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2-11-20王青英
文 /王青英
引 言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指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注重开展科学活动,通过有趣味性的科学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与平台,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探索世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开展科学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终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想要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教师就必须了解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被等同为知识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亲历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探究能力[1]。然而,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都是将知识掌握情况作为教学的重点,导致幼儿科学教育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以“纯智力性科学活动”为主,旨在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这就导致幼儿过早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是有违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是违背科学教育根本要求的,必然也不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科学教育被认为是以成人为主导的教育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本质。在多数幼儿教师看来,幼儿科学教育就是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活动。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小,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认为自己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把控,包括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提供和使用、活动形式的选择使用、活动场地的布置安排、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结果的反馈评价等。这种从成人视角出发所创设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不利于幼儿充分感受自由探究的乐趣,自然也就无法让幼儿真正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2]。此外,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对活动流程结构化的把控过于严格,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且过于注重按照预设情况来推动科学活动的进程,忽视幼儿本身的学习过程及师生间的互动情况,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体验的形成。此外,单一、片面的活动评价也难以充分发挥引导、激励与促进作用,不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应拓展科学教育思路,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去小学化”
长久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的知识目标,导致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对此,要想充分发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促使幼儿园科学教育真正回归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需求,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以丰富、有趣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去小学化”,使幼儿在自由探究、实践中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达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效果[3]。
第一,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去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本质在于实现幼儿教育的“儿童化”,也就是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立足于“幼儿终身学习及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科学合理地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进行设定。各项科学教育活动设定与开展均应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使幼儿在简单的、趣味性的科学活动中对周围事物与现象产生科学的认识,逐步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
第二,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去小学化”。在选择与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科学活动内容的启蒙性、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性,要保证所选取的科学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为此,幼儿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认知,将“教师的大纲”转变为“幼儿的大纲”,也就是要围绕幼儿的生活实际、成长需求来选择科学活动的素材与内容,将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向幼儿今后的发展与生活。
第三,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法“去小学化”。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尚小,该阶段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过于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导致教学过程出现明显的“小学化”现象。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进行科学活动形式及方法的选择,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尽可能为幼儿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保证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还能获得幼儿的喜爱与认可。此外,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评价时,也应注意实现“儿童化”,即教学评价要经常化,且评价时应充分接纳、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尽量减少横向比较,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纵向发展与进步,保证教育评价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
(二)教师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爱心斯坦将人类的好奇心称为“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这份好奇心驱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奥妙进行不竭的探索。牛顿因为好奇苹果掉在地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壶烧开后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而发明了蒸汽机;达尔文因为好奇鸟儿的奇形怪状而发现了生物进化论……可以说,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好奇心有密切关联,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4]。而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能在成人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乐趣与游戏的机会,找到有趣味性的、乐于持续观察探索的事物。幼儿的这一特性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积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并有意识地拓展科学教育空间,使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展开观察、体验、发现和思考,逐渐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经验,组织幼儿开展以“豆芽生长”为主题的科学观察活动。豆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幼儿对其并不陌生。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幼儿的午餐入手,让幼儿回想一下午餐有没有吃豆芽,豆芽又是如何生长的呢?以幼儿熟悉的物品为切入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在幼儿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此时,教师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黄豆、透明玻璃容器等物品,和幼儿一起开展“生豆芽”的科学探究活动,并组织幼儿每天去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豆芽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如可以用符号记录,也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也可以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对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表述。这样通过组织幼儿动手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幼儿对豆芽的生长规律产生直观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师应注意开展游戏化的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游戏有天然的兴趣。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形式。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也应注意实现科学教育的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科学学习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态度,使幼儿将科学学习扎根于内心深处,为幼儿埋下科学的种子[5]。
例如,根据幼儿喜欢玩水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为鱼儿和小鸭子搬家”的科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游戏材料”,包括大小不同的水盆、海绵、塑料管、木块、纸巾、勺子、鱼和小鸭子玩具等,然后为幼儿营造游戏情境:“小鱼儿和小鸭子一直生活在小水盆里,但是它们现在慢慢长大了,小小的水盆已经不能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玩耍了。所以,我们要帮助它们把水盆里的水放到大水盆中。现在这里有很多的‘工具’,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在不直接倒水的情况下,帮助小鱼儿和小鸭子‘搬家’。”这样通过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并组织幼儿参与游戏化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直接感受不同材料的吸水特点。例如,毛巾、海绵的吸水性更好,纸巾单独使用的吸水性没有多张纸巾糅合在一起的吸水性好等,并以此为契机为幼儿讲解神奇的吸水现象。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科学教育活动更加有趣,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可以让幼儿在趣味化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提升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四)教师应注意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围绕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组织,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挖掘其科学潜能,培养其探究能力。所以,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要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元素,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拉近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主动展开学习、观察和探索,积极感知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6]。
例如,在开展“认识镜子的平面反射成像”的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小镜子,然后引导幼儿对镜子的形状特点进行观察,并通过不同图片进行反射成像,让幼儿观察镜子中左右颠倒的图像情况,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打开小镜子,观察阳光在镜子中的反射现象。又如,在“灯亮了”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班级表演活动,并为幼儿表演搭建舞台。在舞台布置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在布置舞台的过程中了解“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促使幼儿对“如何才能让灯泡亮起来”这一科学知识产生初步认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可以使幼儿了解生活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为幼儿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探究欲望的提升助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科学体验,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灵活多样的、趣味性的、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优化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真正发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