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2022-11-20吴小建
吴小建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水北分校 福建 邵武 354000)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微信平台,为学生推出微信视频,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数学教育改革。大家都知道,《基础的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实施考试)》之中清晰的提出:“大力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普遍运用,把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入教学大纲”,“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的工具[1]。”因此,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将现代的教育技术与数学相互的融合,真正的完成从“老师教学”到“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转变,是全部老师和教育的研究者需要深切探索和共同奋斗的方面。如何充足的发挥“微课”等信息化的产品的优点,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比其他课程更枯燥和深奥,小学生发现自己正处在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的发展的第三阶段——具体的算数阶段。现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构成了算数结果和逻辑的思维能力,但这类型的能力还没有足够的成熟。他们主要依据图像记忆的方式来感觉事物,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明白抽象的数学的概念也存在一些难度。故他们具备看微课的条件,微课具有形象直观、视频简短、多媒体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果整合合适,可以有效地推进小学数学的理解吸收。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概述
1.1 小学数学微课国内研究现状。2011年,胡铁生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堂主要通过教育视频呈现。它主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微课堂主要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和生成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以获取某一点的知识或联系[2]。李玉平自2012年开始创建微课程,也是“微课程”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内容主要是课程教学的“三小”研究(关注小现象、发展小策略、积累小故事)。他创造了一个数字PPT故事,通过反思教学培训教师,并对其进行总结。他认为,微课之所以是“微”类,在于一个微词,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要求“微”,每次一点一点激发,量变导致质变。焦建利的团队从2013年开始将微信应用于教学研究。他首次在国家在线平台上发布微课。他认为微课应该作为一个知识点的服务平台,注重简洁。这种模式下的翻转课堂也在中国进行了试运行。
微课堂正是因为其简洁明了的特点而受到中国一线教师的欢迎和迅速发展,微型课堂只服务于一个知识点。5-10分钟的短视频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速率,在学生实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学习到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点,并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关注的学习困惑。如何制作微型课程,如何达到微型课程的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在新的教学时代,教师也应该开始研究这个话题。有趣的是,在中国引起良好反响的第一节微课程是书法《习字与书法》课程,不是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是课外资源。该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课后独立学习微课程,解决书法学习中的一些困惑,使微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必修课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微课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各教育部门组织的微课竞赛也越来越多。只是在甘肃省,老师录制微课程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录制的作品质量及品质也在提高。这些都离不开持续的宣传和微型课程在国家教育人员中的应用。
1.2 公共微信平台。微信是腾讯于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推出的一类供观众免费使用的app,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它不受通信运营商和操作系统的限制。如果网络允许,它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免费短信、语音信息、图像和视频通话[4]。微信提供的服务对象不仅是个人,还包括可以提供商业服务和用户管理能力的公司和组织。申请流程简单易用:管理者可以在公共微信平台上发送消息,询问和管理关注公共账户的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菜单,分析喜欢和关注的数据。公共微信平台的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推送微信课程,让学生接受微信课程。
1.3 微信公共平台的基本选择依据。微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交应用平台,每月活跃使用家庭数量已达5.49亿,微信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首先,微信的用户之中有80%,关注了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看出,基于公共微信平台的小学微课程设计是可行的。与PC端相比,移动端微信公共平台使用更方便而且快捷,频率更高,学习效率更高。基于微信本身用户数量庞大,用户数量和关注度也很高,公众号的转发和共享功能可以实现微课程的快速发展及快速推进。因此,公共微信平台是最具优势的推送平台,可以作为以往课堂的弥补,为学生供给了更便利的学习渠道,提高互动性,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2.小学数学微课的定位与脚本设计
2.1 教学对象定位。学生。对于微型课程,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预习,课堂上学习,课后复习。在学习微视频的同时,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显示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来预览和学习相关知识。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并共同解决预览中的困惑,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翻转课堂[5]。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发挥丰富教育资源的作用。下课后,学生们可以观看微视频复习并巩固,以便在课堂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家长是学校可用的社会教学资源之一,国内学校合作教育是最常用的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家人辅助教育可以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中被忽视的部分。微课程除了教学生,家长也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情况来了解知识情况。家长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当前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状况,以及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的家庭咨询。
老师。微课程的教学对象还包括教师本身,他们可以看其他教师微课的视频,了解其中的教育理念和益处,学习和吸收他人的益处和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教学技能。也可以通过组织微课堂研讨会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敏感,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课堂上做自己的教学,以焕发出新的活力。
