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作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022-11-19钱宗高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层试题物理

钱宗高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陈集初级中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课后作业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应该有所创新。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又敏感的成长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意识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老师应善加引导,立足于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与实际学情,通过布置分层作业来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1.初中物理教学分层作业的重要性

1.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在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下,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作业进行分层,不仅遵守我国新课改,尊重学生个性的基本原则,同时完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每一名学生成长环境以及物理基础都存在着不同,因此,每个人身上都展现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其智力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不同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也有高有低,因此,初中生之间物理学习程度都不一样的。

部分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牢固的掌握,理解的也相对比较透彻,其自身物理基础就比较好,而有些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很难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的真正内涵,其自身的物理基础学习就相对比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初中物理课教学,不能采用传统布置作业的方法。传统布置作业的方法就是全班人写同一种作业。这样就可能出现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难度低,而基础差的学生觉得难度过大。只有一部分人真正是适合这样。因此,必须对物理作业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以及学生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性,设计出不同难度的物理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识,选择适宜自己难度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1.2 促进初中学生多元化思维模式。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以及物理知识上的发展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对作业内容以及作业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良,树立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1.3 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将分层作业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类型。传统的作业类型都是基于纸质材料,其内容上也多是摘抄物理知识的概念,或者是通过题海战术练习物理习题。这样的作业开展方式不仅缺乏高效性,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很难留下较深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丧失最基本的兴趣和热情。初中物理教师对物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在作业的开展形式上也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除了最基本的练习题以及抄写作业之外,还有实际性极强的作业需要学生根据生活实践完成实践作业。这样一来,也增加了学物理作业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同时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

2.初中物理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作业形式单调。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班上的每位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因此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很多老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布置大量重复、纸面形式的作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且这种“填鸭式”的作业,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学习水平。物理作业普遍存在“多而不精”的问题,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收获却十分有限,早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2.2 缺少育人价值。很长一段时间,老师在布置物理作业时,都尽可能的涉及更多的知识点。学生只是片面的掌握知识,但是却并不了解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也缺乏学习物理的方法与技巧。然而,新课改一再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科学态度、研究能力与思维逻辑。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但部分老师仍过分看重考试成绩,陷入应试教育的思维,布置作业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充分体现出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3.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高晓清提出:中小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延伸,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纽带,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布置作业绝不是一件简单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准确的把握学情,同时还与教学质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物理作业中依然存在形式与内容单一、题海战术、重数量而轻质量等问题。让学生无法在作业中获得乐趣,优等生有“过于简单”的感觉,而学困生甚至连顺利完成作业都无法做到。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作业内容,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尽管目前还没有“分层作业”的概念与内涵做出统一定义,但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分层作业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设计作业形式与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4.1 试题提问形式的分层。从学生物理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空题最多的题型有两种:一是计算题、二是简答题。主要原因是题目的文字太多,学生不愿意读题,尤其是阅读理解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弄清问题与条件的关系。在标准的中学物理试卷中,计算题所占比重很大,这也是处于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最容易丢分的题型,丢分原因集中在忘记公式、不会灵活运用公式、不会单位换算和指数运算等。要想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障碍,首先需要让学生牢记公式并学会举一反三。在设计作业时,老师可以采用“阶梯状”的问题设置模式,针对A层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提问跨度与考验思维能力的问题;B层学生的作业,应尽量加强前后问题的联系;C层学生的问题设计尽量详细,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降低思维难度。

比如,这样一道浮力计算题: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一个重5N的物体,当物体完全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没有碰到容器壁与容器底)时,测力计显示1.6N(g取10N/kg)。对A层学生,可以设计问题:①求物体密度;②把物体浸泡在另一种液体中,测力计显示2.4N,此时该物体的浮力是多少?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对于B层学生,可设计问题:①求物体在水中的浮力;②求物体的体积;③求物体的密度。

