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建校跨越式发展之路探索
——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实践为例
2022-11-20朱伟炳
□朱伟炳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入城市,给新城镇社区的教育带来了全新命题、机遇与挑战。人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义,其核心在于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供给,[1]即提供更加公平且更高质量的教育,[2]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使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能更好地融入城市化进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金惠初中)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力图打造 “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创建萧山教育新高地,建设浙江优质名初中。作为城镇化建设中的新兴学校,金惠初中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与教育部门的协同共建下,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城区新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学校转型性变革。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其对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启示是:只要找准支点,就有可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变革。新建校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的文化理念积淀,再到关键的师资队伍建设等,一切都从零开始。因此,找准撬动学校发展变革的关键支点至关重要。作为这所城区新建校的校长,笔者全程参与了金惠初中的创建、发展、变革与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 “阿基米德”支点,使城区新建校这个 “小变量” 集聚成 “大能量”,融入学校发展变革的时代洪流中。
一、以项目合作为契机,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建校的发展规划,建校伊始,金惠初中就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持续性的项目合作关系。学校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学校的角色定位,依托浙江大学的专家团队,规划学校的顶层设计与整体发展,积极探索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办学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地方教育行政力量驱动下的伙伴协作,是学校实现发展变革探索出的地方经验。双方合作的前提是金惠初中作为一所新建校由内而外生发出的对学校变革专业资源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高校教育研究者通过扎根日常实践的 “介入式” 指导,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学生活动、特色课程、师资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的筹划与引导。借助浙江大学专家团队的学术力量,以理论的视角介入实践、指导实践、反思实践、改变实践,最终共同促进实践变革与学校发展。在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浙江大学的教育研究者不是以 “专家”的姿态介入实践、干预实践,而是作为 “合作者”,以开放、尊重、包容、平等的姿态和心态走进学校,通过沉浸式的日常指导与互动,共同促进新建校的渐进式改革,真正用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进行双向交流、双向互动与双向滋养。在教育研究者 “介入式” 的指导下,校长与教师不断反思、重建与改进。
金惠初中的成长一直伴随着高校教师团队的协同助力,从研究的视角办学校,使学校的整体性变革始终在理性的关照下稳步发展,在研究的反思性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目前,学校已立项 “智慧教育视域中的初中生深度学习发展策略研究” “城市新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品质提升研究” 等多项课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实践与研究的双向滋养、互动生成与共生共长。
二、以理念确立为引领,精确学校文化新定位
“提质强校” 魂在理念文化。基于自我剖析,结合办学定位,对标 “美好教育”,学校借智高校团队反复斟酌,多方论证,最终确立了 “金色年华,惠泽一生” 的办学理念。基于办学理念,确立了“健康” “和谐” “智慧” 的三维终身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 “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智慧学习” 的金惠学子。
“健康成长” 是父母对孩子的第一期望,也是美好生活的根基和底色,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坚守的基本发展目标。为了让健康成长的理念落地,学校引杨氏太极进校园,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体悟中华武术之道,在一吐一纳中习得强身健体之法;课间足球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稳健放手、灵活进攻中“野蛮其体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常规化的锻炼中提高身体素养。“和谐发展” 是新时代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金惠初中通过 “与国旗同框” “我眼中的年味” “诗词大会” 等传统文化活动涵养学生品性,浸润其心灵,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智慧学习” 是每一位金惠学子打破传统、转变学习方式的创新之举。学校将电子书包、互动白板等诸多媒介技术融入课堂与学生学习中,通过排行榜、等级分榜、过关达人等 “寓测于乐” 的程序设计,精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挑战的斗志,把 “要我学” 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色年华” 是对初中教育属性与价值的认知。金色是大自然至高无上的纯色,是炽热、光明之色,象征温暖与幸福,意谓金惠学子的青春年华活力四射、光明璀璨。金色是人世间华丽辉煌的炫色,是荣耀、尊贵之色,象征典雅与厚重,意谓初中阶段对人之一生极其珍贵,影响深远。“惠泽一生”是对初中教育初心与使命的阐释。教育是长期浸润、积淀转化、阶段性跃迁的慢事业。教育的使命是培育个体的生命自觉,激发学生建构形成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与成长内生力。学校是教育的生命场,师生是学校新生活的主动创造者。教育要关怀个体的未来人生,更要培养学生在当下真实的生命实践中主动建构未来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秉承 “金色年华,惠泽一生” 的办学理念,努力让学生的最佳成长期得到丰饶的滋养,让学生最关键的分流期得到最全面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优且最大的发展,让每一个人在金惠的时光,都能成为人生的金色年华。我们希望以理念引领课堂教学,以文化铺就育人之路。共同的理念,引领学校现代航向;灿烂的愿景,铸就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以名师带教为支点,撬动专业成长新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质量得以保障与提升的关键支点。作为一所新建校,其最大劣势就是教师队伍普遍年轻,虽极具教学热情,却缺乏教学经验。如何快速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卓越、综合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新建校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一)搭建交流平台,构建和谐文化
在高校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学校凝练出敬业、精业、乐业的教师文化理念,搭建了三提(提出标准、提升境界、提高认识)、三夯(夯实方向、夯实要求、夯实活动)、三导(心理疏导、座谈疏导、活动疏导)的 “三三” 架构,构建卓越和谐的教师文化,增强彼此信任,凝聚共识与人心。
