。课后,教师在网络上收集相关单元的训练题和微课,并制作成电子文档,让学生先做题,再对答案,看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向学生讲解乘法结合律公式后,用多媒体播放PPT,引导学生做几道练习题:8×20×17、9×14×7等,让学生利用(a×b)×c=a×(b×c)公式来解决问题,这比单纯记住公式或看课本上的例题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或对部分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故而出现习题训练分数低的情况。教师应收集学生易错题,并制作易错题整理和分析的微课,在微课中解析错题后,给出相应的变式通关训练,也可将训练游戏化,提高学生解题兴趣和热情,使其在练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