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2022-11-20向秋曲珍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环节

向秋曲珍

(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中学 西藏 芒康 854500)

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阅读方面,需要教师尤为注意,如何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准确率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优化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凸显阅读主体

1.1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例如,在学习《What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内容时,一名学生问到:“Did you go hiking during your holiday? ”其他学生就这一问题一定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但有些学生不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要及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团结互助的力量,感受到浓浓的学生情。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展开英语阅读,可以让学生拥有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核心素养。

1.2 通篇阅读,后置讲解。例如,还是以《What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内容为教学案例,当学生进行整篇阅读过后,很多人对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搞不清楚,容易与现在时态出现混淆的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将重点放在时态的讲解方面,通过通篇阅读、后置讲解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词汇掌握、阅读理解、语句分析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堂。比如,当学生阅读到,“I went to play basketball during the holiday”,这一内容时,可能有些基础较差的教学对basketball掌握不清,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直接查阅字典,可以继续往下阅读,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猜测,或许学生就会茅塞顿开。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1]。

1.3 课堂内外相结合,提高阅读水平。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的结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展开教学设计,让他们通过游戏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外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英语材料进行阅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以自己的实际阅读水平挑选适宜、喜欢的文章。

例如,在学习《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绎游戏的方式,更好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外,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让他们自己查阅一些有关问路的英文文章,认真钻研回答方位的词语,或者向爸爸妈妈提问家中的水果在哪里,通过这种对话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一些与自己英语阅读水平相匹配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之后再次进行阅读,如此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利用“学案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

2.1 学案设计。对于初中英语阅读而言,教师的学案设计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保障。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其学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学案设计应当以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第二,学案设计应当加大师生互动环节以及学生主动思考、阅读、探索环节的比重,通过学生主动思考、阅读来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

例如在《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学案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与“恐惧”有关的阅读素材,将学案设计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两部分: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的学案设计应当以小组互动和交流为主,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为学生布置简单的英语文章,学生在阅读文章后与小组同学积极交流,对文章的内容以及重点词汇、文章中心思想展开分析,为后续英语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导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小组同学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提炼或以英语阅读主题“害怕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当规划不同教学环节所占时间和比例,把控课堂进度并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2 英语阅读课前教学环节。英语阅读课前教学环节是承接课堂导学的关键环节,对于教师而言,学案导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堂英语阅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后复习情况。在课前教学环节,教师的学案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展开教学设计。

例如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课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学案设计中为学生设计“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食物”,并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与月饼、汤圆等中国传统节日的食物的资料,为后续英语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通过资料收集和问题思考,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素材以及课堂教学的兴趣,进而便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2]。

2.3 课堂导学环节。课堂导学是奠定轻松、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的基础。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既可以从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出发,鼓励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素材;又可以从阅读氛围出发,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舒缓的阅读音乐或以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示阅读素材的内容。在学案设计阶段,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导学环节对学生后续课堂学习效率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导学环节。

例如在《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案设计中设计小组互动、学生发言等不同导学环节,引导学生以英文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爱好。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再根据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阅读素材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兴趣爱好? ”“他为这些兴趣做了怎样的努力? ”等,令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展开英语阅读。

3.应用翻转课堂,创新阅读教学手段

3.1 读前环节。教师在读前环节,告诉同学们本章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方案,以确保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促使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游刃有余[3]。

例如,在《My names Gina 》的读前环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上资源,如视频、PPT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学习。首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走进课文,培养语感以及锻炼学生们的听力能力,教师可以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将教材提供的本章节中“My names Gina”的阅读音频插入到教学视频中,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听音频。其次,教师应该在录制的教学视频中,给学生标注本章节需要掌握的语言目标。例如,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怎样与他人打招呼,询问电话号码和告知他人电话号码等。最后,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在任务单上,其中包括学习上的问题和一些因外部因素导致的问题,例如观看流程操作不熟练等。教师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辅导,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3.2 读中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并结合课前学习情况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任务可以包括知识点分享、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分析、复述文本内容等,指导同学们之间积极展开讨论,让学生们在相互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以及知识的内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学习本章内容时使用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开始进行教学时,教师能够意识到,本单元的主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教学可以以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为切入点,将同学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英文写在黑板上。教师告知同学们要热爱体育运动,可以结合奥运冠军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在调动学生原有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随后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由学生们自愿担任或选举出小组组长,教师布置小组任务:(1)分享本组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学习到的文章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主学习阶段的所学,在同学们分享之后,教师来做系统总结。(2)分析文章需要掌握的句子“Do you have a ping-pong ball? Yes, I do. No, I dont. ”以及“I have a ping-pong ball. ”有的学生会总结出句子中的句型:Do you have …… ? 同学们一起回答该句型的肯定回答以及否定回答形式。(3)在同学们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活动,增强同学们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结合文章内容以及生活实际,组织对话,最终呈现在课堂上。最后,留给学生们互相分享、交流合作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读前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以及小组间的合作,不仅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也拉近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距离。

