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法物理

张 婧

(重庆市巫溪县白马中学校 重庆 巫溪 405800)

物理作为一门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诸多和生活相关的常识,运用物理知识不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铺垫,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并极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当然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用优良且适合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法,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诸多和实验相关的内容,而应试教育环境下物理学科教学也无法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的实验素养低下,学习兴趣也不高。物理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现代人才培养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因此,采用实验教学法教学中学物理能体现物理教学的意义,在下文中,笔者将浅议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1 实验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中学物理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不仅包含理论内容,还包含相关实验内容,物理是一门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为一体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有机结合这两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效果。据物理发展史记载,物理理论知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物理学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而来的,在教学物理的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实验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即采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从字面上看我们便知道,实验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验内容教学的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能时刻督促教师重视实验内容,因为据观察,很多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实验内容教学,从而使得学生们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每位教师都可以重点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存在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知识属于静态式教学内容,而实验内容属于动态式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动态式的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实验内容时,学生才能感受到物理学习的神奇之处。然而很多物理教师都侧重于教学理论知识,据学生反映,他们都认为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且乏味,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厌学的倾向。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都具有躁动且贪玩的特点,很多学生都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学习。一旦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式都难以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内容,使他们能接触到课本上尚未出现的教学内容,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增长其物理学习见识。实验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大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注入创新性的元素,使学生能始终基于创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2 实验教学法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虽然在教学领域存在诸多教学法,但由于物理是一门和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教学法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在上文中,笔者已简要阐述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前身”,只有通过相关物理实验的验证才能推导出经典的理论知识。但部分教师并不能明晓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关系,从而导致他们会在教学过程中脱离实验内容教学理论知识,并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当然笔者并不否认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将物理视为最为困难的一门学科,部分学生表示即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学习,和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科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法就能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从而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向来是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然而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何其多,其中包括教师采用的教学法、学生学习态度和课堂气氛等多种因素。并且在影响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法是主要影响因素,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能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气氛。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且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虽然直接给学生灌输现有的物理知识并不会耗费太多教学时间,但很多学生尚未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因此他们并不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高效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有些学生甚至会认为物理理论知识深奥又枯燥,基于此,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简化物理教学过程,即教师可以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宜第一时间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应该先给学生呈现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在探究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物理结论,相比教师一遍遍地给学生讲解深奥的知识点,采用这一方式更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探究实验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物理知识来源的过程,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表面层次地学习物理,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1 利用物理实验优化导入。中学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初次系统的展开对物理课程的学习,虽然不乏一些学生对这一门新的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遭遇明显的挫折。为了让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长久的耐心和学习动力,教师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设计,要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教师的节奏,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才能提升。就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选择照本宣科,单刀直入,一上来就给学生铺垫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设计难免枯燥和乏味,很难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新鲜感。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必须要把握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来精心做好教学设计。通过将实业融入到导入环节,以各种各样有趣的新奇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改变过去偏重理论教学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的奇妙,建立对物理学科良好的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考、会探究这样的现象如何产生、会猜测物理实验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时,上课之前,物理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联系日常生活,比如用手敲击桌子、黑板,在教室内来回的走动,往水瓶里吹气,翻转装满水的水杯等等,让学生观察倾听,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随后,物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做实验:“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刚刚看完老师所做的实验,现在你们来试一下,试着制造出不一样的声音。想一下,为什么声音会产生?如何产生?我们又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这样让学生活动起来,感知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物理角度思考声音的来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再比如,物理教师在讲《温度》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实验强化学生的自主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测量一天中早上、中午、傍晚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变化,测量冷水、温水和滚水的温度等等,同时告知学生注意安全。这样一来,学生课前会随着实验的深入而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在自主探究、学生交流和家长帮助之下了解温度计及其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效率提高做好了铺垫。

2.2 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在上文中,笔者已简要阐述了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物理困难的问题,学生们并不能轻松地理解物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作为一堂课的基本环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轻松且有效地理解新课内容,从而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近些年,在教学领域已有很多教师习惯于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仍然有部分物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物理课中创设教学情境。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物理隶属于一门工科学科,其抽象性较强,很多学生都难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而创设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还能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适宜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才能明晓此堂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从而进入学习的状态之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大目的就是为新课讲授提供铺垫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能受到相关信息的刺激,进而萌发出学习物理的欲望。虽然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较多,但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实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实验情境中学习。例如,在讲到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虽然很多学生都能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但大多数学生都不能理解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实际表现,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和摩擦力相关的实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学习摩擦力。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师不宜带领班上的学生亲自操作和摩擦力相关的实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直观的实验内容。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对物理运动的阻碍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基于不同摩擦力的两个相同物理的运动情况,并要求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快慢,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所有运动中都存在摩擦力,并且物体运动的快慢和其所受的摩擦力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的方式,能让学生真实地对比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高效地学习摩擦力。播放实验视频能将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使他们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气氛,并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满怀好奇地进入新课学习的过程中。

2.3 利用实验教学法强化学生合作。在新时代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培养学生,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情况,还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助力于学生更好地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过程,也包括学生和学生的合作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其合作能力,一般情况下,合作能力越强的学生,学习效率越高;相反合作能力较低的学生,学习的过程较为吃力,并且也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就中学物理学科而言,如若教师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只有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法才能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探讨物理知识,并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当然要想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成人数相等且综合实力相当的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为了鼓励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操作实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被分配相应的任务,这样学生们才能体会到操作实验的成就感,只有学生经过相互协作的过程,他们才能渐渐提高合作能力,进而为高效学习创造条件。物理教师在利用实验强化学生合作探究的同时,也应当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切实的了解,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等要素的分析和判断来做好学生的分组,避免学习小组之间差异过大。而在学习小组展开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巡视观察,及时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了解小组的学习问题,促进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和谐相处,避免引发矛盾和冲突,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2.4 物理实验融合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设计也是中学物理教师不能够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在过去的物理作业设计实践当中,大多数教师会倾向于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选择题海战术,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中学生的负担,对于一些在物理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更是头疼,加重了对物理学科的排斥与反感。现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希望减少中小学生的课后负担,尤其是作业负担,那么中学物理教师就必然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那么中学物理教师就可以考虑将物理实验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课题,推动学生的合作探究,作业可以和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物理问题。

3.结束语

虽然实验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效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活跃课堂气氛。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实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利用实验教学法教学中学物理的确有诸多益处,但教师也应该认真观察教学过程以便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适宜的措施予以解决。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法物理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留言板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