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纽扣图
——五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22-11-19张红燕
张红燕
【设计理念】
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与父母的冲突也开始加剧。如何引导他们理性面对青春期的亲子冲突,学会与家长沟通,是心理健康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课运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和替身技术,引导学生感受父母言行背后的爱,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体现了“心理课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调查导入:引入亲子沟通话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围绕亲子沟通话题在班里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PPT展示调查结果。
学生:我发现班里大部分同学与父母沟通时遇到过困扰。
教师:是啊,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与父母沟通”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分析课前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大部分人都遇到过与父母沟通的困扰,这是正常的现象。
二、创意表达:觉察亲子关系状态
PPT展示小琪同学的家庭纽扣图(见图1)。
图1 小琪的家庭纽扣图
教师:请看,这是小琪同学摆放的家庭纽扣图,我们来听一听她的想法。
教师播放音频。
音频内容:妈妈平时爱唠叨,我用一粒米色的纽扣代表妈妈。爸爸十分严厉,总是板着脸,我选择了一粒黑色的纽扣代表爸爸。由于他们整天催我上辅导班,批评我写作业慢,代表我自己的红色纽扣要赶快躲起来,离他们远一些。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家庭纽扣图吧!首先,请选择一张颜色卡纸代表自己的家。其次,选出代表自己和父母的纽扣。纽扣之间的距离代表我们和父母之间关系的远近程度。最后,请用蓝丁胶把纽扣粘到卡纸相应的位置。
学生活动,教师通过投影设备展示学生的家庭纽扣图。
学生1:这是我家的纽扣图,妈妈整天拿我和周围同学进行比较,总是指责我。我的粉色纽扣和妈妈的红色纽扣保持很远的距离。爸爸平时比较理解我,经常安慰我,我和爸爸的蓝色纽扣离得很近。
学生2:纸上一共有4 粒纽扣,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我和弟弟吵架时,妈妈总是帮着弟弟。爸爸工作忙,经常在外地,所以我的绿色纽扣和他们的棕色、蓝色纽扣距离都很远。
教师:我发现每个同学的家庭纽扣图都不一样,大家在完成纽扣图的过程中觉察到了亲子关系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摆放家庭纽扣图,引导学生呈现各自的家庭动力图,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觉察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状态。
三、角色扮演:重现亲子冲突情境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在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困扰主要是不想让父母给自己报很多课外班、布置额外作业,但父母不同意。有一个叫小琪的同学也遇到了类似困扰。
PPT 展示角色扮演要求:2 人一组,分别扮演小琪和妈妈。请扮演“妈妈”的学生回忆妈妈平时与自己对话时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要尽量表现出“妈妈”的语气和动作;扮演“小琪”的学生想一想自己在与妈妈沟通时是如何应对的,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重现亲子冲突情境。教师选择1 组学生上台展示,呈现亲子冲突。教师运用心理剧的替身技术询问“小琪”和现场其他学生面对亲子冲突时的感受。
学生:委屈、愤怒、伤心、难过。
教师:请告诉小琪你选择给他(她)报课外班和布置额外作业的原因。
学生1:小琪,老师反映你的成绩下滑严重,我很担心你的学习。希望你能通过上课外辅导班这种方式提高成绩。
学生2:看到你这么伤心,我也很心疼。最近,你词语听写经常出错,如果不给你额外布置听写任务,怎么能提高听写的正确率呢?
教师: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看到了小琪与妈妈发生冲突时产生了不少复杂情绪,也感受到了妈妈对小琪的期待与爱。
设计意图:通过亲子沟通的实际案例,运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和替身技术,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表达出面对亲子冲突时的感受,帮助学生体会父母言行背后的期待与爱。
四、小组合作:探讨亲子沟通方法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父母沟通?请在组内讨论。
学生讨论,每组派1名代表发言。
学生1:我们与父母沟通时要注意语气,要有礼貌,不要对父母大声喊叫或发脾气。
学生2:我们会尽量选择父母情绪平静或是开心的时候进行沟通。
学生3:如果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写信、发微信或QQ 聊天等方式与父母沟通。
学生4:如果与父母沟通困难,我们要学会主动求助,可以请长辈、亲戚、老师等外援。
学生5:大家可以尝试运用“我信息表达法”,首先描述一下事件,其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期待。
教师:除以上方法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沟通方法。我们课后可以不断去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寻找向父母表达感受时恰当的沟通方法。
五、活动结束:积极应用沟通方法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沟通无处不在,除了与父母沟通,我们还会与谁沟通呢?其实,无论我们与老师、同学还是邻居沟通,这些方法都是适用的。当你与他人沟通时,请记得用今天学过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基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的。因此,这节课很受学生欢迎,体现了“心理课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地梳理和升华课堂生成的内容。本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体会父母言行背后的爱与期待,笔者运用家庭纽扣图以及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和替身技术,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父母的爱。
本课的不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笔者不能让学生现场演练课上寻找到的亲子沟通方法。如果将课时调整为2 课时,在教学中加上“练一练”环节,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对亲子沟通的方法进行充分练习,课堂效果会更好。
【点评】
亲子沟通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常见主题。这节课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生活,聚焦本校学生的亲子沟通特点,其精彩之处在于运用多种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具象方式,很好地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课前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授课教师对学生亲子沟通中的困惑和主要矛盾点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在导入环节,授课教师运用分析课前调查结果的方式,直接切入主题,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在热身环节,呈现了小琪同学的家庭纽扣图,直观、亲切地展现了家庭纽扣图的摆放方法和蕴含的情感,对学生展现自己真实的家庭关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问题解决环节,引导学生摆放家庭纽扣图,觉察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状态;选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演一演”,呈现出与父母的“小矛盾”。最后,小组讨论寻找锦囊妙计,解决这些“小矛盾”,使得家庭关系更和谐。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投入课堂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引发学生的感悟。
当教师把学生放到课堂中央的时候,课堂安全、接纳、温暖、尊重的团体气氛会推动整个过程聚焦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团体之间也会呈现出民主、平等、合作的互动关系。
另外,建议授课教师特别关注特殊家庭儿童,可以把跟“父母”交流改为跟“家人”交流等,也可以适当布置拓展作业,增加课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沟通理念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