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立人,语用化人

2022-11-20刘金玉

初中生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学科

■刘金玉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大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反复强调的核心要义,其解答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具有奠基意义与深远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懵懂时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与定型,容易受外界诱惑与干扰。好的教育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他们走上健康之路,为其未来奠实基,奠长基。唯有此,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远目标才能实现。

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路径。语文学科是最核心、最基础、最关键的育人学科,除了教孩子掌握语言这一工具,还应做到“文道结合”“以文载道”“以文传道”,让孩子得到熏陶,获得启迪。

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误区,死记硬背和大量无谓的练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某种程度上,各种各样的标准化考试也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好的语文课除了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更应体现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语文教学应该做到“守正立人,语用化人”,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渗透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守正,即坚守科学正确的思想、方向、策略。这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需要,也是弘扬现代优秀文化、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

立人,即通过语文学科的教与学,立有志之人,立大志之人,立有情怀之人,培养学生成长为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自己血液中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语用,即突出语文学科“应用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全面融合,在语言应用中发展语言,发展自我,最终让学生热爱语文、成为终身语文学习者。

化人,即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最终成为有担当、有坚守、有作为的中国人。

守正立人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语用化人是语文教育的根本路径;守正立人与语用化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的。“人”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培育既具人文思想,又会使用语文工具的人,是语文学科的出发点与归宿。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学科教学要积极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语文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应立德为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