3.3 读后环节。翻转课堂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读后环节,教师应为同学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 》的单元教学过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利用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My favorite fruit”的小短文。完成之后,鼓励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分享,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补充学习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们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个性思维。其次,教师教给学生们制作复习卡。将需要掌握的单词、词组整理在复习卡上,以便于同学们在闲暇时间及时复习。对于重点句型,教师为同学们准备相关视频,分享给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延伸,加深印象。最后,教师根据对学生们的了解与本单元的话题,为学生们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书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机会拓宽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4.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4.1 借助开放式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英语阅读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传统的制式文章,即无论是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还是主题情感都已经被完全固定,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固定的元素中按照既有套路搜寻线索、整理答案、得出结论。针对这一问题,初中英语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篇目时,应当有意识地侧重于开放式文章,让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材料在各个环节——尤其是结尾处的情节处理上更具空间感,使学生能够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和个人的合理想象,为文章注入更多个性化的联想成分,从而让文章后的各项例题也能产生相应的多容性效果。通过这种教学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也能让自己的思维潜能得到进一步激活,还可以感受到进行阅读训练的无穷乐趣[4]。

例如对《When is your birthday? 》这一单元的相关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选择诸如“John and his friends”或者“An unforgettable birthday party”等在结尾处没有直接点明情节而留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英文短文作为阅读素材,让学生凭借自己对“And it was the voice belonged to his memory”以及“Finally, he read the two words again”等句子的理解形成不同的感知并在文末的开放性问题中写出不同的答案。

4.2 借助“歧义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练习,初中生早就已经对传统英语阅读的命题思路和解答技巧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习惯于通过排除法等手段来选择唯一的标准答案。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对英语语句信息的理解逐渐呈现出二维化的特点,很难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将单词和语句作为具备信息表达作用的载体来看待,而只将其视为筛选答案的线索,这无异于是对英语本质的一种变相否定。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妨刻意选择一些在语义表达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或短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产生两种乃至更多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向,进而得出不统一的答案。这种模式看似容易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其实却可以从更深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力构建[5]。

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关于《What should I do? 》这一单元的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入“A letter to my heart”“Something in the sky of my memory”以及“The boy lives in my childhood”等文章作为训练载体,引导学生格外关注文中出现的如“Finally, I miss you(最后,我错过了你/最终,我想你了) ”和“Leave me, please(离开我,求你了/留下我,求你了) ”等具有歧义的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选择性理解而对全文剧情得出不同的感受。

4.3 借助片段补充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潜意识里,阅读训练似乎只能针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材料而开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认知——任何能够实现对载体中信息的辨识、提炼、整合和吸收的智力活动都可被看作阅读。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初中英语教师的发散性阅读训练可以借助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来进行,以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某一个具有一定情节或形象内容的信息片段,而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片段的内容和带给自己的主观感知去完成前后情节的补充性构建,从而形成一篇融合了自己独特认知和思维特性的完整作品[6]。

4.4 注重对学生辩证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真理,并以之为指导去审视身边的人、事、物。基于这一认识,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材料选择也应当冲破传统模式下“从一而终”的束缚,将两篇在理论上完全相反但又分别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文章同时作为训练素材代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完成对两篇文章的阅读后进行复合式的题目解析,而后再将两种观点做共融性的提炼。这种训练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矛盾的两面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就同一描述对象的不同描述路径与方法形成鲜明认知,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也取得更为丰硕的训练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案导学、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四种方法来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创新。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结合当前教育发展要求,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环节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