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摩擦力组员物理

孙 杰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每个组员都必须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事实证明,经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授课的学生,很少存在个人主义的行为,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意识都非常强。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却很难折断,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也需要团队合作,而新课改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便为学生的团队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1.科学开展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合作热情

为了可以全面地提升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水平,教师就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与标准、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状况,实现对合作学习内容的优化设计。要科学地把握合作学习时间以及学习难度,合理地设计问题,保证问题有着较强的研究价值,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合作学习模式,例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学习,另外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实验探究活动,可以组织小组共同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查找、归纳以及总结。通过丰富多彩的合作实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指导与引导学生提前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预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在坐公交车时,如果突然发生急刹车,人的身体会向前倾,请同学们分析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是什么,在哪些地方会使用摩擦力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现实中的实际现象对摩擦力进行分析与讨论,对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与归纳。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摩擦力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合作、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锻炼学生的物理素养。

2.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员分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在学习以前,教师要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要对每个组员的分工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与性格特点等,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优势互补。要充分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使得小祖划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使得每位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标而不懈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求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学习能力相对很差的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握液化与汽化的相关内涵,接下来,再将所掌握的内容讲给其他的小组成员听。对于每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为小组的其他成员解释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液化与汽化现象的基本原理。为不同能力水平的组员布置不同的任务,使得每位成员都能够利用个人的能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基于此,可以使其获得成就感,使其得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更好地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其物理核心素养。

3.科学转变师生角色,提升教学效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占据主导的地位,为学生灌输物理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在此过程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长时间以后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于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实现对课堂师生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教师要科学地转变师生的角色,能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接下来再开展合作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人们在看到周围事物时,如果其有着良好的物理思维,就可以借助于物理知识对事物的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学会对物理知识的预习与复习,要科学地理解与记忆物理符号,加强书写锻炼,强化其理解与记忆。比如,在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比较简单的概念,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于实验材料完成串联电路以及并联电路的实验操作,对电流的走向进行研究与探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连接电路,进而为其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白主要知识点是什么,从而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学习的主要方向以及目标有一个清晰地了解。教师在下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后,要帮助每个小组将主要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细分到每个小组组员的身上,再由小组中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让每个学生数都参与其中,才能让他们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地了解。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的实验中物理教师可以将任务进行平均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实际的任务在身,首先将每4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再将一定体积的液体分为四种不同的状态,如冰水、常温水、加热到50度的水、沸水,让每组的4个组员分别观察这四种温度的水的蒸发时间,并对蒸发时间进行记录以及排序,而后进行对比,看看哪一种温度下水蒸发的时间最短,以此类推分别观察不同温度、不同面积、不同空气流动状态下的水的蒸发时间,通过每一种状态的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又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学习《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时,将每4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同组的4名学生分别用同一质量同一体积的物体分别放入相同深度不同密度的液体以及相同密度不同深度的液体中所受的压强进行反复实验,并详细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而后对最终的实验数据在进行对比,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本次实验的最终结果。通过这样的小组分配学习,让每个组员都明确其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有将任务进行详细的明确和落实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避免出现小组中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实验,而其他组员无所事事,等到实验完成后,做实验的组员得出了实验结果也明白了原理,而其他未参与其中的组员却还是一无所知的状况。只有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组员的身上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才能让他们享受探索的乐趣,对物理知识才会有更深的了解,并且可以通过动手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5.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校可以举行物理团体竞赛,物理老师鼓励小组积极参加,提高小组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组员的体积荣誉感,从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应当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积极参与到小组的任务分配中,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为小组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这样一来,在小组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参与,并且有明确的分工,组员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发现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树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物理教师也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分为c组,学习能力一般的分为b组,学历能力强的分为a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abc三组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不一样的任务分配和学习目标的设置,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c组,让他们相互配合对摩擦力的产生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让组员们分别用同一物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同时进行滑动,并记录下滑动的距离,让他们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b组则可以在关于摩擦力产生的基础实验上要求他们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可以引导他们在同一滑动面上,用不同重量的同一物品进行滑动并观察滑动距离,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由于a组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较高,因此在他们完成b组实验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对摩擦力进行延伸探究,如摩擦力的作用等。

初中物理压力的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c组的学生了解压力的产生,以及压力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让c组的学生分别用不同质量的同一物体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并记录海绵的下陷数据,经过反复实验让c组的学生了解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而b组学生除了让他们知道,压力的产生以及影响压力的大小因素以外,可以让他们用同一物体在不同大小的受力面上进行实验,要求他们了解不同大小的受力面是否会对压力产生影响;a组学生可以在b组学生的实验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索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引导他们在实验中得出两者的关系结论。在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满足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体的要求,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对物理的知识点也都有了充分地了解,并且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教学需求,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6.选用实验型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率

近些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更加深化,而且也更加趋于实验化。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与操作,可以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然而,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进行解决,在此状况下,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基于此,发挥集体的力量。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内容时,在开展实验操作以前,教师要引导各个学习小组能够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个组员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行合作探究,在纸上写出猜想的结果。例如,液体的密度、物体形状与质量等,接下来再基于教师的科学引导与指导,各个小组成员利用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操作。教师要把学生的诸多猜想进行集合,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为各个合作小组划分任务,并且要验证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分析、概括与总结实验的结果,而且对科学、正确的猜想进行保留。学生要基于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与其他的小组对相关的结论进行共享、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讲解、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通过总结与验证后得出结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包括两种:一是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二是液体密度,进而引出相关的公式:F浮=G液=ρ液gV排。

7.选择科学的评价模式,提升评价效果

在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客观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教师要组织并且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与回忆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能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回忆、进行自我评价,找到个人在活动中存在的优势,在今后给予发扬,找到个人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进行修正与弥补。另外,要引导各个小组组员之间进行互评,通过互评的方式了解他人存在的优势,向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与借鉴。而且通过互评的方式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学生的闪光点以及不足,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在由于每个学生都融入了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每个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度,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是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相连的纽带。

猜你喜欢

摩擦力组员物理
留言板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自不量力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神奇的摩擦力
还是不错的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