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牧与舍饲对肉羊影响的比较

2022-11-20姜云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动物防疫检疫所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嫩度肉羊羊肉

文│姜云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动物防疫检疫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羊国,也是人口大国,因此即使养羊数量最多,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据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年底,我国羊只存栏达3.07亿只,其中山羊存栏量为1.33亿只,绵羊存栏量为1.73亿只;2019年全世界的绵羊肉和山羊肉的产量为1617.5万吨,而我国的产量为482.7万吨,但人均羊肉消费量从2010年的3.02千克到2020年的3.74千克,变化不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逐渐向肉品质(多精肉、少脂肪)、优质口感(鲜嫩、少膻味、易消化)等方向发展,并且由于羊肉的价格比较稳定且稍高,所以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逐渐增大。由于环境问题,绵羊、山羊的饲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证羊肉生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研究羊产业的放牧、舍饲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尤为重要。笔者论述了放牧条件下、舍饲条件下的羊肉饲养方式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一、介绍放牧和舍饲的优缺点

自然放牧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的方式,但是现在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肉羊养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为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禁牧、限牧也是响应国家号召。放牧和舍饲肉羊各有其优势,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1.放牧的优缺点。

(1)优势。放牧羊的饲料来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其所需的全部的营养物质;放牧条件下,羊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羊只的状态比较好;适当的放牧有利于维持牧区的生态平衡;可以有效利用草场中的植物资源,并且羊只的粪尿等可以作为天然的有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放牧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增加农牧户的养殖收入等。

(2)缺点。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草场沙漠化;放牧饲养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放牧饲养的羊群增长速度较慢;单一的放牧方式不能满足我国羊肉的需求。

2.舍饲的优缺点。

(1)优势。舍饲可以根据肉羊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提供更加科学的饲料配方,在肉羊舍饲过程中做到精准饲养,减少饲料浪费,节约饲料成本;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较小;缩短养殖时间,提供更多的羊肉和相关产品;满足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推动羊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2)缺点。舍饲条件下的肉羊饲养密度大、活动空间少,不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舍饲对圈舍要求较高,需要配套的通风、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饲料的储备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集约化育肥,精饲料增加,青绿饲料和运动量均减少,导致肉羊免疫力下降;若出现疫病,可能会危及全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每种饲养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并且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根据现有情况,舍饲肉羊很有必要性。舍饲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肉羊舍饲逐渐成为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二、放牧与舍饲条件下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无论是放牧还是舍饲,都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肉产品,使我国羊肉自给自足,减少对进口羊肉的依赖。因此,在选择饲养方式时,必须考虑不同的饲养方式会对肉羊的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下文将从生长发育、采食量、繁殖性能三个方面讨论放牧和舍饲对肉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1.生长发育角度。放牧条件下,羊只采食和游走时间较长,消耗了更多的能量,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沉积,生长发育速度较慢。而舍饲条件下,定时采食和较小的活动范围,能量消耗较低,能提高生长发育速度,有利于羔羊快速生长、缩短育肥羊的育肥周期,提高养殖效益。有研究表明,放牧饲养方式下的欧拉羊的日增重、体高、体长、胸围等生长指标均低于舍饲、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并且屠宰后的屠宰率、胴体重、精肉重和后腿重等屠宰指标也显著低于舍饲、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另外,有研究表明,对放牧的羔羊在生长发育早期补饲颗粒饲料,可以显著增加瘤胃乳头长度、十二指肠及回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及空肠隐窝深度,上述指标均为反映胃肠道发育状态的指标,可以说明放牧条件下的补饲可以改善羔羊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有助于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并加快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单一地从生长发育角度考虑,肉羊舍饲可以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2.采食量角度。放牧条件下的羊只自由采食,绵羊可以采食20种牧草,山羊可以采食90种牧草,营养来源丰富,并且可以根据其适口性自由选择。而舍饲条件下,若只供应几种常见的牧草供羊只采食,易导致羊只厌食,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不均衡,阻碍舍饲条件下羊只生产潜力的发挥;但如果将精饲料和优质牧草搭配饲喂则会提高羊只的采食量。另外,可以对粗饲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之后再饲喂,也可提高采食量。例如,对于条件较好的羊场,可以将粗饲料制作成颗粒饲料;条件较差的羊场可以铡短后饲喂。还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饲料加工工艺,如使用粉碎技术、发酵技术以及高压蒸汽膨化技术等对粗饲料进行加工,不仅可以提高粗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还有利于羊只对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将柠条进行微贮(即在青贮窖中发酵)处理,羊只对柠条的采食率提高了90.11%;将苜蓿调制成干草并切短饲喂,绵羊采食率提高了5.94%。

