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2022-11-20陆晓琳

读与写 2022年31期
关键词:大班植物幼儿园

陆晓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234)

1.引言

贴近自然融入生活的教育,可以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学习可能性,从而让幼儿在贴近自然的探究性活动中,更加亲近自然。但是在开展幼儿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当前亲近自然的种植活动并未在幼儿教学中广泛的涉及,加上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中目标意识不明确,也没有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没有充分意识到种植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导致当前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大多未发挥实际效用。因此,要重视开展种植活动的反思与实践,挖掘种植活动的价值。

2.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实施现状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一种方式,为了了解当前大班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的实施现状,对某幼儿园进行种植活动的观察,从观察中发现在种植园地的创设层面,创设种植园的考虑了园所的办园理念以及班级规模,开辟出独立、开放的种植园地。另外考虑到植物生长的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选择靠近水源丰富、阳光充足。周围种有果树、池塘、小桥,让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让幼儿感受自然,更好地开展种植活动。但是实际划分到大班幼儿的种植面积,人均0.68m2,实际划分面积后大班幼儿的可用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大班幼儿种植的需求[1]。从幼儿园种植植物种类来看,选用的生活中常见的青菜、土豆、地瓜等比较适合生长的、幼儿感兴趣的、常见的植物,但是大班幼儿目前中种植的主要是一些难度较大的辣椒、扁豆等,在种植内容的选择上相对不合理。就这样的现状来看,该幼儿园目前在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实施上还需要不断的改进。

3.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实施问题

3.1 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在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时,首要选择的种植物是幼儿常见的一些蔬菜水果之类的,比如说种植马铃薯、土豆、胡萝卜等,以此来贴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但是从目前本文选定的幼儿园案例来看,在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并未重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选择种植物,而是师认为大班幼儿适合种植一些需要用到一些种植技巧的、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像豌豆、高粱、辣椒等等,从而来选定对应的种植物。这样的选择情况也侧面说明,大班幼儿教师当前并未认知到大班幼儿的特殊性,忽视了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得实际组织的种植活动并未带动大班幼儿发展。

3.2 活动组织流于表面。从该幼儿园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开展的种植活动都是相同的套路,只需要按照实际的要求展开活动就完成了对应的教学任务。虽然这样的方式很简单,也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蔬菜种植,但是这样开展的种植活动往往缺乏新意,大班幼儿可能在参与初次种植活动后,就表现出兴致缺缺的状态,后续种植活动时,也表现出相对懒散的情况。因此,就这样的情况来说,如何发挥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去挖掘。同时,大班幼儿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对于大班幼儿提出的突发性问题的解答应对能力不足,教师自身在种植活动中并未做好功课,也就导致大班幼儿在提出某类植物生长问题时,教师回答不上来这样的情况。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来说,教师也就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种植物的特点以及其生长的规律,从而来为大班幼儿的奇思妙想进行解答。当前,在该幼儿园中,开展的种植活动重复性实践活动明显,教师的能力与种植活动需求的匹配程度还有待提升,在后续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3.3 实际参与受限。从该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教师要承担一些日常的琐事,使得教师开展种植活动自身的精力很难全身心的集中到种植活动上去,也就形成了种植活动呈现出走马观花的姿态。另一方面,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的可能性大大的下降,从实际参与频率来说,在实际参与下,参与程度不高,也就导致教师很难对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情况有更加具体的了解,导致种植活动的开展被限制在园区内部,每学期开展种植活动的几率大概也就只有植树节这一天。因此,就这样的情况来说,从幼儿种植一粒小小的种子或者树苗到其成长发芽最后开花结果,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只开展一次或者是两次的种植活动,很难让幼儿看到幼苗生长的特点和特征,无法满足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观察需求。

4.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观念影响活动规划。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需要园所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需要优质的教育理念作为支撑。管理者要对种植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并加大对种植活动的投入,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保证种植活动的开展。另外幼儿园管理者主要管理的对象是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尽管教师从基础层面认识到种植活动的价值,但是教师缺乏种植知识经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给教师做一个专业性、系统化有关种植的培训。教师也就只能够根据自身班级情况开展种植活动[2]。加上家长资源参与种植管理并未全面实现,使得当前正在开展大班幼儿种植活动时,还缺乏家长的支持。从这样的层面来看,教师观念的限制,导致目前所开展的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局限性较强。

4.2 园所资源影响活动实施。影响大班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的资源包括土地面积、种植材料以及种植工具等相关影响因素,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时,幼儿园无法提供种植活动所需要的面积或者是种植材料及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阻碍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实施。比如说,在选定的案例幼儿园中,就有一些教师反应大班幼儿的人数太多,但是实际分到的种植面积又不能保障每个大班幼儿都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去,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条件[3]。同时,在种植辅助工具的支持力度上,该幼儿园目前使用到的种植工具有一些铁锹、水桶等工具,但是全校幼儿共用一套设备,使得大班幼儿能够使用的工具也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提供的材料种类也相对较少,未匹配到各个班级的需要,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阻碍大班幼儿顺利开展种植活动,也能难在这样的情形下,去扩宽大班幼儿的思维和视野,很难去发现大自然的魅力。

