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数学情景与问题教学体会探讨

2022-11-19蔡燕询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法情境农村

蔡燕询

(福建省云霄第四中学 福建 云霄 363300)

高中数学具有内容宠杂、知识难度大的特征,到了这一时期想要学好数学无法只通过努力和刷题实现,学生必须深刻领悟知识的内涵,掌握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形成学科思维模式,具备优秀的习惯和学科品质,才可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教学,不能只关注于知识技能本身,而是要关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不能只依靠教师的灌输来实现,必须使学生在应用情境中感知,在自主思考中领悟。从而使学生真正内化这些学科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考试成绩。但是农村的高中数学教学,在教育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缺少教学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适应性上也存在着不足,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促进教学改革的实现。

1.农村高中数学情境与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应用率不高。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在农村高中数学的应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缺乏教学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依然采取讲授式教学法,由教师单向向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保障教学进度,使知识的传输过程较为流畅,更大程度地保障知识的量和范围,但忽略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接收效果无法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进度记笔记,接收知识内容,模仿应用知识,却缺少对知识的深度的思考。偶尔教师想与学生互动一下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却因为习惯了接收式思维,无法发散性思考,无法突破性回答,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长此以往后就陷入了一种死循环,只能通过接收——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种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至于最终效果如何,要看学生投入了多少精力,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自身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素质如何。

倒也不是农村高中数学教师不想利用创设情境、问题导学等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只是这一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因素的全面配合。教师教育理念、教师专业水平、学生适应性、教学考评模式、家长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哪一方面存在着障碍都会影响教学改革的成功推进。高中阶段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有多少家长抱着殷切的希望,有多少寒门学子寄予了无限的厚望,期盼着能在高考中考得好成绩,从此改变人生的命运,无疑对于高考来说考试成绩仍然高于一切。但教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磨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一切都面临着风险与机遇的双重挑战,使得教师不敢贸然推进,万一效果不显著甚至成绩不如从前,学子们的寒窗苦读岂不付诸东流。这种改革创新勇气和自信的缺乏,导致了情景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率不高。

1.2 效果不显著。除了应用率不高外,情境和问题教学法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也不显著。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适应性不足。情境和问题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学习[1]。它需要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具有科学性,既可以塑造学生的学科思维,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需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自主的参与、思考与探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和品质。显然在农村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适应力都相对较低,于是就导致应用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时效果不显著,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进。

部分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知识的传输,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时,对于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没有从学生的视角、思维能力水平、实际学情来设计问题,而是从知识本位角度来进行问题的设计。这样就导致教师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应该会的知识内容、可以解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却无法独立完成,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学习无法实现,还削减了学生的自信心。部分教师在情境与问题教学中,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较弱,由于习惯了教师唱主角的讲述方式,对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展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缺乏把控力,在流程安排上、时间控制上、学生学情掌控上、课堂氛围营造上、指导及时性上、小组学习评价上等都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单向输出,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其他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在实施中,对学习现场的把控力不足。而学生同样存在着不适应性,长期以来形成的接收型认知思维,一旦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学生无所适从。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过往的学习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但由于农村学生听话、胆小、认死学,不敢向教师质疑和提问,缺乏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学科知识体系的漏洞根本没有完善,后面的学习又受前面基础的影响,越学越困难。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各方面素养缺乏足够的了解,划分的学习小组也不够科学,使得学习小组在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能力,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种种因素最终导致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显著,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推进。

2.农村高中数学情境与问题教学的改善策略

2.1 建设农村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如今情景创设与问题导学早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手段,城市高中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切实的成果。学校方面要对农村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建设,使其树立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信心和勇气,并对其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使其可以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推进情境与问题教学法。

2.1.1 学校方面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使广大师生和家长都认知到素质教育的先进性和必要性。通过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使家长和师生共聚一堂,对本校的数学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高考题型变化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对学生为主体的情境与问题教学法的优越性进行解析。使师生、家长、学校达成教育共识,共同认知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共同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而为教师应用情境与问题教学法,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信心和勇气,从而解决情境与问题教学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率不高的问题。

