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利益案例法治

朱 静

(河南省安阳市光华中学 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为该门学科中蕴含丰富教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基于此,当教师和处于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中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未来达到质的飞跃而努力。如此一来,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1.课前做好充分教学准备

1.1 鼓励学生预习。如果学生带着空空的脑袋走进课堂,那他们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讲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因而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为学生布置有趣的预习任务,用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主动付诸预习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知识有着自己的想法,进而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彼此产生思维的碰撞。

例如:在进行《交友的智慧》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之前,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如下预习任务:翻阅课本,获取知识,并用自己获取的知识尝试去交一个新朋友。朋友能够陪伴学生成长,是学生所喜欢的,因而他们期待交新朋友。为了让自己交朋友的成功率有所增加,学生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想要知道怎样做能够交到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因而即便没有笔者的督促,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任务,进而对交友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如此一来,当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不再是低头沉默,而是愉快地与笔者进行交流。

1.2 检验预习成果。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职责之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才开始询问学生的疑惑,不仅浪费了一些时间,教师还有可能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导致他们所讲的内容不被学生所理解。基于此,当学生完成了预习任务之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验,由此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他们的疑惑所在,并且模拟答疑解惑的过程,进而在课堂上有着更好的表现。

例如:当学生完成了预习任务之后,他们除了收获知识外,还收获了困惑。此时笔者会在班级群内为学生传递一份测试题,内容如下所示:交友的原则有哪些呢?如何分辨真假朋友呢?怎样与朋友相处呢?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呢?当学生在回答之后上交测试题时,笔者为了感激学生对自己的配合,就会予以学生奖励。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笔者就能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困惑。如有的学生无法分清真正的友谊和哥们义气的区别,觉得两者可以混为一谈,笔者就会提前搜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1.3 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课前要进行预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前则需要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有了教学计划之后,教师的教学就有方向,他们就能有条有理地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学生对理想课堂的想法,然后选择合理的想法,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如此一来,当教师在课堂上落实教学计划时,就能为学生构建他们喜欢的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例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因而《交友的智慧》这一课内容是笔者教学的重点所在,笔者会认真准备,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此时学生经过了预习,对该课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笔者会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如下问题:如果你们是老师,你们会怎样展开教学呢?学生的回答会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理想课堂模样。如有些学生喜欢玩游戏,因而在其所描绘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游戏。有些学生好胜心比较强,因而在其所描绘的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保持竞争关系。笔者考虑到了学生的想法,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融入了游戏和竞争元素,并将其告知给了学生,促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教学活动充满期待。

2.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1 趣味课堂导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学生难免会觉得该门课程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毫无乐趣。身为学生的引导者,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用趣味的课堂导入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就能爱屋及乌,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主动付诸学习行为。什么样的课堂导入形式是有趣的呢?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引入游戏、利用多媒体、讲述故事等多种手段。

例如:在进行《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场景。听着慷慨激昂的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内心深处会迸发出浓浓的爱国之情。此时笔者会趁热打铁,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国家利益的作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笔者会组织竞争游戏,将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并且给出了学生选项,减轻学生的答题难度。学生的好胜心会在浓郁的竞争氛围内被激发,他们对题目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笔者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2.2 倡导小组合作。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会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此时学生有可能出现以下状况:遇到困难,放弃探究行为;感到无聊,转移注意力。由此可见,学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督促。但教师只有一个人,两只眼睛,一张嘴,无法同时帮助和督促所有学生,他们需要倡导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和督促。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提高探究效率外,还能产生成就感。

例如:在《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组,并且让处于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然后笔者会让学生围绕“国家利益”去翻阅课本,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笔者会让小组两两之间保持着竞争的关系,并在他们完成合作探究之后为其组织小组PK赛,让其轮流说出课本上蕴含的知识点。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在PK赛中坚持到最后,他们就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积累更多的知识。基于此,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会自自觉地相互帮助,相互督促,进而实现对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故事性很强,整体感也很厚重,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契合度很高。当教师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上时,学生就能产生代入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分析案例、挖掘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为了让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呈现案例的时候,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

