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耐久跑训练的策略分析
2022-11-20王高强
王高强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马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2500)
体能作为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衡量初中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目前学生的身体状态整体不容乐观,呈现消极的成长趋势,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观念,初中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能的培养,充分发挥耐久跑教学的作用,在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中,要将耐力素质训练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训练,以耐久跑运动为中心,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端正学生学习运动的态度,提升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合理科学的展开耐久跑训练,改善学生心脏的贡献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不断提升学生体质。
1.初中耐久跑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意志力薄弱。在开展耐久跑训练时,学生的身体一直承担着很大负担,会出现胸闷气短、心率加速、呼吸困难、全身酸痛等现象,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并且缺乏锻炼运动,会出现呕吐、恶习、头昏脑涨等严重的不良生理反应,所以,耐力跑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意志力,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身体的不适,已达到锻炼效果。但由于目前家长对子女的娇惯,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不能寻求帮助时,自身意志力薄弱,就会出现放弃的想法,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甚至于抵触耐力跑训练,以各种借口不参加耐力跑训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1.2 学生生理因素影响。初中学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系统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学生的胸廓较小,呼吸较浅,有氧代谢的水平较低,在进行耐久跑训练过程中,会更加容易出现呼吸节奏紊乱,出现“极点现象”,感到身心俱疲,造成了不良的心理负担,导致教学效率底下。
1.3 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由于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荼毒,过度追求中考的体育成绩,在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以强硬的灌输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讲解跑步动作,指导与示范形式单一,缺乏娱乐性与趣味性,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忽视了情感熏陶的作用,出现了“以考代练”的情况,由于中考的考试项目与分值,盲目的强调教学一致性,忽视了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耐久跑运动的行动力,产生抵触训练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耐久跑训练的策略
2.1 加强心理疏导,转化学生压力。体育教师应为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思想与理论知识传授同步,为学生传授耐久跑对身体的益处,讲解在耐久跑过程中出现“极点”的原理,帮助学生克服对长跑运动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明白“极点”情况的出现是由于身体机能的惰性因子而出现展示的不适应现象,掌握克服方法。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小组、集体匀速跑的练习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面前全体学生,做到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集体跑步活动当中,不掉队,成功转化对长跑畏惧的心理,为集体荣誉而战。
例如,教师在课堂的伊始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播放我国奥运会长跑名将的精彩片段、马拉松活动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懂得跑步也可以实现个人理想,改变生活状况,从思想上认识到耐久跑的重要作用,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跑,加长跑步距离,激发学生的意志力,不甘落后与同学一起跑到终点。话可以变换跑步线路与图形,设置体育器材拦截,加大跑步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因动机,不断增强体质。
2.2 尊重学生主体,构建科学教学内容。目前,学生在课堂中仍紧跟教师教学脚步,而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经常性的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更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教与学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如若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耐久跑知识与技能的兴趣,逐渐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能够找到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以创新型教学为基本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初中生所知道的生活经验,讲解耐久跑对身体的益处,会使身体出现哪些生理变化,比如说“同学们中,有些人会在爬楼梯时感到非常疲惫,爬了几层,就累的气喘吁吁,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脸色苍白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长期的进行跑步训练就会改善以上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质合理安排体育运动训练,在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时,身体素质学生都会踊跃报名,体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会默默无闻,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运动会上的报名情况,以供参考,掌握学生的信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跑步训练活动。拥有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的加强训练,进行一千米的长跑比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安排难度较低的体育运动,进行跳远、跳高、慢跑等活动。
2.3 开展多样化的竞赛项目,调动学生行动力。开展多样化的竞赛项目的本质是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通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是燃起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跑步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趣味性的跑步竞赛教学,万不可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教学,这样做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老师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应该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备,并进行多种多样的运动比赛项目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如此就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目的。