2.2 时长定位。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关系着学生的视觉趣味和速率。如果时间特别的少,就对知识点的澄清和发展没有利。如果时间特别的多,学生很容易丧失掉兴趣,导致在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分心。因此,确定微型课程的长度非常重要。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的微课堂研究中,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专注于在线教学的平均时间约为10分钟;根据大型在线的课堂平台统计,无论视频的持续时间如何,用户的平均有效观看时间都不能大于6min。
所以微课的“微”体现在视频的长度上,基本上是一个微课视频的持续时间应在10分钟内。因此,微课视频的时间长短至关重要,它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微型课程的时间一般在5至10min为最佳。
2.3 学习形式的定位。
2.3.1 学习形式的分类。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清楚,重点难点突出。每一点知识都有其独立性。这类数学的特征让“微课堂”更适合数学的教学工作。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解答问题和扫除预习中的障碍,还可以帮助学生上课之时和课程之后发现遗漏、填补空缺和提高技能。
(1)在课程之前。在传统的备课之前,他们不能逐个考虑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课堂翻转模式,让学生先看老师制作的微课堂,之后根据难点在课堂之上展开讨论与交谈。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速率,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直接的沟通,让老师更多地知道学生,让每个学生拥有不同情况的成长和增高。
例如,当学生提前学习“约分”一章时,你可能不理解“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你可能会想“为什么14/30可以化简为7/15?”不明白约分的步骤,还有为什么要找到最大公约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微课程之中清晰的解释这一系列步骤的理由,让学生使用微课,而不仅仅是在课前阅读书本进行预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错误的理解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他们在课堂上的难点,以消除障碍。
(2)在课堂上。在课堂之中采用微课程能够展现资源的重复使用,在观看A老师用两种方法解释“鸡兔同笼的问题”之后,还可以查看B老师解释这个问题的解题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各种角度来考虑,同时获得多种教学风格。此外,在课堂上运用微课程可以精巧地将信息化的技术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在课程之后。对于在课程之后使用的微课堂,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需求选取重新查看及复习,无需教师再次授课,能够满足不同差异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当学生学了什么是公约数,并且能够找到两个数字中的最大公约数时,课后,使学生运用微课堂“用最大公约数处理生活中的实践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不太常见的倍数知识,在微课堂中创造的丰富有趣的实际情境中解决“地砖问题”和“启动汽车问题”等生活之中实践的问题,让学生有生活实践的任务,去通过主动、自主的学习,掌握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对理论有较深刻、更本质的理解。微课堂在课程之前、课程之中和课程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各种的影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某一知识点的讲授,而不需要教师重复进行教学,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2.3.2 微课定位比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并应不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使用微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时,也有必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定位。目前,就以学生在微课学习上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课后使用微课学习,仍然习惯于在课上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外使用微课程学习,其适用环境和教学内容将完全不同。在课前使用微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教学难度相对较低,更注重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提高课程学习的自信心;而课外微课教学主要是我们应该注意巩固和复习课堂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第二次教学,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4 脚本设计。微课程的脚本设计应与学习情境、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并关注微课程所包含的重点和难点的系统融合。微型课程和传统课程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微课程的时间非常的短,通常在5至10min之内,而且知识点很少。通常,一堂课只讨论一个知识点。因此,对应的微课程的教学的设计也不同于其他普遍的教学的设计。例如,微课程教学的设计虽拥有“微”一词,但课程设计中所含有的“设计之理念”、“学习情境”、“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课程的“微”性,课程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方式方法,做到详细、简洁,并迅速切入教学的重点的讲解过程。普遍的课程设计之中的具体的教学之环节也应在微课程的设计之中变为更简单的课程环节之流程图,为微课程的制作者和观看者提供清晰的流程大纲,实际的教学的过程应该在微课程的脚本之中清晰的铺开[6]。微课程的脚本设计是微课程的核心,决定了微课程的优劣。与普遍的课程作比较,微课程的脚本是微课程特有的。录制微课堂可能必须采用多媒体的工具来操作视频的拍摄,这可能遍及多个场次和材料的转换。微课脚本必须含有课程教学的环节、教学的内容、场次的转换、显示内容以及录音机的语速和音调的注释和提示,为微课程的制作人给予有利的拍摄内容和通知,帮助制作人在录制过程中有更清晰的思路,更加高效率地完善微型课堂的制作。
3.微信公共平台的建设
3.1 框架。后台管理系统和接收系统是氛围框架的两部分大模块。后台的管理的系统包括素材和用户管理、投票管理和统计管理,分别用于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和其他材料的分类,以提高搜索和使用效率。在接收系统之中包括微课堂学习模块、互动反馈模块和资源共享模块,实现个性化教学服务。
3.2 导航设计。微信接收端包括微信学习模块和互动反馈模块和资源共享模块,所以在前台导航设计中,我们应该能够接收文本和图片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直接查看推送的信息。目前微信支持的默认功能是底部文本输入模块中,用户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内容,并将其发送到后台进行处理。在导航设计中,可以专门设计菜单引导功能,除了正常的推送功能外,它还需要与数学微课知识相结合,再根据微课程、微资源、微调查等知识特点进行设计。微课程之中是教学拓展的课程资源;微资源之中必须是学生自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学习清单、试题和教学设计;微调查之中提供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在列表中,可以直接点击标题进入相关页面,操作简单。用户可以在下面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信息进行互动,实现与后台的沟通,从而促进平台的完善。
4.结论
微型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的限制,丰富了教学形式,它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显著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质量,教学结果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的能力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