针对C层学生,可以细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求物体的质量;②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③求排开液体的体积;④求物体的体积;⑤求物体密度。

尽管与A、B层学生相比,C层学生需要做的题目更多,但思维难度却明显降低,细化问题后,更利于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对于A层学生,则更倾向于发展思维、独立思考,尽管题目数量最少,但解题的思维跨度更大。

4.2 试题呈现方式的分层。初中物理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设计题和实践题等几种。不同的题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设计题、计算题、实践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最高;填空题次之;选择题相对简单。所以,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设置不同的题型。

A层学生的作业,主要以设计题、实践题、计算题为主;B层学生则以填空题为主;多给C层学生布置选择题。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以电学题的设计为例,可以给A层学生布置实践题:构成手电筒的基本零部件有干电池、开关、弹簧、小灯泡、金属片等。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一个灯泡、一根导线、一节干电池做一个简易的“手电筒”,制作方法至少两种,要求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制作过程。

考虑到B层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不如A层,但也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也可以布置实践题,实验条件与A层相同,但只要求给出一种让小灯泡亮起的方式即可,同样要画图。

C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画图能力较差,老师可以用示意图的方式呈现试题内容,与文字描述相比,示意图更加直观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列出四种连接方式,让学生选出正确的能让灯泡亮起的答案。

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题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不同,老师不能只按照一个难度、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布置作业。也不能武断的评价作业做得好的就是能力强,作业做不好就是能力差。只要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了作业,就说明学生在进步,老师应该及时作出正向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

4.3 试题条件的分层。一道物理试题是由多个条件构成的,很多试题只需要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就能改变试题难度。还有一些试题,及时改变了条件,在难度上也基本没有变化,但作为平行练习,可以将这类试题安排给B层与C层学生,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种题型。那些改变条件就能增加难度的试题,更适合安排给A层学生,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试题:水平桌面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一个小黑点a。在白纸上放置一个半球形的玻璃砖,让a与球心O相互重合,从左侧斜上方透过玻璃砖观察a,则a的像处于____

A:在a的正上方;B:在a的正下方;C:在a的位置上;D:在a的右上方。

试题中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小黑点a和球心O相互重合;二是在左侧斜上方进行观察。因此,看到a的像的位置只与第一个条件有关,与第二个条件无关。可以把第一个条件改为“a在球心O的左侧”,或者“a在球心O的右侧”,以此来增加试题难度,更适合A层学生。还也可以把第二个条件改为“在右侧斜上方观察”,或者“在正上方观察”,尽管答案不变,但可以检验学生对试题本质的了解。

此外,老师还要注意一题多解,同一道物理题,分析的思维和角度不同,解法也不同。对于A层学生,尽量要求他们给出多种解题方法;C层学生只要能写出一种解题方法即可,尽量鼓励B层学生能够写出一种以上的解题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开拓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4.4 提高物理作业评价的多样性。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评价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确自身的不足,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在评价时,教师不能够盲目的将对错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一来,不仅无法通过作业对学生产生引导和激励作用,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再做一一寻找学生的亮点,比如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性,学生字体的工整性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不同的鼓励和引导。在批改作业时可以进行趣味性的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师也可以举行学生互评,家长点评得多种评价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拓展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思维,同时,也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相应的了解。

4.5 在物理作业形式设计方面进行合理分层。初中物理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分层的过程中,需要对物理作业的展开形式加强改革创新,实现物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帮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对物理所有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相应的作业形式,避免学生由于难度太大,遭受较大的打击,从而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作业形式,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基础,教师应对不同的作业类型和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对于物理课堂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书面性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以及概念推算出正确答案。而家庭作业教师则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内容,这让学生通过手动实践发现物理定律和物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作业是对传统物理作业的优化,同时也是对作业应然之意的理性回归,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的设计题目,精心的构思题型。分层作业的设计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的落实,并且阶段性的总结经验,评价教学效果,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分层试题物理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留言板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