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砭刮痧治疗瘿病的理论探讨

2022-11-19涂玉洁燕树勋万红赵梦李春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7期
关键词:气滞刮痧经络

涂玉洁,燕树勋,万红,赵梦,李春光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河南工作站,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说文解字》曰: “瘿,颈瘤也,从病婴音”。瘿病又名瘿瘤,影袋,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且结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1],是甲状腺类疾病的总称。西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常以临床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可接受人群有限。刮痧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简便效廉,是指使用不同材质的刮痧工具,借助刮痧介质,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后,沿着经络循行或者根据病情等在机体表面进行反复刮拭,刮拭后皮肤表面往往会出现点状或者块状出血样的充血性改变—“痧”,操作者可通过“痧象”进一步辩证与判断病情,是一种耗材少,毒副作用小的绿色疗法,属于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李氏在传统刮痧基础理论上,坚持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出李氏砭法独有的理论体系[2],并不断改良器具、手法,创造性提出了极具特色的铜砭刮痧疗法,在治疗包括瘿病等其他疾病方面临床效果显著[3,4],但却缺少相关瘿病的理论探讨研究。现便从瘿病的病因病机、铜砭刮痧的特点与铜砭刮痧治疗瘿病的理论依据等方面展开探讨。

1 瘿病病因病机

瘿病按脏腑分可分为气瘿、石瘿、肉瘿、筋瘿及血瘿。《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坚硬不可移者曰石瘿……随喜怒消长者曰气瘿”。引起瘿病的因素很多,历代医家普遍认为瘿病主要是与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及地理环境有关,也有部分关于体质因素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曰:“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搏颈下而成之,指出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与水土失宜。《吕氏春秋·尽数篇》曰“轻水所,多颓与瘿人”,指出瘿病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气瘿,即俗称的“大脖子”病,就常见于离海较远的高原地区,相当于西医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在体质研究中也表明,体质在瘿病的发病中相关性较高[5,6]。

1.1 气滞是瘿病发病的关键

宋·严用和《济生方·瘿瘤论治》曰 :“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也。”强调七情内伤是本病的重要因素。《诸病源候论》曰:“气瘿之状……气结所致也”。情志失调,喜怒不节,或忧思过度,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久则肝郁乘脾,肝脾不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聚为痰,又可致肺失宣降,水液内停,痰饮内生,气滞、痰凝壅滞于颈前而发为瘿病,比如常见的气瘿。

1.2 痰浊是瘿病发生的基础

《丹溪心法》曰:“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指出“所有瘿、瘤都应该属于一种病,其病机为痰气结成”。脾为生痰之源。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或饮食失调、水土失宜又或是感受外邪导致体质虚弱等,久则都可脾胃运化受损,津液输布失调,痰浊内生,痰凝成核,又阻滞气机,疾病日久血脉淤滞于颈部而成瘿病。如肉瘿。若肝郁胃热,积热上壅,热灼津液,炼液为痰,痰火凝结于颈前,发为瘿病,如瘿痈[7]。

1.3 瘀血既是瘿病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

《外科正宗》指出:“ 瘿瘤之证,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浊而成。气滞、痰浊阻滞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而成血瘀。《灵枢·刺节真邪》中曰:“有所结,气归之……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气滞日久,痰瘀互结于颈前,形成癥结,发为瘿瘤,如石瘿等。

综上,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于项前,发为瘿病。气、痰、瘀是瘿病的关键因素[8]。在治疗瘿病上,需要理气结郁、化痰软坚、消瘿散结兼活血化瘀。传统医学认为,刮痧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及散结消肿的作用。李氏在普通刮痧的基础上,独创了立足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以经络理论和全息理论为基础,具有选材特殊、刮法讲究以及更强的局部渗透作用的铜砭刮痧。

2 铜砭刮痧的特点

2.1 器具特殊

传统刮痧不仅能够通过刮拭皮部直接散开皮下浅表瘀血,破坏皮下堆积的病理产物,而且能够疏通经络,推动气血运行[9]。与传统的刮痧板不同的是,铜砭刮痧的刮板由黄铜所制。黄铜传导性较好,具有导热快、散热慢的特点,使用黄铜刮痧时能使刮拭部位的温度升高及入脉的气温度加高,有利于化解瘀结,达到更好效果。研究表明,铜砭刮痧区与非刮痧区相比,即刻血流值高1倍以上,温度升高1.5℃左右[10]。此外,黄铜质重势沉,铜砭的版型又设计合理,握感好。刮者如握虎符,省力而不减效果,又更方便刮痧。铜板的刃口打磨的具有渗透力但又不失圆润,既能轻易出痧,又体感舒适,易于被患者接受。操作者使用铜砭刮痧板大到胸背,小到骨缝关节处及经络循环的穴位上都能进行旋转,穿透力也更强,这就有助于把患者的气通达更深的部位,让力自然渗透入皮肤肌肉,增强疗效。临床使用铜砭刮痧在治疗慢阻肺及癌痛方面效果显著[11,12]。除此之外,黄铜还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13],这可以进一步增强驱邪之疗效。