例如,在实际课堂当中,老师可以采用学生进行趣味游戏比赛项目的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老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然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运动,在实际训练的时候,由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这样即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又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为了增加初中生自身的耐力,教师可通过“争分夺秒”的游戏比赛活动,提前准备好水桶、水杯、水瓶和水,让学生们自己组成小组,每组约十人,按分组来进行接力比赛,学生们按小组站在竖排,并统一站在队伍起点的最后面,在游戏开始时一个人用空的水杯从装满水的塑胶球内舀一杯饮水后迅速往前走,最后跑到再入时即可返回,然后将杯子里剩余的水倒给第二个跑的学生,依次往返。哪一对先没有水哪一对输。注意学生一定要跑到折返处才可以返回,如果没有跑到提前返回的,对该学生做出暂停10秒的惩罚。还可以组织整个年级部的学生进行校外长跑比赛,几名教师在设置的中转站等候,并准备好彩带,学生以学校为起点与终点,跑到中转站取彩带并跑回,取前十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奖状,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4 创新教学情境,实现提高兴趣与技术双赢。体育教师应紧跟时代脚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内容,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设计“节奏”练习,有效传授在耐久跑活动中的呼吸方法,将学生“跑步累”的想法成功转移到“呼吸轻松”上来,合理利用体育器材,为单点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注入新奇元素,利用音乐、游戏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跑步的呼吸频率与节奏,有效节省自身的体能,层层递进的增强学生对跑就跑练习的自信心,并结合自身的意志力,突破耐久跑的难点,最终完成耐久跑的挑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原地跑练习,使学生掌握三步一呼吸的方法,接着创设“公园马拉松”、“创编健美操”的教学情境,依据学生活泼好动、身体协调性好、音乐感知力强等特点,跟随跑操音乐节奏,结合掌握的呼吸方法,开展定图跑、“8字”形跑、螺旋跑、定时跑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转移对耐久跑的畏惧情绪,轻松的适应呼吸节奏,增强了学生心脏器官功能。
2.5 积极开展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耐久跑教学,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小学生练习跑步的内驱力,提高了参与度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耐久跑作为一种体育锻炼方式,相对于其他的体育运动来说强度更高,具有一定的乏味性。教师可以转化耐久跑自身的劣势,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年就跑游戏活动,以本节课的跑步运动为核心内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将游戏引入跑步运动当中,激发学生对练习跑步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比赛活动是调动学生好胜心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本节课的游戏活动当中,寓教与学于乐,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怕不比赛的活动,以娱乐为主,使学生在玩乐中掌握跑步技巧,熟悉跑步呼吸的要领,提高学生耐力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拥有集体荣誉感。依据学生的能力合理划分小组,展开“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的跑步游戏活动。进行小组接力比赛,还可以设计“救助战友”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通过穿越火线、跋山涉水等游戏活动环节,不断掌握跑步技巧。
2.6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创设自由练习环境。体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耐久跑教学的时间,并将课堂的时间最大限度的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这一时间内进行自由的练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练习前,应为学生制定练习目标,强调呼吸方法与跑步技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保障学生自主的练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的布置跑步任务,提高练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传授完这节课耐久跑的知识点与技巧之后,给予学生自由活动时间,自主地进行跑步练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跑步技巧。可以结合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划分,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提升跑步技巧。教师还可以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到耐久跑训练当中,丰富耐久跑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选择成立的训练专项小组和训练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教与学效率。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设置跑步障碍,提高挑战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自由选择,从而增强自身的耐久跑技巧。
2.7 提高教学科学性,保证学生人身安全。耐久跑体育运动对促进血液循环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如若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再好的事情也可能产生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耐久跑的训练,以愉悦身心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参与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训练,不能因为过度训练而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在学生进行耐久跑的训练活动时,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运动情况,和学生一起做运动,在发现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下都要停下来检查,及时与医务室取得联系,做好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工作。并且在训练完后,要组织学生开展伸展运动,缓解耐久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防止学生肌肉扭伤。
2.8 建立完善的训练评价系统。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做出定论性的诊断,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以评促发展”理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耐久跑训练的评价应全面、恰当。不仅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同时,教师的评价要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以鼓励式的语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言、行、情、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学生训练积极性,增强自信心。通过教师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保障学生完成训练目标的同时,提高跑步技巧,不断增强初中生的体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是中小学生思维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对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对其身心发育的需要。教师们应紧跟新世纪教学发展的潮流,积极改变学校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提供全新的教法与练习手段,有效构造创新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好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进步,全方位提高初中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