3.繁殖性能角度。妊娠母羊除了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还要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放牧条件下,妊娠母羊可能由于不善游走、运动量大、牧草不能提供所需的全部营养需要等,导致繁殖性能不如舍饲条件下的妊娠母羊。而舍饲条件下,可以为妊娠母羊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提供温暖的、干净的繁殖母羊舍和羔羊舍,有利于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有研究表明,舍饲条件下的川中黑山羊初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81%,经产母羊可达200%,母羊的平均年产胎次为1.5胎左右,群体总活羔率87.2%,断奶成活率83.8%,公羔、母羔的平均初生重为2.85千克、2.75千克,断奶重分别可达10.15千克、9.64千克。由此可以看出,在舍饲条件下,不论是母羊的繁殖性能还是羔羊的成活率以及初生重均更高。

4.经济效益角度。无论是放牧还是舍饲条件,都是为了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放牧条件下,羊群可以自由在草场进行采食,减少了饲料成本的投入;不需要进行定时定点的饲喂,也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另外,所需要的圈舍只是为羊只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不需要太多的基础设施。但是,可能也存在羊只生长缓慢的问题。而舍饲条件下,必须提供精饲料和牧草满足羊群的营养需要,并且需要良好的圈舍条件,促进羊只较快育肥;也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对羊群进行科学管理。有相关研究表明,在甘肃省霍城镇以300只羊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人工费、饲料费、基础设施建设费、折损费、产品销售费等各种条件后,放牧条件下、半放牧半舍饲条件下、舍饲条件下的年净收入分别为8.28万元、9.77万元和7.85万元。

三、放牧与舍饲条件下对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羊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等优点,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虽然有的消费者不喜欢其膻味,但随着科学养殖技术和育种手段的不断发展,膻味小的肉羊品种也被培育出来,所以羊肉能够满足越来越多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饲养方式会影响羊肉的品质,因此在选择饲养方式时,也要充分考虑其对肉品质的影响。

1.基本成分角度。羊肉的基本成分决定其营养价值。主要包括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干物质、灰分等指标。有研究表明,放牧时的运动,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故放牧的小尾寒羊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具有亲水性的特征,故放牧条件下羊肉水分含量较高;舍饲密度较大,运动较少,有利于脂肪的积累,故舍饲条件下羊的脂肪合成较多;放牧条件下,羊肉中必需氨基酸的总量、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氨基酸的总量均显著低于舍饲条件下的肉羊养殖。

2.色泽角度。消费者购买羊肉时,颜色是关注的第一点。表示肌肉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三者变化的直观表达指标就是肉色,因此,肉色可以很好地判断羊只的生活状态。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决定羊肉的颜色。L*值越大亮度越大,a*值越大肉色越鲜红,肉越新鲜,b*值表示黄度。有研究表明,放牧条件下含有更高比例的富含细胞色素和肌红蛋白的氧化性肌纤维,故放牧条件下的羊肉的颜色更加鲜红,新鲜度比较高。也有研究表明,由于放牧条件下采食牧草种类较多,而牧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胡萝卜素,导致放牧条件下的羊肉的脂肪一般呈现黄色,舍饲条件下则为白色。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羊肉的颜色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放牧与舍饲对羊肉颜色的影响要综合其他的指标进行评判。

3.嫩度角度。嫩度一般与营养状况、运动情况等相关。嫩度可以用剪切力或者肌纤维来表示,即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剪切力与肉质成反比,其越小,肉质越嫩,有研究从剪切力角度说明放牧和舍饲条件下的嫩度相同。但也有研究从肌纤维角度来说,放牧条件下的羊群,运动量较大,肌纤维增粗速度较慢,故放牧条件下羊肉的肌纤维比较细、密度比较大、肌纤维的特性比较好。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有的认为放牧条件下生产的羊肉的肉质更嫩,有的认为舍饲条件下生产的羊肉的肉质更嫩。并且由于消费需求不同,故对羊肉嫩度的要求不同。如消费者为了追求嫩度,开发了嫩度较高的羔羊肉。总的来说,较多因素影响羊肉的嫩度,可以作为综合评价指标。