(二)名师结对学科教研,精准帮扶提高效能
力邀省、市、区专家型教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名师带教的方式帮扶教师专业成长。不同学科配备名师指导,每月组织学科深度教研,名师名家走进课堂,以常态课为依托,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习小组的日常培育等方面提出课堂重建的具体建议。
(三)校本教研常态化,营造浓郁教研氛围
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学校自主探索并构建了 “四备三思” 的校本教研模式,依托教研组集体备课开展高效能的日常教研活动,营造浓郁的日常教研氛围,加强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各个学科成立工作坊,在学科骨干的带领下扎根日常,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于教师而言,其与新建校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是休戚相关的 “共同体”,其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是紧密相连、相互育成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决定了新建校的教师不是以 “局外人”,而是以 “局内人” 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筹划与建设之中,在教师与学校双向成事成人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与共同成长。
四、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生素养新发展
在 “金色年华,惠泽一生” 的办学理念下,学校提出以 “表达力、理解力、想象力、审辩力、创造力” 为表征的 “未来素养”,旨在培养能胜任未来的人才,既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满足社会优秀公民培养的需要。在这一愿景上,学校以 “具备未来素养,奠基一生发展” 为课程目标,以 “ HUI” 为 核 心,以 4 个“HUI”,即 “会、慧、汇、惠” 为特色课程,引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会” 即学生掌握各个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如 “舞之韵” “功夫少年” “数学 ‘乐’ 旅” “知音漫客” “玩转编程” 等课程;“慧” 即学生能理解、运用知识和技能,包括非认知性技能,如 “执笔走 ‘江湖’” “聚焦奥斯卡” “科学之旅”“梯度提优” 等课程;“汇” 即学生在跨学科、跨领域中学习,形成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如 “奇思妙想‘绘’ 英语” “科学史话” “妙笔生花” 等课程;“惠” 即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并能在真实世界中做出贡献,如 “新劳动教育” “废宝超市” “影像生活” 等课程。“HUI” 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体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学生将经历 “主动—亲历—构建—创新—反思” 的 “学习环”。“HUI” 课程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亲历学习现场,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进行自我知识建构,并以此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丰富多元的创新与反思,从而深化学习效果。
学校还在 “HUI” 课程中强化红色基因,例如,在国旗下讲话时增推红色故事和共和国功勋故事,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每一名金惠学子都能做到 “方正为人,圆润处事”。学校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广泛开展 “身边的传统” “我们的节日” 等主题活动;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作,引导学生在经典作品的滋养中增强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除了课堂中的环境创设之外,金惠初中的学习情境还发生在人际关系的支持下,同伴、家长、教师和社区等都会作为课程资源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智力、心理的课程支持。
五、以智慧教育为手段,落实精准教学新课堂
金惠初中以杭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创建为契机,在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探索 “智慧课堂”。作为全面应用移动学习终端的典型学校,金惠初中在智用媒介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媒介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教师利用媒介技术布置多样化的预习作业,在线收集学生预习难点,根据技术生成的预习数据,制订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课中,教师一键统计课堂监测正确率及错题分布,精准突破学生难点及薄弱点;课后,教师利用平板发布个性化作业,并在后台详细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如平均成绩、平均用时、缺交次数、错题数量等。媒介技术不仅打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且贯穿于师生互动的全过程,大大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与体验,让两者都体悟到智慧教育的魅力。
首先,减少机械操作,减轻教师负担。智慧课堂平台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教学减负。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进行智能作业批改,也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实施分层作业,将教师从机械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利用技术平台及时获取学生作业的反馈信息。这样,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可以更多地用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上。
其次,打破时空界限,转变学习方式。智慧课堂利用技术媒介,可以保留每节课的课件及教师讲解笔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课后的笔记整理和查漏补缺创造便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查看教学内容,而且后台推送的个性化作业也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量身定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最后,打造个人专属,师生随时响应。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媒介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错题组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电子错题库,可以一键导出,再练与复习都是个性化定制,这使学生免于抄写错题的机械学习,复习更为高效和精准。另外,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并上传至平台,供有需要的学生反复查看与学习,避免学生因一次没听懂而不好意思再请教师复述的尴尬场景。
城区新建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推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新建校如何把当下面临的短板转化为未来发展的长板;如何跳脱外延式变革,致力于内涵式发展;如何把新建校发展过程中的 “小变量” 集聚成 “大能量”,共同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省思事关一所城区新建校的成败,事关学校能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金惠初中通过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项目合作,以校地共建、理念文化、名师带教、校本课程与智慧课堂为支点,协同撬动了一条城区新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