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讨

2022-11-19朱小培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理念生活化

朱小培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 江苏 如皋 226500)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生活,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源自于生活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降低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难度,促使语文课堂可以变得更加有趣,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生活化理念的培养,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身份,带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并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1.语文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1.1 与生活经历的联系。生活经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的常用方式之一,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识越广,经历的事情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所学到的知识就越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阅历都不够丰富,所以需要教师的带领,可以通过讲故事之类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还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有趣故事记录下来。所以生活经历与语文学科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1.2 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作文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活动中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实践的经历也比较少,所以很多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家长的协作能够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学生对新鲜和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到知识,感受语文学科中的特殊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

2.生活化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众多领域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可以充分展现和提升学生的才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不会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枯燥感,反而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2.2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体验。语文知识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中,将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是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因为生活中有大量的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会在生活中得到验证,这样才能发挥好自身所学的知识,这显然是要在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才能获得,所以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利用好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拓展学生的体验形式,帮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不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

2.3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充满动力和热情,只有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兴趣的,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身心疲惫且无聊至极,反而不利于学生去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生活化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意愿。生活本就是有趣的,教师把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就相当于把有趣的生活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减少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2.4 有利于情景的再现。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所欠缺,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要尽可能地可能地把知识具体和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高效运用可以很好地很好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真实情景,再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把复杂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日常的生活情景中,将已经发生过的情景再现到学生面前,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2.5 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生的学习场所主要是局限在学校和家里,去外面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能够活动的地方也非常少,但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如果被局限在课本上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多分享和普及一些课外拓展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多了解和学习一些生活经验,从而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认识更多课外相关的知识,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树立更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6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一直处在主体的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生活就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践,从而学会全方位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投身大自然的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去接触社会自然,通过自身的参与使学生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亲身感受更能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运用能力。

3.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3.1 深刻认识生活化理念,明白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写作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生活体验,并不是把文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就叫做写作,写作的文章应该是写作者内心最真实地感受和想法,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很多名人的作品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更重要的应该是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是他们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思考,对外界事物的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正是在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才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和强烈的情感,这是值得学生去学习的,要深刻认识生活化理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让学生找出文中是如何描写秋天的雨?为什么这样形容?这样形容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思路和答案。这是一篇对自然现象描写的课文,想要告诉学生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所展现出来的是秋天这个季节,只是借着雨来展开。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秋天,而不是只认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深刻认识生活化理念的重要性,对于语文学习的帮助。把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到教学中,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够明白生活的道理。

3.2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含了各个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当然是对于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介绍。需要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多多思考和分析,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不同的生活化元素,把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思考。将各种不同的生活化元素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丰富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观察生活,在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牛和鹅”的时候,这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在观看之后可以加深对牛和鹅的印象,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课文中所说的牛怕人而鹅不怕人是什么原理。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起来,对牛和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原来对牛和鹅的印象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外内容。学生在了解牛的眼中人是比自己大的,所以才害怕人,而鹅刚好相反,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时,也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

3.3 在实践中感受生活化理念。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而缺少课外实践,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和感受,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如果只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内容上,那么会让学生感觉单调且无聊,很难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确立好自己教学的目标,把文中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再与课外元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先了解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教师再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带学生去真实的体验植树的过程,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植树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方法有和不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有了动手锻炼的机会,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植树的理解,从而能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4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活情境的再现。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小学生的想法与实际经历的有很大距离,生活经历和经验也较少,所以很多时候都难以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形式,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共鸣。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加仔细的去观察,情境的再现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沙滩上的童话”的时候,可以找一些与此相关的视频和资料进行播放,在认真观看的过程中把自己带入到那个情境中,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样做?如果自己身处其中能否和他们一样?把课外中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动画,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更为直观,更难够带动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的形式可以把课文中描述的故事展现出来,学生仿佛身处在那个情境中,感受到那群孩子的快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情境的再现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兴趣,对课文知识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5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文中的生活。很多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无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有些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是学生经常接触且能够常常见到的,但是学生又总是会忽略。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仔细地观察,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查阅课文相关的资料,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熟悉的生活现象,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桥”的时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和走过的桥有很多,但是他们却没有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去观察桥的特点。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描写洪水、雨和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展现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试着去了解观察的桥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在了解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课文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上,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去观察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3.6 作业的布置更加生活化。课外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完成作业,教师布置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能够加强生活化理念的运用。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要设置更多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仔细观察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更具生活化的作业可以拉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认知感受生活并学到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这样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常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多样。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去了解大自然,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带领学生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大自然,在课下走进自然中去感受,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同时也能够投入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去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可以拓宽学生视野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外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生活中也处处需要用到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理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把生活引入到课堂学习的同时也要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学习。小学语文生活化理念的培养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理念生活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