4.风味角度。香味和滋味是主要评价羊肉的风味指标,主要是由肉中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肉品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不饱和醛酮、含硫化合物以及一些杂环化合物等是产生香味的主要物质;氨基酸、酸类、核酸代谢产物、肽以及无机盐等是产生滋味的主要物质;而羊肉的膻味与甲基支链饱和脂肪酸有关。有研究表明,放牧条件下的羊肉的鲜味和咸味高于舍饲条件下的,而苦味和涩味低于舍饲条件下的;也有研究表明,与舍饲条件下相比,放牧条件下的膻味相关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且脂代谢基因的表达量也较高。还有研究表明,舍饲条件下产生的羊肉的风味物质远不如放牧条件下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善饲料配方对羊肉的风味物质进行改善,如可以通过改变饲料精粗比例以及改善饲料的品质、添加油脂或者脂肪酸等。另外,在波尔山羊日粮中添加320毫克的维生素E可以使与膻味有关的短链脂肪酸和硬脂酸的含量下降;日粮中通过添加沙葱等植物或者党参、黄芪等中草药可以增加羊肉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并且改善脂肪酸的组成及比例。

5.系水力角度。评价系水力的指标通常为持水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一般蒸煮损失越大,熟肉率越低。有研究表明,放牧羊有较高的含水量,舍饲条件有较低的含水量,故熟加工后为了得到较高的羊肉量,可以选择舍饲的肉羊。也有研究表明,与舍饲方式相比,放牧提高了背最长肌中氧化型肌纤维的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蒸煮损失。

6.pH值角度。pH值主要反应羊肉的新鲜程度。一般刚屠宰之后的畜禽胴体的pH值在6~7之间,屠宰后pH下降过快过慢,都会导致异常肉的产生。产生肉色发白、组织松软、汁液易渗出的PSE肉是由于pH下降过快;产生肉色发黑、组织坚硬、系水力高的DFD肉是由于pH下降过慢。有研究表明,放牧条件下的苏尼特羊的背最长肌的氧化型肌纤维的比例较高,因此进行24小时排酸处理后,其pH值比舍饲条件下的羊只低。

7.肌内脂肪含量。此指标也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在反刍动物羊上,肌内脂肪的合成基本均为利用脂肪酸从头合成。大理石花纹的形成依赖于脂肪沉积在肌束、肌内外膜,另外肉品质的其他指标(嫩度、多汁性、香味、眼肌面积大小)在一定范围内随肌内脂肪的增加而改善。有学者研究了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通路所涉及的相关酶活力以及质量浓度、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肉品质,发现放牧条件下的羊肉的肌内脂肪的AMPK质量浓度和活力、CPT1的质量浓度、AMPK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而ACC活力、ACC mRNA表达量、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舍饲条件下,因此放牧条件下的羊肉的肌内脂肪沉积减少,嫩度降低,影响了羊肉的品质。故从肌内脂肪含量指标来说,舍饲条件下的羊肉质量更好。

8.脂肪酸角度。羊肉中富含的n-3类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有助于胎儿大脑以及视觉的发育,并且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情况下,羊肉中的n-3类脂肪酸也成为购买羊肉时关注的重点。有学者通过研究放牧和舍饲条件下的西藏羌塘高原中的西藏山羊发现,放牧条件下,山羊肌肉中的支链豆蔻酸、十四碳烯酸、共轭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舍饲,因此放牧条件下羊肉的营养价值更高。单从脂肪酸的角度判定,似乎放牧条件下羊肉的品质优于舍饲条件下。

四、结语

通过上述探讨,发现放牧和舍饲均有不同的优缺点,并且不能通过单一的指标来判断某种饲养方式的好坏。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广大养殖户要根据地理环境、国家相关政策、现有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选择适合的肉羊饲养方式,在保证较高生产性能和良好肉品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嫩度肉羊羊肉
“扒羊肉”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饲粮中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对熟化期羊肉嫩度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
不同嫩度羊肉中钙蛋白酶的差异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