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阅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2-11-20苏丹丹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想象文本课文

苏丹丹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新区分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强调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在不能行万里路的时候,读万卷书就显得极为关键。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亲近阅读,感受阅读精彩。

1.利用问题启发,打开思维之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意味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洛克威尔有一句名言:“真知灼见,来源于多思善疑”。如果不加思考,学生又怎能读出文本内涵?又如何感知阅读的精彩?只有勤思考、多动脑,学生才能透过文字的表象,触碰到作者的心灵深处,知道作者真正表达的是什么,作者寄托在文字中的情感是什么,获得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松鼠》一文时,我首先提出要求:

“同学们,现在请用三分钟的时间完成文本阅读,抓住课文的语文要素,试着给你的小组成员出一个难题,看看谁能难住自己的组员?”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学生跃跃欲试,不待教师要求就已经翻开了课本。在完成阅读后,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小组。有的和同桌组队,有的和前后桌的同学组队。在班级中巡视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都表现得格外积极,都在努力地给组员“挖坑”。如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课文在表达上和《鲸》有哪些异同之处?”“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说明文相比有哪些区别?”通过互相提问,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提问的学生在无形中也提高了自我质疑能力。案例中,我并未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设计了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必须认真对待文本,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激发想象联想,拓宽阅读思维

一个创新的阅读课堂,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文字是有限的,但是想象是无穷的,因为想象可以让原本贫乏的文字变得意味深长,有更多回味的空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学生有自己的想象思维,即便教师不讲那么多,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其填满。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也会变得丰盈而充实。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从词句入手,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留白处入手。例如,在讲授《白鹭》一文时,教师采取想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想象的指引下感受文本独特的美。首先,这篇课文具有一种画面感,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画面元素。在这样的思考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与美术学科的联系,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展开了奇妙的想象。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白鹭,此时正立于清水田里钓鱼;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天空中的白鹭,正朝着夕阳飞翔;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站在小树顶上的白鹭,大有一种登高望远的气势……在学生的想象中,课文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也成为了诗中那个美丽的意象,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的思维品质。在想象中感知文本,更有利于学生捕捉文本之美。因为小学生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想象,就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延伸学生生活,增进阅读理解

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堂,一定是“接地气”的。而“接地气”绝不只是口号,而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阅读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但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任务”。因为提到“任务”,学生很容易心生排斥、厌倦。为了改善这一点,教师一定要避免功利化的措施。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思考和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将弱化“教”的痕迹,让阅读知识自然习得,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现阅读的趣味。

例如,在讲授《刷子李》一文时,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刷子李”这样一位俗世奇人,教师抓住这教学时机,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同学们,通过文字,我们见识了‘刷子李’的刷墙绝技。请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身怀绝技之人吗?”这样一个“接地气”的话题,很快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有的学生提到和妈妈去买豆腐时,卖豆腐的大爷特别厉害,不管别人要买多少豆腐,只要一上手就知道具体的斤两,比称还准;有的学生提到过年的时候,在他们小区有一个卖春联的大爷,左手草书右手楷书,字写得格外漂亮;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小区有一个阿姨特别擅长家居整理,不论多么乱的家,都能在她的手底下焕然一新……这些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因他们的手艺,让这些人变得不平凡。此时,教师可以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写一写这些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尝试创作,并按照文章的叙述方法描写身边的这些“俗世奇人”。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文章中发掘生活连接处,让学生有机会思考生活,这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更亲切,还能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并在无形中开阔视野。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体验

随着教育教学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涉及多篇文本,这些文本有着不同的体裁和题材,如果只教课本上的知识,不仅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难以带给学生惊喜。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的事物格外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设施单一,而且教学方法单调,对学生没有多少吸引力。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便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最便捷的方式。

例如,在讲授《梅花魂》时,在课前5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无论从歌词还是主题来看,都和本课高度契合。在激昂的旋律中,在演唱者铿锵有力的唱腔中,学生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翻开课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以“梅花魂”命名文章。在阅读过后,学生很快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并不理解外祖父作为一个老华侨对祖国的那份眷恋之情,于是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了《我来自中国》这部纪录片,并将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出来。通过纪录片,学生对外国侨胞的爱国之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除此以外,教师对“梅花”这一意象也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拓展,为学生补充了更多和梅花相关的古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等。在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再次为学生播放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听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句歌词时,内心瞬间被击中。文中的外祖父何尝不是如此,虽然穿着洋装、住在国外,但他依然怀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仍是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通过角色扮演,升华阅读过程

“体态律动”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的是身体对知识习得的重要性。而“角色扮演”同样是以身体为基础,对文本感知的一种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有着丰富的情节,非常适合改编成课本剧。而小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将会有更强的课堂参与感。而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会更进一层,整个阅读过程也将得以升华。

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时,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念将学生划分小组,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演绎小组。接下来,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统筹管理整个合作过程。《草船借箭》主要涉及四个核心人物,分别是周瑜、诸葛亮、鲁肃以及曹操,每个小组都需要围绕这四个人物进行角色设计。具体来说,小组成员可结合自身的理解以及文本内容对人物进行分析,还可以对课文进行适当创编,增加一些情节或者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对学生加以指导。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曹操这个人物,教师从《三国演义》这本书入手,向学生简单讲解曹操的人生经历以及重要的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曹操的个性特质,学生设计对话时,也会更加贴合人物。在课堂演绎环节,只要学生愿意,都可以上台表演。台下的同学负责点评和打分,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加以评价,并向学生提出优化的建议。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课文内容以及多元化的人物个性。

6.关注文体特点,探索文本教学策略

在教材中,不同的文章涉及多种不同的文体,每种文体都具有自身的课程价值,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离不开引导学生树立文体思维,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理解方法阅读,从而掌握其中的要义。比如,叙事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6.1 抓四要素,把握人物形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是记叙文的四要素,而其中又以人物、事情为重。以六年级《少年闰土》为例。阅读第一课时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即人物所在的时间和地点,否则学生难以深刻理解“闰土”的形象和作者写作的意图。但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要理解历史背景不能仅仅限于纸面之上。基于这个教学目的,在上课之前我先播放1919年前后中国农村的相关影片,用形象生动的影视,将当时农民生活充满封建政权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展示出来,给学生更直观、更有场景式的体验。其后,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串联人物与事件,重点探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形象描写中的对比,进而回归到作者的中心思想。有了第一步的情景营造,学生更容易穿越时空与主角共情,同时也可以更加留心对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6.2 研读细节,感悟形象特点。在学生品读闰土谈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等几件新鲜事,感受到闰土的见识丰富后,教师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做深读、研读。例如,先找出这部分内容中几次写到“我”的句子,再数数这些句子中用得最多的词是哪个。学生列出“素知道”“单知道”“不知道”几处。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词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得出结论:“我”的见识太少,如井底之蛙。教师提问:文章主要是要写闰土的,可为什么又要写“我”这么多的“不知道”呢?学生回答:这是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法,是为了衬托闰土的见识丰富……教师抓住这段对比、反衬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文章多次写“我”的无知,终于悟出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现力。

6.3 读写迁移,提高写作能力。写好记叙文是阅读记叙文的目标之一。在《少年闰土》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一定关于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也接触到了对于人物描写的办法,教师可以以“回忆一位我的好朋友”“说一说我的朋友”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动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近阅读,教师需要对原有的课堂理念以及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对待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更重视学生知识点的传授,同时,让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从问题启发、想象联想、生活实际、信息技术、角色扮演以及文本阅读等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旨在构建更具魅力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想象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一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