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特点及常见牛病防治
2022-11-20张玉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文│张玉(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牛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优质、充足的牛肉和牛奶等食品。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环境下,养殖户也面临着诸多难题,牛病的发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还会增加养殖成本,因此需要养殖人员了解牛病发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取差异化的防治技术,提高牛养殖效益。
一、牛病特点分析
1.疾病种类多。牛养殖过程单一传染病具有隐性发病特点,或者发病过程较慢,大部分牛受到病原感染以后,可能第一时间没有临床症状。也有部分症状缓慢,病程相对较长,在养殖过程如果观察不及时,用药不合理,会导致病原出现变异,又有新型传染病流行。因为疾病种类相对较多,所以临床症状也各有不同,为疾病防范带来严重挑战。部分传染病发生以后,治疗极其困难,反复流行给养牛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人畜共患特征。部分传染病具有人畜共患特点,牛养殖过程中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和沙门氏菌病都能感染人,对于养殖人员的安全十分不利,也会对牛奶和牛肉等产品造成污染,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二、常见牛病的防治措施
1.传染疾病的防治。
(1)口蹄疫。牛养殖过程最主要的传染病就是口蹄疫,此类疾病为急性接触传染病,发病特征为牛口腔、皮肤等出现水疱,口腔内部出现溃疡,严重时蹄甲脱落,传染性极强。该病毒血清型较多,对防治工作十分不利。如果防治过程病毒血清型掌握不当,就难以起到对应效果。因此,如果养殖区域出现口蹄疫这类疾病,需要及时封锁管理,对于养殖场所进行消毒,同群牛可采取隔离饲养措施,用浓度5%火碱溶液、浓度10%的石灰乳或3%的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2)牛结核。结核病属于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属于结核杆菌导致的人畜共患类型传染病。在牛结核发病初期,不同器官可能产生不同症状,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明显,通过观察患病牛出现顽固干咳现象。由于此类传染病并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所以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注意引种之前对肺结核进行检疫,禁止从污染群引种。与此同时,养殖阶段还需根据肺结核发生规律,及时采取疫情检查,注意饲养环境卫生的管理,如果发现疑似牛结核,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观察治疗。
2.普通疾病的防治。
(1)感冒。感冒是因受到环境低温的侵袭或病毒感染出现的疾病,患病牛的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咳嗽、瘤胃鼓胀、怕冷等症状。在牛感冒期间,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预防凉风吹入圈舍。在患病初期,可以为牛注射生理盐水,用量350毫升,在临床救治方面,还可以选择青霉素,用量100万~200万单位。还可利用熟谷子和食醋做成混合物,用量分别为500克、250毫升,共计用药3天左右,每日灌服1次。还可使用中草药配方进行治疗,选择川芎15克、茯苓45克、枳壳35克、荆芥40克,研磨成粉,用开水冲调,每日灌服2次,共计用药3日。
(2)瘤胃积食。牛养殖过程,如饲料投喂量不合理,因饲料喂入过多,会导致牛出现瘤胃积食疾病。病牛反刍停止、站立不安、出现踢腹行为,卧地的时候为横卧状态。对于此类疾病,需要注意饲料的投喂,如果选择稻草,将其剪成10厘米长度,保证精料和草料之间均匀搅拌,饲喂量合理。治疗时可以选择硫酸钠镁,用药量1000克,促进牛排泄,注意如果病情严重,还需要采取补液措施,以免牛出现酸中毒症状,补液量每次在3000~4000毫升,在其中添加500~600毫升碳酸氢钠。除此之外,如果牛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食用了劣质、难消化食物,导致反刍停止,此时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措施,甘草20克、番泻叶60克、芒硝150克、大黄80克、常山35克、木通45克,研磨成碎粉状以后利用500克猪油加热水冲调,每日灌服1次即可。如果为慢性消化不良,会导致牛食欲不振,便秘、瘤胃鼓气等症状出现,可以利用新斯的明注射液,用药量10~15毫升皮下注射,日注射2次,共计治疗3天。
三、牛养殖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强化饲养管理。预防常见的牛疾病,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养殖人员需要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加强养殖管理,保证管理措施运用的科学性。预防由于管理因素导致牛抵抗力下降,出现各类疾病。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采取分群饲养方式,根据牛的品种、体况和年龄分群饲养,制定科学配方,保证饲料内部营养均衡,能够满足牛的生长、发育等阶段营养需求,预防出现营养代谢类型障碍,导致牛出现中毒问题。第二,注意环境卫生的保证,牛舍应该修建在阳光充足的位置,保证内部通风情况良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及时清理,保证场地无积水,所有的用具卫生清洁,当呼吸道和消化道类疾病发生,还能避免蹄部组织发生病变。第三,圈舍内水量充足,因为牛每天运动量较大,特别是奶牛还需要产奶,所以饮水量充足十分重要。实践表明,一头成年奶牛日饮水量可达到200千克,所以需要在养殖场所设置饮水装置,每天提供清洁的饮水。适当让牛在运动场所进行活动,增强其体质,有助于其食欲的增加,促进犊牛生长和发育,预防成年牛出现繁殖障碍、犊牛出现佝偻病等。第四,定期采取驱虫措施,为了预防寄生虫病,每年可以在春季和秋季分别采取驱虫措施,对每个牛进行驱虫。在转群或者转场养殖阶段,需要落实驱虫工作。犊牛出生30天的时候进行首次驱虫,出生180天进行再次驱虫。在驱虫以前,还需要对牛粪便进行检验,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虫卵,明确寄生虫种类,了解其对牛群产生的危害程度,根据寄生虫类型使用驱虫药物,驱虫以后粪便应该采取无害化处理,预防散播病原。
2.制定消杀制度。养殖场所的消杀管理是将病原消灭的有效措施,可以制定消毒制度,将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对于疫病传播有效控制,预防各类疾病。具体而言,在养殖场设置专属消毒池、消毒间,无论是牛舍入口还是生产区域,都需要设置消毒池,在其中添加漂白粉,配制成浓度5%~10%的消毒液,还可以配制浓度5%左右的烧碱溶液,或者浓度3%的来苏尔溶液,以上消毒液可以交替使用,按照要求浓度配制。如养殖场具备条件,还可设置紫外线消毒间,定期对牛运动场所、牛舍等进行消毒,每周1次。可选择84消毒液、菌毒敌(1%)、石灰乳(20%)、漂白粉(5%),如果传染病较为严重,可以选择烧碱(5%)进行消毒。如果需要堆积发酵牛粪,可以使用敌百虫(3%)杀灭环境当中的蚊虫和吸血虫。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受养殖观念、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牛养殖过程疾病类型不断增加,对于不同的疾病,需要根据牛发病特点选择针对性防治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已经发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利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营造优良的养殖环境,为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