例如:在进行《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会引导学生探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此时笔者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如下案例:小美和朋友去了日本旅游,遇到很多外国的游客,听说她们来自中国,来自尼泊尔的游客对她们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因为中国在尼泊尔灾后进行了大力援建;来自柬埔寨的游客对她们进行了照顾,因为中国在柬埔寨金边建了很多建筑。有了这些游客的帮助,小美和朋友度过了愉快的3天。在第四天的时候,日本台风来临,小美和朋友被困在机场,焦躁不安的时候,中国大使馆连夜接回了她们……通过这一案例,学生可以轻松总结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度统一,相辅相成”这一结论,并对其有着深刻的理解。

2.4 落实党史教育。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他们不能只依赖课本教材,而是要努力挖掘更多教学资源,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要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全社会都在号召学习党史。党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此时教师需要在课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落实党史教育,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拥有远大的理想。

例如:笔者会结合《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的内容,为学生落实党史教育。在课前,笔者搜集了很多革命先辈们的资料,如毛主席、邵式平、黄继光、江姐等,他们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在课堂上,笔者会为学生呈现资料,讲述故事,进而渗透党史。然后笔者会询问学生:“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国家利益,那你们又能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哪些事情呢?”由此鼓励学生付诸实际行动。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们身上的其他精神品质,促使学生有着全面发展。

2.5 重视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为学生之后的应用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课堂小结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对课堂小结环节有着重视的态度,并且努力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小结环节的参与度呢?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具有可实施性。

例如:课堂小结环节是一堂课的结束环节,学生到了该环节之后,注意力已然有所分散,参与度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而笔者考虑到了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在该环节为学生引入了奖励制度。笔者会告诉学生,在该环节有着积极表现的学生,会获得“课后作业量减少”的奖励。至于减少多少作业量,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为了在课下有更多的玩耍时间,学生会约束自己,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该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课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3.1 组织实践活动。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解答试卷并不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最终归宿,学生需要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将其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因而在课后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时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一味地为学生设计习题,促使学生被题海所淹没。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其要有着丰富多彩的特征。这样的话,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中,主动对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运用。

例如:在进行了《绽放生命之花》这一课内容的教学之后,学生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初步树立起了正确的生死观,也想要尝试去做一些拓展生命宽度的事情。基于此,笔者为学生组织了以“生命”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需要提前准备节目,他们可以单独准备,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准备。笔者没有限制节目的形式,但却要求学生所准备的节目内容与他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有所重合。如某一名学生在学习了该课内容之后,萌生出了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其就会在活动中演唱与军人有关的歌曲。在该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表演,他们对生命会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2 充分利用微课。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所蕴含的知识繁杂,会加大学生的记忆难度。正是因为如此,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了理解记忆任务时,学生的完成度并不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的记忆难度,促使学生轻松记忆,积累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利用微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有逻辑地总结在一起,用微课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在引导学生记忆《绽放生命之花》这一课的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进行了微课的制作。在微课中,笔者会为学生呈现以“生命”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将该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有逻辑地整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进行系统记忆。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案例,其主人公是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事件中蕴含着该节课的所有知识。笔者会利用微课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会产生探索兴趣。因而当学生看完了思维导图,对知识有着初步的记忆之后,就会主动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去进行知识的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该节课的知识就会有着深刻的记忆。

3.3 发挥家长作用。学生的自控力并不是很强,他们很有可能将1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复习巩固任务拖延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任务完成质量也不高。不仅如此,学生还感觉到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有了排斥感。此时教师虽然不能亲自督促学生,但他们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需要提前将所布置的任务告知家长,家长需要陪伴在学生身边,用各种方式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例如:当笔者将微课呈现给了学生之后,就会为学生布置观看微课的任务。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学生本来可以轻松完成。但因为相比较于微课,游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导致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一再推迟。因而笔者会建立一个家长群,将布置的任务告知家长,并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了解,他们所采取的方式也会更具有效性。有的家长会用学生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们,有的家长会和学生一起比赛,看谁的记忆更加牢固。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对《绽放生命之花》这一课的内容有着深刻的记忆。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学生必须要学好该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努力外,还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此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融洽的沟通,促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魅力,主动付诸学习行为。然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促使学生奠定坚实知识基础,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利益案例法治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样板案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I Love You, Dear China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