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开发探究
2022-11-20李冬梅
李冬梅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900)
前言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有效性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路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网络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与学生所生活的年代有着极大的时间距离。学生生活在现代世界中,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只能从教材书本上了解并知道。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发生的,其发生时间与具体事件需要学生背诵掌握,其中有许多相近知识点学生经常容易弄混,这就导致学生对枯燥的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经常不愿意深究历史课程,只将其当作普通的知识背诵。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价值观、历史观形成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因此,为更好地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真正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理智分析学习,最终实现对其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培养,需要历史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受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
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教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也跃上了新的层次。但是,在部分学校和部分历史教师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局限教材,视野不够开阔。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忽视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现行的历史教材,没有拓展视野、汇聚资源,进一步搜集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特别是教学工作中未能联系实际发掘本地各种资源。
二是缺乏深度,联系生活欠缺。部分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满足于简单补充一些概念解释和数据。部分教学资源虽然也进行了开发利用,但是属于浅尝辄止的开发利用,没有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容易与学生与理解层次脱节。
三是方式单调,形象程度不足。有些教师简单地将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定义为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资料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忽略了实地观摩、现场分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教师简单地选取图片、数据等信息作为补充资源,而忽略了影音展示内容,导致形象程度不足。
2.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网络课件,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任务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其知识点具有时间性、脉络性以及系统性,若学生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可以轻松按照其学科特点捋顺学习脉络,提高自身历史学科学习成绩。初中历史知识结构安排主要以专题板块展示,例如这样的教材模块对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网络课件,将不同模块知识变成不同学习类型的知识模块:展示历史型模块、阅读思考型模块、在线练习答题型模块等,其可以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历史知识点。发掘影视资料资源辅助历史教学。丰富的影视资料为开展历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相关的资料,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造浓历史氛围。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有关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影视资料作品,剪取其中精彩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之艰难以及红军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了这些影视资料、资源作为课堂信息补充,学生可以将简单的文字与形象的感知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
3.利用网络资源的高效性,更好落实新课标历史教学任务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要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应用转化能力,使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历史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教学任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高效性,将历史课程教学活动合理调整,使学生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课堂学习中,掌握历史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历史探究能力,使自身创新意识与创造力能力都有效提高。历史知识学习对初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使学生明白生命的存在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学习历史,观察历史,学习更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增长学生历史学习见识,增加历史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的历史智慧全面增长,使初中历史学科教育价值全面发挥。
4.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拓宽学生历史学习路径
历史教材经历多次课程改革后,其中涉及的历史知识文字表达更加贴合学生学习认知,使学生看后能懂。学生在预习历史课程时,自己独立阅读已经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全面了解。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若按照教材知识一步步讲解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无趣并枯燥的,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积极性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使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降低,即使教师讲到重点、难点内容时,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只会机械性地在教材上划重点,标记重点号,而难以与教师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也难以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感受历史学科的内涵价值。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利用报纸、期刊这种同样文字形式的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教学方法,转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拓宽学生历史学习路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发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5.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历史知识涉及深度与广度并不是短短几堂课就可以全部介绍清楚并使学生理解吸收的。因此,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使其对历史学习不再只停留在教材文字上,而是全面深入探索研究历史知识文化,需要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独立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途径。此外,因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自主上网查找历史资料,对学生的自控力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好协同工作,确保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历史知识。翻开中国的现代史,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教学渗透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资源开发出来,并与教材紧密结合开展教学。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方式变化的变化与特点等角度入手,选取生活中一些资料。例如:饮食结构的变化、衣着的变化、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等,通过详细的数据、鲜活的图片前后比较,让学生感悟生活条件的提高,感悟经济社会的变化,从而达到提升思想教育成效的目标。在发掘社会生活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有所观、有所感的内容,使历史教学更接地气。
6.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历史教师在安排教学工作日程内容时要明确一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书本内容,更要有效利用其他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开展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变宽、变得更容易,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视频资料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以不同的获取知识途径掌握历史知识点,并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目前,网络中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大电影,其中许多电影内容与历史有高度重合,有效还原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有历史教学效用的大电影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7.利用网络的特点,突破历史知识重点、难点
历史知识有相对较为简单、易于理解的事件知识点,更有具有较强逻辑关系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前者知识时,通过教材文字内容分析与理解就能快速掌握,并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讲述这一段的历史故事,并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而能够有这种表述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这一历史知识点。而当学生在学习后者知识时,往往难以从教材的文字内容中直接找到历史形成答案。这是因为,历史事件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原因推动的,而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学生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推理,并细细钻研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寻找到历史事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推动原因。这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何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教学需求的变化,面向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活动,在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从自身入手对家国情怀进行主动地学习和践行,从而提高综合学习效果,为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积极的引导。
8.利用网络便利性,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科学、合理的教案与教师教学方法配合,从而使历史教师教学方法得到优化,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点。因此,历史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性、丰富性与精准性,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全面、细致分析后与教材内容有效结合,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例如,“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西汉的建立者“刘邦”的成长、成功轨迹,并制作成小视频向学生播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段视频中观看刘邦的一生。帮助学生理解刘邦这个草莽英雄在建国初期经济困难时做了哪些事情,采取哪些有效的休养生息手段,从而一步步获得成功。再到“文景之治”的有效实施所获得的经济复苏成功过程。教师利用制作的视频资料吸引学生目光,营造良好的、浓郁的历史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活跃思维,积极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与历史推理思维。
9.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
历史知识不仅局限于历史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其他科目中也有很丰富的历史知识。例如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历史知识蕴含在古诗和文言文之中,政治课上也会涉及到很多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甚至地理学科也会或多或少引用一些历史的内容作为课堂补充。而历史学科也可以反过来将这些语文、政治、地理的知识应用在本学科教学之中,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和人文情怀,最终实现塑造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乡土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容易实现。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仅仅靠着教材中简要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我们的历史教材只能在大的框架上给学生们建设历史学习目标,而不能给他们十分详细和具体的历史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普遍缺乏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家乡是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他们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乡土资源,包括地方历史、地域文化以及涉及到学生家乡的各类文化和历史内容。初中学生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对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身边的乡土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能够让他们以小见大,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产生共鸣和向往,因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教材的时空距离。这样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又能够让学生走出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突破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在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过程中,一点点感受历史的真实和温度,进而感悟历史,认识历史。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塑造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开阔眼界,塑造正确观念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开发更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给学生别样的学习感受,促进他们知识的丰富,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材中陈列的文字也产生学习兴趣,不再认为历史学科枯燥乏味,而是可以发现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明白“以镜看人,以史辩事”的道理。网络资源对学生历史知识重点与难点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极其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网络的依赖以及沉迷。因此,需要历史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发扬网络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使用网络,将网络资源作用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