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小火山*
——六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22-11-19陈注治颜剑平
陈注治颜剑平
【设计理念】
萨提亚冰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表面的行为部分,而更大部分的内心世界却藏在深层,恰如冰山。“生气”这一现象也是如此,学生通过觉察身体语言意识到自己生气了,但难以发现生气背后隐藏的内心需求,而内心需求才是导致学生生气的真正原因。
五年级学生正迈向青春期,独立意识慢慢增强,但应对生气的方式尚不成熟,也较少触及“生气”背后的需求。“火山”这一意象更加贴近生气的特点。因此,本节课将冰山模型隐喻在“火山”中,以“生气小火山”为线索,通过冥想和心理绘画等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探索生气时的身体表现、想法和内心需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生气小火山”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富士山。
教师:富士山是座火山。你们听说过火山吗?如果用火山爆发来形容人的一种情绪,大家猜猜是什么?
学生:生气。
教师:恭喜你,猜对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生气小火山”的游戏。请大家看游戏规则,游戏时注意观察别人的动作跟你的是否一致。
PPT 展示游戏规则:根据情境评估生气级别,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你不怎么生气,是“一座安静的小火山”,就做一个“双手环抱胸前”的动作;你有点生气时,就做一个“有点要控制不住”的动作,如瞪眼、咬牙、握拳;当你觉得十分生气时,就做一个“双手叉腰、跺脚”的动作。
PPT 展示情境:同学不经同意就用我的笔;好朋友把我的秘密告诉别人;上网课时,妈妈冤枉我玩手机;别人给我起了外号。
教师:大家的动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说明了什么?
学生1: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生气值不一样。
学生2:有的人比较容易生气,有的人不容易生气。
教师:是的,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对生气的感受也不一样。你们想知道自己的“生气小火山”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气小火山”。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情境让学生评估生气程度,了解每个人对生气的感受不一样,进而导入主题。
二、主体活动1:婷婷的“生气小火山”
活动1:觉察生气的外在表现
教师:婷婷同学今天也想加入我们的课堂,请大家观看视频,并关注婷婷的心情变化。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教师:婷婷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很生气。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她生气了?学生1:扔笔、拍桌子。
学生2:她的音量大,语气凶。
学生3:瞪眼、双手叉腰。
教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用身体语言来表达“生气”,一般生气的人还会有什么身体语言,身体有什么感觉?
学生1:握紧拳头,呼吸变快。
学生2:身体发热,跺脚。
学生3:感觉脸会变红。
教师:生气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生理变化。
活动2:探究生气时的内心需求
教师:婷婷生气时,内心希望得到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小组1:需要得到爸爸的理解。
小组2:想要妹妹的安慰。
小组3:需要安静的空间缓解情绪。
教师:婷婷生气的时候心中有一座小火山,地面上是生气时候的表现,地面下未被看见的是生气时的感受和内心需求。
PPT展示婷婷的“生气小火山”(见图1)。
图1 婷婷的“生气小火山”
教师:婷婷生家人的气。生气还会发生在哪些人之间?
学生1:同学或好朋友。
学生2:老师和学生。
教师:是的,生气是常见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婷婷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冰山理论初步分析生气时的身体语言、想法和内心需求。
三、主体活动2:我的“生气小火山”
教师:你们想过自己生气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吗?
部分学生举手。
教师:接下来,请跟着我的指导语回忆一件让你生气的事。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学生冥想。
冥想指导语:请大家找一个舒适的坐姿,调整自己的呼吸,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回忆一件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发生在同学、父母,还是与其他人之间?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当时有谁在场?想想这件让你感到生气的事情,你当时有什么表情?做了什么动作?如果生气有颜色,你觉得它是什么色的?请你静静地和生气在一起,听听它的声音。“生气小火山”下隐藏着什么期待和想法?是希望被公平对待,还是需要陪伴、被尊重……如果你回想起了这件让你感到生气的事情,你可以动动手指头,回到当下。
PPT 展示活动要求:用彩笔画出你的“生气小火山”,标出地平线的位置;火山上写生气时的表现,火山下写生气时的内心需求;活动时间为5分钟。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见图2)并展示。
图2 “生气小火山”学习任务单
学生1:弟弟总在我专注的时候打扰我。可是我却无能为力,我需要安静和被理解。
教师:你知道了生气时的需求,非常想要有自己的空间。
学生2:妈妈不相信我,我需要她的道歉,想要被安慰。
教师:你想要被关心,每个人都有被爱的需求。
教师: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学生3:有一次,妹妹爬到窗户上,我让她赶紧下来。爸爸以为是我带着她爬窗的,骂了我。我希望爸爸让我解释清楚,不要误会我。
教师: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被信任。
教师:你发现别人和你的经历类似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3:感觉舒服一点。
学生4:同桌把我的秘密公开了,我感到很气愤,觉得她不尊重我。
教师:当时的你一定很气愤。你发现自己需要被尊重时,想怎么表达?
学生4:我很生气,这是我的隐私,我需要你的道歉。
教师:请用0~10 分评估心情的舒适度。
在了解了生气的内心需求后,你的心情如何?学生4:我打了7分,感觉没那么生气了。
教师:了解生气的内心需求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生气的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在冥想和心理绘画中构建自己的“生气小火山”,融入焦点量尺技术,帮助学生巩固对“生气冰山”的理解和应用。
四、总结与延伸:回顾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气表现都不一样。
学生2:每个人对生气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我还学会了正确调节心情的方法。
PPT 展示2 张图片。图片内容为开满樱花的富士山。
教师:同学们,虽然火山大多时候是平静的,但是它也有可能会爆发。如果你愿意在生气时觉察身体语言和内心需求,那么我们的“小火山”也会是平静的。请大家课后关注自己的一周情绪变化。如果遇到了生气的事件,请制作一张“生气小火山”图。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生气小火山”的理解,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觉察并探索生气事件,从而在实践中运用课上所学。
【教学反思】
本课以萨提亚冰山理论为依据,创设“生气小火山”情境。总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中能探索自己生气的内在需求,在讨论与活动中能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想法,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本课能突破教学难点得益于3 个方面:一是理解学生,笔者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气时的内心需求,并及时给予共情和回应。二是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在探索“我的生气小火山”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觉察、梳理生气时的内心需求。三是留出时间鼓励生生互动,运用团体动力推动学生在互动中自我觉察,加深对内心需求的理解。此外,在课堂中还需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生成,利用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助推教学目标达成。
【点评】
本课是泉州市心理教研团队基于市基地校实际情况,研磨多次的“情绪”主题心理课。生气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常见却不易自知的情绪,它爆发快、消散快,但容易在内心留痕,不利于青春期心理发展。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以“火山”比喻生气时的身心状态,借助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引导学生透过生气的身体状态,看到内心不易察觉的渴望,从而从根本上“消化”生气情绪,让内心不留生气的痕迹。本课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生气“火山”的感知与生发,需经由实体火山的铺垫、他人生气情绪的身体状态解读、他人生气“火山”的内心需要来形成学生“火山”感知的闭环,再经由冥想引发学生自身的生气“火山”、绘画描出生气“火山”、师生互动感知背后渴望来形成学生生气“火山”的生发闭环。授课教师较好地完成了这两个闭环。学生逐步看见了自己的生气“火山”,在绘画和诉说中情绪得以缓解、释放。
如果授课教师在冥想时更多激发学生的经历,师生互动时的回应再慢一点,支持学生多表达一些,再给予共情,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