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学做合一”,提升小学数学操作教学的有效性*

2022-11-20张文弟

读与写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合一数学老师

张文弟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教育思想理念,为数学授课课堂,提供了方向,为数学教学形式提供了方法,为数学教学内容提供了指导。小学数学老师,根据小学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做”应用到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我国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弊端的同时,针对我国教育现状和基本国情提出“教学合一”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我国传统教学方法转型与升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老师教学方向和学生学习方向十分固定,仅仅是实现课本知识传授与学习,既没有关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没有注重在教学期间强化学生各项能力养成。

陶行知在分析国内传统教学模式之后,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试图将教育工作和学习工作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并寻找出相互之间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实现教学路径增进。“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中心是“事”,无论是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必须要立足某件事展开。

2.“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应贯穿始终,并且发挥出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价值。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2.1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并非是将三者孤立,而是强化教育、学习和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形成有机整体,重点合一,这个重点就是实践,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良好的预期。小学生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难免存在问题,老师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方法和合理的措施,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数学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最大特点是形式新颖和变化迅速,数学老师在教学期间要认清学生的变化发展特点,基于此与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和行为活动规律结合,使得原本陈旧的教学手段更迭,打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2.2 增进师生互动力度。小学数学教学若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教学内容抽象化,学生在学习期间经常性的出现走神等问题,导致学生比较排斥数学学生,从而大大的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构建起一种互动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的教育关系。

从“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角度出发,数学教学工作更加倾向于行为教育,就数学老师而言,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身教胜于言教,身教是一种不言之教。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交往期间,教学的言行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并且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

就学生而言,秉承“教学做合一”理念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自觉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与老师的教育活动保持相对独立。老师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被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可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

3.“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实践措施分析

3.1 教师示范教学,提高数学授课效率。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聪明好动、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强的优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尝试所见到的一切新鲜事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靠直观思维为前提进行学习。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果断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以小木棒、画图、算盘等教学工具,用实物摆放、图画等形式,亲身示范给学生。数学老师的先行操作示例,可以加强学生们对数字大小、多少的直观认知,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被开启,学习的效率被大幅度的提升,建立起最初学习数学的模型,为以后很好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地基。

数学的学习是从学习数字开始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了数字,一小部分学生,也已经对数字的大小、代表的多少,有了基本的认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字的大小、多少没有基本概念的同学,还占相当大一部分比重,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一些实物,例如糖果。在正式授课过程中,将糖果带到课堂。学习3和5谁代表的数字多的时候,首先亲自数出3个糖果,放在讲台上;再数出5个糖果,放在另一边;然后,让同学们到讲台上观察,看看3和5的糖果,谁的多,那哪个数字就大,代表的数目就多。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引导。

再例如,在教授“十几减7”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铅笔,提问同学们如何计算12减7呢?同学们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这时候,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教学,亲自示范,从铅笔中数出12根,放在桌子上,并叮嘱学生也数出12根铅笔;然后说,12减7,是不是就是去掉7根铅笔呢?所以,我们从12根铅笔中,拿出7根来。老师边拿,边引导学生也从自己的12根铅笔中拿出7根来。然后说道,剩下的铅笔是不是就是答案呢?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这个时候,老师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数出来:1、2、3、4、5。这样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加上指引,将教、学和做联系在一起,使枯燥的数学、无聊的数学,变的生动起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将授课的知识印在同学们的脑子中。

3.2 学生动手操作,充裕数学课堂厚度。在数学的教授课堂中,老师应该坚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是一个具有认知规律的过程,认知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将老师和学生的位置进行转换,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的效果,让同学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知识,去理解知识,利用“教学做”的先进教学思想,不断地充裕数学课堂的厚度,让小学生产生对知识求知的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以后终身去不断学习,发现知识,奠定下基础。

举例说明,在低年级的数学授课中,有认识形状的课程,老师可以在课前,告知同学将自己的积木玩具带到学校,数学老师利用实物积木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一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正式的课堂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形状,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让同学们,去发现自己带来积木玩具中,都有哪些形状,然后,用笔临摹形状,在纸上将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在通过多媒体可以播放视频的优势,用正方形拼凑出正方体,圆形合成球体、三角形拼凑出三角体,长方形拼凑出长方体。通过视频演示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木玩具中,发现这些立体的形状,通过自主的“做”,可以加深印象,课下小作业可以让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不用物体中的图形与形状,第二天课堂上进行讨论。

例如,我们学会了形状与图形的认知,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了,这里也是一个数学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公式记不住,公式易混淆,都是小学学生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问题。这时,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为同学们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同学自己通过测量图像的边长、辅助线,进行图形的计算。这样的方式,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厚度,又能在动手中学习知识。

3.3 组员互动合作,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合作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从小培养合作精神,也是现代授课的内容。在最新的数学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取长补短,安排学生成立合作小组,通过互帮互助,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同学明白,数学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合作学习。

随着数学的不断进行,学生年纪的不断增长,到了高年级,我们开始学习难度增高的内容,就是“方程”,学习方程,其实就是等号左右边的平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天平作为数学教具。让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卖水果,来进行方程的理解。一个同学是店员,一个同学是顾客,这时假定水果摊上的桃子一个是0.4kg,橘子一个是0.2kg。顾客需要1kg的水果,其中只需要1个桃子。问:这时需要几个橘子,可以够1kg。首先引导学生,将1K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一边,然后另一边放一个桃子,为了天平的平衡,需要增加橘子,看看加几个橘子可以使天平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出方程的计算公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使同学合作学习了知识。

3.4 强化小学数学老师的素养。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和老师作为教学主体是极为重要的,教材和课题作为活动客体,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高度重视。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对教学有效性等产生直接影响。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理应强化个人教学能力培养,通过再学习不断强化个人教学能力,能够以更加灵活性的教学形式快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保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转变学习态度。

数学老师数学知识技能方面,不仅要突出强调传统数学课本知识掌握和运用技能,还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延伸学习和研究能力。老师在研读数学教材期间,要从“数和数系的认识”、“随机现象的数学知识”、“几何变换的初步认识”等多种知识着手,形成系统性认识。

“信其道,亲其师”,老师还应注重个人亲和力培养,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最为直接的联系。老师必须要经常的深入学生群体,参与学生组织的活动并且时常与学生谈心,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期间,老师也需要经常性的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5 以学生为根本,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发挥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现时代学生具有比较张扬的个性,充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可从学生自主发展角度展开。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创建出购物兑换人民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安排活动任务,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有的学生扮演购物者,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认识人民币。购买东西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经常性的遇见,学生也可以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购物活动之中对人民币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又掌握了兑换人民币的规律,让同学在活动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且养成学生实践能力。一节课程下来,学生不仅不觉着理解困难,反而提高了学习兴趣,突破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小学生思维特征为依据,这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获取工作经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动手裁剪的操作形式获取经验,通过实践操作获取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发挥点拨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由此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程学习的任务,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在学习“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让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用1厘米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的物体,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认识到一根手指头的宽度是1厘米,一个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抽象化的知识直观化处理,能够让学生以观察分析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对数学知识作抽象概括,使得学生注意力提升,并且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更好的新知识,使教学效率获得显著提升。

结束语

由于小学阶段年龄跨度大,学习的知识又要为以后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小学老师显的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进步。努力将“教学做”应用到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率、充裕课堂厚度,增加协同合作,为数学未来长久地学习,奠定基础,建立起学习数学的框架。本文立足“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和应用价值,思考在实践教学期间其应用的措施,旨在让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期间意识到该理念的应用作用,并且采取灵活性的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合一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人剑合一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