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审辩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20谷侃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谷侃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而提高学生审辩思维能力的任务也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被经常性地提及。在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批判性思想的发展,因此,审辩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审辩思维的内涵
审辩思维源自传统的西洋哲理,而在这方面做出主要贡献的是德国思想家波布尔、库恩和图尔敏。库恩首先指出了“科学技术的进展不仅仅包括科学技术的逐步累积,而且包括范式的更新”,波布尔指出了“科学论不能证实,只可证伪”,而图尔敏则给出了建立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基础上的新理论模式,而非形式逻辑基础的理论是建立在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展开实施,较为明显地突出审辩思维的范围。一般而言,审辩思维一直处于真理的阵营,它旨在通过大量的实际资料来证明自身观点的科学性,并且能够得到认可。简约而言,审辩思维便是要“持续怀疑、容忍异见、力行担责”。
二、培养高中生审辩思维的重要性
(一)审辩思维是教育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高中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尤其是历史课程,教师已经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点,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逐渐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上,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体现在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还要求学生能够让自身的审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举一反三。通过提高学生的审辩思维,加快当前素质教育发展步伐,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随着高中生活的开始,学生的学习思维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综合素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这些条件下,学生可以更加简单地应对高中课程的复杂知识结构,能够轻易地掌握历史知识,也会乐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学习历史课程的基础。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一般而言,提出质疑的过程就是审辩思维发展的过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希望教师能够直白地解释相关知识点,在这个情形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审辩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历史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审辩思维能力,而且思维方式比较死板,进而直接影响他们史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也使得他们很难更进一步地提升历史的学习成绩。所以,审辩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对它今后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审辩思维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缺陷,并同时加以反思与修正,训练高中生的审辩思维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育的一种最终目的。
三、高中历史中审辩思维的特点
(一)能够反思和怀疑历史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习者具有历史审辩思维的一种主要体现便是其能对历史问题保持怀疑心态,并能够反思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较好地完成关于历史事物的自我认识,避免仅从表面上接触课堂中历史性知识内容的现象。
(二)能够针对可靠史料进行深入分析
审辩思维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不仅体现在简单的质疑与反省,对一个历史事物和问题进行质疑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但是,必须建立在可靠资料基础上对其加以反省与质疑,必要情形下还必须加以验证探究,这样才可以对自身产生较强的支持。
(三)探究方法科学合理
关于审辩思维在高中历史中的具体运用,高中生还必须从具体研究方式与手段入手对其加以优化,可以综合使用科学、有逻辑的研究方式,并根据历史事件和某一个历史时段展开研究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扩展,从而避免只是停留在思想层次。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审辩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反思、质疑教学缺失
一般而言,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历史课程的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都没提出质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处于深信不疑的状态,即便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出现了较小的差错,学生也不会提出质疑。高中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缺乏对课堂知识的反思能力以及质疑教师上课方式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学生,无法促进学生养成审辩思维。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教师无法给出充分的时间帮助学生去深思问题以及质疑问题,进而阻碍学生审辩思维的发展。
(二)科学论证教学缺失
为了强化学生的审辩思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论证。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迎接高考,因此,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训练他们的审辩思维。甚至在压力下,教师无法调动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频频提出的核心问题,缺乏最主要的探究能力,更别提对这些问题展开一定的科学论证。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并不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运用科学的论证方式展开相关教学,学生缺乏成熟的科学论证技术。
五、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如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教学内容时,可以事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判这次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教师在讲解儒家思想时,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是否起到了引导作用,或者在社会发展中是否扮演某种角色。随着小组间的激烈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历史知识,并且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思维的漏洞,以便让自己的审辩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般而言,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会格外重视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体现出课堂知识的精华,以及涵盖的相关的历史思维,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审辩思维。随着学生逐渐深入了解历史,他们避免不了要对相关历史事件资料进行查阅,通过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阐述。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要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所以存在一定的学习压力,深入研究的时间有限,因此,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历史知识展开辩论与证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教师也无法高效地完成历史课堂任务。所以,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扩大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储备空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才会不断探索求知,能够从全方位、多方面思考问题,并建立自己的审辩思路。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从熟知的人、事情中进行怀疑,如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李鸿章是绕不开的一位代表性角色,而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对李鸿章的描写也并不详尽,人们只能从课本上了解到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代表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各种不平等条约,所以也就有一些学生想当然地以为李鸿章是“民族败类”。老师还应该让学员去追问和探讨:“李鸿章真是这样的人吗?那他又是怎样变成晚清中兴四个名臣之一的?”当学生经过查资料、找历史,然后再把李鸿章的行为代入到当时所在地区的时候,就会有完全不相同的认识。以问题为导向,培育学生的质疑意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审辩思维,也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历史事件,激起学生对一个伟大国度的自豪与归属感。
(三)从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教师都会在教学开始以前做好准备工作,而这样的教育教学,可以使学习者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不过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假如学生们进行探讨的话,只可以是在老师所提前设定好的知识点之中进行,但是针对整节课堂而言,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探究的时机却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在整体的教学流程当中,大部分时段是学生们进行倾听的时机更多一些,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培养。所以,若要进一步地改善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到具体的课堂教学流程当中,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其中进行自我反思,并且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为学生们的审辩思维的训练打下基础。
(四)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增强审辩性观念
在当前以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设定更加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更高效地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在开展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逐步地将审辩思维加入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将审辩思维加入到课程教学的内容或者教师的课堂资源当中等等。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对当前学生普遍遇到的历史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更为合理的组织与设置,教师们能够将已有的历史教学资源做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设计,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地将历史审辩性问题与其教学做出更为充分的结合。教师们能够更全面地利用历史课程中所特有的优点,从而解决所谓的知识冲突。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产生质疑的线索和进行怀疑提供比较合理的前提条件;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运用有审辩性的思考方法,完成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训练学生分析和讨论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设计适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总是要逐步将整个高中历史意识在课堂中进行体现。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中,教师更要讲究逻辑性与严密性,进一步地训练学生们的审辩性的思考方法。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通过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历史小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课题任务。而这些课题任务需要有总结全文,升华主要人物情感色彩的特点,让学生在探索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审辩思维 。
(五)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审辩思维
在实际的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历史研究性方式开展教学任务。借助于教师为学生们所提供的研究情景,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在其问题的解决工作流程中学生就能够通过科学论证的方法去完成。在这一流程中,教师需要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以及掌握。同时,教师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训练学生进行史学问题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要从传统史学的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审辩思维加以训练的话,就必须更进一步地关注到此探究问题能否形成与专业的冲突,传统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否形成严谨性等。通过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探究,引发学生的疑问与猜想,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训练学生的审辩思维。
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历史方面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历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同时,训练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有效运用历史辩证法的观念来看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历史审辩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