4.3 教师缺乏活动经验。幼儿园的教师能认识到种植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幼儿来说开展种植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全面提升幼儿思考能力、观察能力的良好机会,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就要教师有指导种植活动的能力,有开发幼儿种植行为的能力。但是目前该幼儿园香哟的教师资源,在学历以及教龄的限制上,使得目前开展的种植活动大多是照猫画虎,搬用别校的优秀案例应用到本校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去,未重视种植活动的匹配性。同时,一些新进入园区的教师,其带班经验相对薄弱,实践能力也相对匮乏,导致这些年轻的教师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时,很难去开展合理的种植实践活动。对于一些资格较老的成熟型教师来说,这些教师就可能根据自己所带学生经验,主观臆断的去展开种植活动的设计,难以满足大班幼儿实际的种植需要[3]。因此,就这样的情况来说,需要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按需展开种植活动设计。

5.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实施开展的对策

5.1 设计合理的种植活动目标。要想保障大班幼儿种植活动能够顺利地实现,教师合理的规划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种植活动目标,需要对大班幼儿思维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向性。种植活动的总目标从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多方面出发,并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再通过五大领域活动的目标具体实施。其次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设计,设计的种植活动目标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促使幼儿进行主动学习[4]。最后要根据种植活动中的一些种植技巧、植物生长的特性、种植方式等等进行目标的制定。比如说,幼儿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季节特色、年龄特征合理的选定种植内容,在春季可以选择豌豆、番茄,在秋季选择胡萝卜、玉米等进行种植,让大班幼儿了解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种植条件。

5.2 合理投放种植工具。种植活动要以儿童为主体,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培养儿童独立的思考力,让孩子能够进行自我学习。不管是种植土豆还是番茄,大班幼儿都需要种植工具发挥辅助作用来是实现植物种植。因此投放的材料一定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拓展材料的教育功能,让幼儿能够利用这些材料进一步探索植物的秘密。因此在带孩子进行种植活动的时,教师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具有探究性的材料,能够启发幼儿思考。这里的材料可以分为劳动工具和探究性材料。劳动工具,比如投放与幼儿身高相匹配的置物架、PVC管、小型水桶、小型扁担、小型铲子、小型铁锹、雨衣、雨靴、箩筐、水壶、耙子、镰刀等等,工具;探究性材料可以是卷尺、记录本、放大镜、量杯、纸、笔用以观察记录探究的工具。当大班幼儿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种植基地的探索并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也就培养了大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探索欲望。

5.3 拓展种植教育元素。首先种植活动可以与科学领域相整合,幼儿在种植园的可以探索植物的成长过程,了解植物与阳光、泥土、水之间的关系;其次种植活动可以与的语言领域相整合,教师可以开展有关植物的绘本教学,譬如《一粒种子的旅行》、《彩虹色的花》、《一园青菜成了精》、《果实是种子的旅行箱》等等,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可贵,自然的美好;与此同时的种植活动也可以与艺术领域相整合,教师可以根据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颜色、形状等,让孩子进行植物写生,开展有趣的绘画活动。其次,种植活动是一个真实的、开放性的活动,可以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相整合,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存在。譬如教师可以将环保主题活动与种植活动相整合,将循环和共生的理念引入到种植活动中来,比如将自然角动物的粪便以及生活坊的生活垃圾作为植物的肥料,将雨天的雨水收集起来给植物进行浇灌。教师通过这些微妙的细节,让幼儿发现大自然之间的神奇奥秘。从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共色共生、环环相扣,将抽象的概念转为具象化。幼儿学会了垃圾分类,从小种下了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也激发了幼儿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

5.4 转变教师种植理念。转变大班幼儿的种植观念,其实际上也就是解放思想,让教师能够走出去,也能够实现请进来的转变。对于走出去来说,教师就需要扩宽自身的眼界,了解更多植物生长的特性和习惯,为大班幼儿的十万个为什么提交解答的条件,比如说,大班幼儿教师有空可以出植物园多参观参观,也可以到农场去看一下农民是怎样种植作物的,又或者教师可以去听一些农业专家教授的讲座,从而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请进来而言,就是把一些专业人士请到大班幼儿的小小讲台上,让这些专业的人士为大班幼儿解读种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特点。并且,讲授给孩子一些播种的知识,以及一些作物管理的要点,让大班幼儿对种植活动的要点一个浅显的认知。教师也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上,涵养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也可以邀请一些有种植经验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走进种植课堂,从而激发大班幼儿的兴趣,促进大班幼儿开展种植活动积极性的提升。

5.5 呼吁家校结合。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家庭教育资源的参与也是开展幼儿有效教育的要点之一。所以,在认知到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重视种植活动中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种植实践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也就是在利用园区资源的基础上,从而将各项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适用于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在这一阶段,也就需要去挖掘好家庭资源,并能够有效的利用家庭资源。其一,根据家长的相关信息来了解家长是否有开展种植活动的经验,将有经验和没有经验的家长进行资源库的划分。其二,引导愿意参与种植活动或者是有经验的家长能够参与到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去,从而实现家校联合合作,实现种植活动的教育意义,也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感情。其三,建立家校共育的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发布幼儿将要开展的一些种植活动,引导家长能够在闲暇时间,带领大班幼儿去湿地公园或者是种植园地进行亲子种植活动,打造亲子时光,也能够很好的在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传递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并且联系自然的情况,进而构建出良好的种植观念,实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6.总结

综上,对于大班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来说,不仅可以让现在的小孩子在种植活动中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也能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思维方式,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创造力,帮助大班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实现思维的启发和创造。

猜你喜欢

大班植物幼儿园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