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11-20闫福强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语文

闫福强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中心小学 西藏 萨迦 857817)

引言

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化地阅读,而不思考课文中蕴含的精神和思想,那么只会让学生更加迷惘,并且无法真实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1 学生本身的阅读兴趣地下。当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冬季比较弱,认为语文阅读就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基本上都是在阅读任务的驱使下硬着头皮进行阅读。在这种阅读状态下,学生常常会产生强烈的疲惫感,甚至导致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1.2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阅读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生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具身性”缺失的传统“离身”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老师将教学内容简单划定为特定概念、符号、命题的学习,教学内容受限于已确定的内容。换言之,“离身”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客观的、静态的显性知识。受传统阅读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因此无法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之间搭建起稳固的桥梁,也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从而窄化为客观、抽象的学习内容。这样下去,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经验也不过是浮于表面的,这无益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3 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阶段中,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先学习生字、生词,然后是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最后教师挑选学生朗读或者是学生齐读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的阅读是要求学生要用心去感悟的,要投入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借助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1 设置趣味性的教学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学会认真思考问题,继而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问题设置,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设计成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具备探索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出阅读的教学价值。同时,教师要把握好问题设置的难度,切忌太难或太简单,将问题难易度调到适中的状态,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2 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可以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阅读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挖掘文章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有明确合理的思路,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问时要注意阅读文本的选择和教学时机的把握,要在学生求知欲高涨的时候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思考后就能回答出来的。教师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合理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及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要适当地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还要适时地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自己的读写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总结。

2.3 选择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保持身心的高度统一。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身心统一要求教师在开展具身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干预,对于学生的一些身心分离的行为、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例如,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偶尔会走神,教师可以用手敲黑板、口头提醒等方式及时干预,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心统一,保障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能够继续。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够身心统合于知识建构,教师应尽量选择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有些文章的趣味性并不高,在开展这类阅读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语言、创设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或者构建生活化的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4 围绕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设定话题,加强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带来积极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抢答问题,借助抢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思考,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联结视觉转化路径。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视觉转化策略的运用对学习效能的提升很关键。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全书结构,对各类文本信息进行提炼、类比和分析。可以将文本内容转化为表格形式进行填写,梳理大文本组织结构;利用结构分析架构图对人物特色进行解析,构建立体化人物形象;以多样态结构图组合呈现阅读视角与观点,梳理网格式情节与思考。

2.6 具有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课内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作批注等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节省阅读时间,这样在课外“X”的阅读中,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其次,具有推理分析的能力。在课内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主思考,找到文章的矛盾,再从矛盾入手解读文本,使学生具有辩证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思索的习惯。这样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自己就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真正阅读。再次,具有比较归纳的能力。在课内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总结,引导学生们互相沟通,共同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就能把知识点简明扼要地总结出来,并进行归纳分类,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提升学生阅读的逻辑思维能力。

2.7 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初读感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初步阅读课文,或读完一本书后,学生可以基本复述这篇课文或者这本书的主旨、主要人物、事迹等,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独立读完一篇文章后,都会有自己整体的感受,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技巧和方法,但是由于学生阅读水平存在差异,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给学生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在初读感知中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精读强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除了简单快速的阅读,还可以通过强化精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和默读可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在脑海中会有自己的思想,发现新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语言知识是阅读的物质基础,精读理解是阅读的必经之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边读边理解的能力,通过反复推敲,深悟其意,深入文章内部的语言点和语篇结构,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8 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语文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保障。(1)为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素材。小学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相一致,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要选择与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密切相关的阅读资源。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教师要认识到网络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如网络上的视频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更深刻地理解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促进学生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后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问题,并通过互动探究或者查询相关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知识的逻辑关系,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进入知识更深层次。(2)充分发挥其阅读引领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作为阅读方法掌握的环节,充分运用教材示范,强化学生对阅读方法及技巧的掌握。在课堂阅读中教师要注重提升阅读效率,发挥多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展示阅读方法,让学生实现小组合作训练,以阅读方法的训练为中心,让学生探究与分享阅读经验及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3)要根据小学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教学环节,围绕阅读主题展开阅读训练,在阅读中着重让学生分析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及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体味语文语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9 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学生只有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且长期坚持积累,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帮助学生打好课内阅读基础,让学生用课内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书籍。二是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且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三是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课内到课外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不揠苗助长。四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课外书籍的种类非常繁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互补的书籍,这样可以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五是要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交流、评价。这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认识、表达、写作、欣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0 强化联想判断,培养学生的广阔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高问题的层次性,促进学生学会联想和判断,从而发展广阔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涵养。而良好的语文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爱好和兴趣的挖掘,采用有效的生活资源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展示一个形象直观的主体语境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结合课外的生活资源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可以扩大联想的空间,给予学生自由的思维平台。

2.11 听说读写活动的结合。目前学生大都以阅读白话文为主,这种类型的文章不像文言文那样繁琐,其语言运用较为简练,学生通读一两遍后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即学生脑子里有,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限,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关键词语或段落的朗读与听写。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文章关键处的语言描写植入学生的言语储备结构中。经过这种训练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借用这个言语结构进行准确表达。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听说读写活动的结合,通过综合活动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2.12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成功协同知识建构的关键。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协同知识建构离不开高质量的合作交流,这就给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协同知识建构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人的建议,成员之间的磨合与相互协调是小组合作的关键。学会倾听和积极参与对协同知识建构一样重要,有些同学不会倾听,这就会影响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自己的每一个观点,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有价值的,感受到自己是小组的一份子,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对本小组的任务负责,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团队合作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总的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甚至对以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能力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