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高中化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2022-11-20边珍
边 珍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 西藏 拉孜 858100)
高中化学新教材与旧版教材在实验内容上比例明显增大,增设了独立的实验教学模块,对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方面不再有明确的区分,探究式实验出现的次数增多。教材的内容变化预示着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背后反映出对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高中教师有必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上花心思,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给予学生充足评价空间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高中教学主体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此背景下,在实际授课中,通过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评价当中,既可以为学生间接的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机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的显著增强,也能够给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创造平良好条件。在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中,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使其自我管理、分析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就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拓展出更适合的评价空间和时间。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性的将自己视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然后给予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无法感受到教师给予的重视,也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兴趣,不利于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应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硫的相关反应实验”之后,就为学生提供了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在此过程中,除了要对各个实验流程,以及最终的实验现象进行回想之外,还要明确自身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之后,教师便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展开自评、互评,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且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改正,以此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因为长时间的应试教育环境,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依然较为滞后,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有效发挥,师生角色倒置,所以化学教学课堂自然无法实现高效.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之上,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思想,在课堂之上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来为学生设计出化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内容教学的时候,其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含氮化合物的具体性质与用途,同时明白这一化合物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氮化合物基础知识,之后再在课堂之上联系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如氮氧化合物的形成与转化产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可是有时候也会影响生态环境,产生化学烟雾与酸雨,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案例讲解中更好地把握这一知识,真正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3.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高效、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心学生,同时要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同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讨论加深化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胶体的应用课程时,教师在具体介绍胶体的概念、形式、特征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总结出相应的化学原理及化学方程式,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学习,能够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原理,也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4.融入问题内容,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化学思想培养过程中,科学化的教学方法虽然重要,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的合理应用同样十分重要。通过问题化教学内容的合理应用,全面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促进实现发展学生化学思想的有效措施。在此教学方案构建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帮助学生在问题创设和分析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化学思想培养目的。例如,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方案构建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化教学内容的合理渗透模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反应热的概念,同时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具体关系。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构建“在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这一问题作为根本,引导学生讨论及分析,强化学生质疑能力。同时,可以结合此问题进行合理化延伸教学,通过举例说明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具体概念。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全面强化学生化学思想,可以通过问题内容的创设方法和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延伸教学方向,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5.探究活动评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提升对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将学习活动范围拓展到课堂外,使学生能够与社会、与自然相距更近,提升亲密度。因此,对于探究活动的评价,教师要从多元化、主体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展开。其中,多元化体现在评价方式、内容的多元。在多元化评价中,教师要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将口头报告、成果展示和试验报告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从而给出具备鼓励性和管理性的反馈意见。具体的化学探究活动评价表可以由准备阶段(3分)、实施阶段(5分)和反馈阶段(2分)三个母项组成,还可以设置子项,对应A、B、C三个等级。以实施阶段为例,子项可以为方案的可行程度、资料收集的翔实程度、实验开展的规范程度、分析过程的逻辑水平和成果表述的明确程度,分别占1分。
6.评价目标的确定环节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目标要基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因此,在评价目标的确定环节要更加侧重于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所有的收获,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思维构建和能力提升,只有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评价才能使实验教学评价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评价目标要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上的提升要具有一致性,不能偏离实验教学内容而进行评价,这是评价目标确定的基本落脚点。例如,在对二氧化硫性质作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验的内容确定了如下评价目标:一是学生能够通过分子结构对分子性质的可能性进行猜想和预测,对二氧化硫性质进行讨论交流,试图找到化学结构对性质带来的决定性影响,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分子结构、元素价态、物质类别等之间的关联性认识,构建起化学思维体系。二是在了解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如还原性、酸性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和培养学生在物质性质的基础上设计实验的能力,对这些能力进行评价。三是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实验小组中成员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四是在实验方案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开放性的题目或实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或方案,诊断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化学实验价值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价。
7.构建完善适合的评价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高中化学学科教育中,其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参与呼声越来越高,不可否认,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后确实对教学工作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其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则需要构建完备的评价体系,这是其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前,优先为学生构建完善适合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从融入。在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完善、适合评价结构的合理构建,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进而使得学生的评价熟练程度可以得到不断提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并非易事。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授课中,要引导学生从以往的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体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人方式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面对自己要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要求,很多学生其实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或者是呈现出不自信的状态。对此,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状态,为学生构建更完善、适合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评价模板,降低学生的评价难度。在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评价当中,掌握相应的评价技巧之后,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来开展自主评价。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评价过程产生深刻印象,之后也能够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探究,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给予完善。
8.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合作互动与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真正有效实现高效化学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课时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上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同时理解温度、压强以及浓度对于化学反应速率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之上为学生设计出一个化学实验:“两支试管之中添加少量大理石,然后分别加入10mL、1mol/L的盐酸与10mL、0.21mol/L的盐酸,之后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此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就实验现象进行合作与探讨,通过这一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知识,从而有效实现高效课堂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之上,合作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析与探究,这样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均能得到发展与提升。
9.评价结果的反馈环节
实验教学评价的作用包含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而评价结果的反馈环节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出评价的上述两大功能。评价结果是对实验教学阶段性结果的反映和体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发现在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其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是须进一步优化和加强的。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评价结果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存在掌握或应用不熟练的问题,继而可以获知实验后续教学中须加大投入,重点对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而对探究性化学实验来说,实验具有开放性,实验的路径或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固定的。对这一类实验教学评价来说,在评价结果上通常会出现一些实验的异常现象或者实验的异常数据,与常规思路的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有差异。教师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客观的引导性评价,保护好学生探究创新的热情。对实验教学评价来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评价结果仅代表的是阶段性的教学结果,并不代表未来,因此,评价结果的作用不是固化学生实验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标尺,而是借助评价来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优化教师实验教学策略,这才是评价结果反馈的根本意义。
10.考试成绩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均依赖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这就使评价过程较为僵化。部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仅仅靠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和解题办法和练习大量的题目来进行题型识记。但此种学习方式不利于提升个人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是在教学后达成的目标。学生要具备逻辑分析、抽象理解、理论建构和应用的能力。但若继续沿用以期末考试成绩定论的方式,将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对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进行改良。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平时分,将日常学习的评价结果与探究活动的评价加入最终的成绩考评中。其中,日常和探究活动占比分别为30%、10%,考试成绩(包含平时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60%。这可使学生从主观层面更为注重日常学习,正确看待化学学习,从而激活潜能。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中,引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以教学评价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和优化教学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评价能够紧密联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不仅能提升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引导和推动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