2.2 手法讲究

铜砭刮痧强调操作者使用铜砭刮痧时要达到徐而和,人砭合一,即操作者、被刮者和手握的铜砭要合而为一,注重柔和深透疏通之法,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的方式,使缓缓以入谷气而不伤正气[14]。气有余,便生火,气不及,则疗效差。研究表明[15],刮痧手法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受到影响血管的深度,速度决定了受压迫血液的流速。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刮痧者要心平气和,沉肩,脚分开而站,挺身,气沉丹田,手自然放松,握稳刮痧板,利用手臂力量刮痧,并时时观察、实时询问被刮者的感受,并根据经络和穴位的特点来调整刮痧板的力度和角度,严格把握刮痧的角度、力度、速度,不徐不疾,不快不慢,徐徐入里,由一个穴位到整条经络,在关节及体表凹陷区,还会进行磨刮,这样就将点刮、线刮以及磨刮法等很好的相结合,达到透皮入骨,直至刮透,引痧而出,四井排毒的目的。

3 铜砭刮痧治疗瘿病的理论依据

3.1 调节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瘿病患者伴见颈部肿大时,内部脏腑已发生病变。笔者梳理医家关于此病的论述,大多认为瘿病在临床的脏腑主要涉及肝、脾、心,病理变化主要为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灵枢·九宫八风》曰:形乐志乐,病生于内,治之以针石。”因此瘿病虽主要病位在颈,但其根本在于整体不和。铜砭刮痧以整体论、生物全息胚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调节,不仅仅是只针对该部位进行刮痧,对其对侧及相关经脉也进行统一治疗,其期达到气顺,痰消,瘀除的目的。在操作时,李氏铜砭刮痧要求刮痧的范围相比于普通刮痧的范围要更广。一般将背部整刮作为治疗的基础。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可调节阳经气血,调动一身之阳;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能够与督脉在一起共同形成人体的天然屏障,协力助阳气,固正气。因此,该法不仅能消除瘿病所致的颈前肿大,缓解瘿病所致的疼痛,更能调整全身,达到治疗和预防瘿病等多种疾病的目的。

3.2 疏通经络

瘿病发于颈喉两侧,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最多见,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胃经等的异常[16]。在辨证治疗时,要结合病位的经络所属。瘿病病位——甲状腺(颈部喉咙),属于多条经脉循行所过。手少阴心经,其分支挟食道上行至咽连于目系;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咽上上腭与鼻相通的部位);任督二脉系肝肾,肝肾亦循喉咙。经络是神经组织间的功能活动的表现[17]。《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些都指出了治疗疾病要通过调畅经脉来进行。经脉不通,则百病由生。此外,《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阐述了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区,也是络脉之气的布散区[18]。皮部正是铜砭刮痧直接作用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气血的外在反应部位。络脉是十二经脉在浅表的分支,分布于机表,起着沟通表里经、通调营卫、渗化津血等作用[19]。孙晶[20]等采用刮痧治疗瘿病,收效显著。如能应用取材与刮法特殊的铜砭刮痧,应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3 调畅气血

瘿病的基本病机就是气滞,痰凝与血瘀等壅滞于颈前。气为血之帅,气机阻滞,痰浊停聚,瘀血内生等不仅会引起颈部不适,全身的气血循行都会受到影响,继而百病由生。治疗当以《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说:“疏其血气,另其调达,而致和平”。首先,铜砭刮痧以调理全身气机为首,调动人体的气血运动,并强调以“通”字立法,强调疏通经络,疏通气血。其次,铜砭刮痧以谿谷论为基础,刮痧范围较广,渗透力更强。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谷,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李氏刮痧要求穴位经络均要治疗到位,从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最后四井排毒。《素问·阳明脉解篇第三十》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手足四肢末端是气之大络,气血联络交汇之处。全身气血通畅,便可以调动身体之卫气,治已病的同时治未病。研究表明[21],刮痧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体免疫抗炎系统,改善血液微循环。刮痧出痧的现象可以影响到机体免疫力的调节,这也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中得到了证实[22]。这与中医学中的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的理论颇有相似之处。铜砭刮痧采用“徐而和”的手法,借助铜砭质沉重坠的渗透力,能够使气更深入,刮痧的面积也更广,故更能促进气血通畅,活血化瘀。

4 展望

铜砭刮痧取材特殊,手法讲究,能够使瘿病患者血通、气顺、痰消等,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治疗瘿病的目的。未来需要重视刮痧的作用机制研究,规范操作手法,并进一步增加对铜砭刮痧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气滞刮痧经络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易经》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