2.1.2 学校方面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素养支撑,让农村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学习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教学改革经验[2]。学校方面要重视农村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虽然高中的教学压力较大,但要合理安排时间使教师有机会去参加专业的学习活动。在安排教师去学习时,一定要做好提前的沟通工作,要保障培训的内容是教师需要的内容,且确实有先进的经验传授,否则就是对师生宝贵时间的浪费。除了培训教育外,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去优秀的学校学习成功经验,让农村高中数学教师去到城市高中学习。旁听城市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学习其在利用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时,是如何对教学现场进行把控的,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的。使农村高中数学教师在与城市高中数学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中,获取到有益的工作经验,并把自身在教学实施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寻求经验上的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要为本校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便利条件,把高中数学教师安排在同一个办公室,为其学术上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创造便利条件。鼓励教师对自己每节课在情境与问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反思出的不足等记录并分享,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总之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情境与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提供师资力量方面的保障,提升其应用效果。

2.2 营造适宜的情境与问题教学氛围。情境与问题教学法在实施中对课堂氛围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其本质是对教师本位、知识本位的一种颠覆,课堂氛围就要迎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情境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2.2.1 课堂氛围要活跃宽松。既然不再是教师一言堂,那么学生就要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形式来实现对问题的探究,如果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提出了讨论问题,学生们不积极发言,那么课堂教学就会陷入较为尴尬的氛围。如果教师此时还一味强调课堂纪律,保持严肃的气场,就会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学生不敢自由的质疑和表达,思维就得不到发散和发展,质疑和探究就无法充分的开展,情境与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就受到了影响。因此在实施情境与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的学习兴趣。

2.2.2 师生关系要融洽平等。在以问题情境为主导的自主学习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情,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足够的了解,才便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来划分问题讨论小组,要依据学情来设计讨论问题和创设情境。而学生的学情并非只是考试成绩,还需要教师在课内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建设师生关系,强化对学生的了解,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在开展情境与问题教学时,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跃表达自身个性化的观点和意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情境的有效创设与问题的合理引导。前面两点都是准备工作,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教学情境和引导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使情境与问题教学法产生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

2.3.1 情境的创设要有效[3]。情境的创设要迎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要具有趣味性、悬疑性、探究性,以便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产生好奇心,想要进行探究活动。要紧扣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且情境本身切合生活的实际需求,有益于建构起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情境的创设方式要灵活且新颖,对于多媒体情境、实践情境、教具情境等进行灵活的利用,尤其是多媒体情境,对于线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灵活利用,为学生创造直观、趣味、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映射与函数》的教学中,对于“映射”这个概念的解析,教师可以引入人对事物的命名、人的各种笔名、绰号、学名、乳名等应用情境,来对“映射”的概念进行解析,强化对抽象概念的解析,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既有经验来理解新知。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情境和问题情境,对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映射”产生误解的图形、问题一一呈现,使学生通过对图形和问题的判断和探究,深化对于“映射”这一概念的理解。

2.3.2 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控制好问题设计的难度,在旧知和既有经验的基础上来发展学生的新知和学习经验。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获取到新的知识和经验,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视角,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问题要具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便于学生对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进行适应,二是便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把复杂的问题拆解为几个问题,使学生在各个小问题的引导下,逐步突破,递进式上升,既可以帮助学生适应自主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以学生为主教学模式的改革。

2.3.3 把控好实施过程。在实施情境与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把控好教学现场,提高自身的控场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为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讨论留足时间,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自主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关注学生在问题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并收集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评价环节做出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结束语

高中是教育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体系中分数不再是惟一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势必要创新发展。一味的采用讲述式教学法,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效果和学习能力,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认知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应用情境与问题教学法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在积极应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问题与情境教学法的适应力,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和情境创设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强化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