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

2022-11-19张海燕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乡土教学活动资源

张海燕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学科目,不仅包括语文基础教学内容,更加包括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和语言技能。为了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拉近语文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教师则应当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就目前小学语文发展来看,学生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更多乡土资源,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更加熟悉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1.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乡土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地区历史、文化、风俗内容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以及学习认知,与之同时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丰富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在教育中接触乡土资源,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步生活化,认真贯彻小学。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以此来对教学中不完整或者有缺陷的部分加以补充和弥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稳定地展开和进行。而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无疑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范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善了小学语文单纯依靠课本的教学现状。

同时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赋予教材更多的故乡情怀,让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到家乡的发展现状,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学生可以通过乡土资源养成爱国爱家乡的良好学习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乡土文化和人文风情,增强学生的社会阅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不仅限于教材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可以在乡土文化中获得有效的拓展与提高。

2.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正在不断提升,但目前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广大教师在乡土资源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在乡土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点教学原则。

2.1 科学选择乡土教育资源。我国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乡土资源在不同地区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去选择乡土教育资源,教师不能够站在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判断,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来进行选择,这样学生就能够站在个人生活的角度去对乡土资源加以探索,再结合个人语文学习知识来完善知识结构。

2.2 教学资源的利用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饱含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来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深度。而乡土资源的选择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以及乡土资源的独特魅力,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特点的儿童玩具,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玩具来展开乡土文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知识的掌握深度。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的应用方向

3.1 基于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大量与学生世界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课文中包含了作者对于家乡或者故乡人文特点的向往与喜爱。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这一特征,将乡土文化融入其中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认知与理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以《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紧接着话题一转,描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犹如世外桃源。在结尾直抒胸臆通过“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之情。其文章主要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美景的向往,为了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作者对于家乡的喜爱以及深深的乡愁,教师就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乡土资源或者美丽风景作为教学素材,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收集本地丰富有趣的人文景观或者美丽风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场景,这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概念将会更加深入全面,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唤起学生对于家乡的理解,在大部分小学生实际生活中,学生并未对自己的家乡拥有良好的感知,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让学生唤起对家乡的喜爱。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带自己去的哪些地方,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和风景有哪些?”以此来勾引出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和经历,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语文课文的独特魅力。

3.2 利用乡土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活动只是依靠课本内容来加以建设,而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构建全新且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拥有全面地了解和更为深入的吸收,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乡土资源带入课堂。

例如,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建设一些远足或郊游活动,带领学生从课堂中走到户外,在实践中积累语文学习素材。以咏柳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负面情感,其主要原因是古诗词用语用句相对内敛,学生的日常语言习惯与古诗词也有极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难度较高,此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感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去观察柳树的形态和特征。随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柳树的特点,有的学生会说柳叶的树叶非常细很精致,就像剪刀裁剪出来的一样,而有的学生会说柳树的枝条很茂盛,犹如人的头发一样。此时学生就已经了解了古诗词的描写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刚刚所提出的思想建设来为学生对古诗词加以解读,这样就站在学生的个人理解上来展开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认识。

以《江南(汉乐府)》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汉乐府》故事,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境。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描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境。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很容易使得学生心情愉悦,便于陶冶低年级学生的情操。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词语、句子以及语言的感悟很少,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对古诗的韵律及故事描述的意境不能很好地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发力求将知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在学习中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古诗意境。邀请学生欣赏家乡在夏天时荷塘里的景象,让学生实际地感受到夏天荷塘的美景,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塘中的景象,再与诗歌中的景象进行对比,进而加强学生对古诗含义的了解与掌握,也能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加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 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资源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来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过程中,将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属于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农村地区去观察乡土资源,认识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以小学语文游记类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真实带领学生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让学生来到城市周边的村庄中去感受田野树木和花朵的别样风情。这样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和自我感悟,将会在作文中表达出个人思想情感,提高作文写作质量。再例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有哪些路开满了鲜花,并且让学生利用家长的手机拍摄下来发给教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分享学生的摄影内容,由于学生所分享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将会提升学生主动表达和主动抒发情感的冲动,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达个人观点,合理应用乡土资源将会实现学生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3.4 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进一步增强乡土资源教学功能。在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的掌握程度认知有所不足,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主动与学生展开沟通互动。让学生可以反馈自己在乡土资源影响下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来调整教学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个性化难题。真正利用乡土资源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教学水平的提高。

4.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4.1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想要将乡土资源有效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乡土意识。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而且对自己的家乡及其文化也没有过多的认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详图意识,让学生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就积累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没,懂得乡土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与此同时,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达到反效果。所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拉近语文课程教学与乡土资源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家乡的资源文化。《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风光、文化习俗和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等都可以作为乡土资源加入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以《秦兵马俑》的教学为例。秦兵马俑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而课文《秦兵马俑》用详细的数据让读者感受了兵马俑规模的宏大,又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变现了不同种类兵马俑的不同色彩,彰显了其个性鲜明的特点。在这篇文章中既有说明描述性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想象。在课前教师就可以提前组织学生一同去参观兵马俑坑,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兵马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提前查找关于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对兵马俑有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分享,使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感知身边乡土资源的神奇,从而形成良好的乡土意识。

4.2 开发乡土资源,进行探索式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将文字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教学放在教学中的主要位置,对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没有进行有效地融合,没有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发乡土资源,以乡土资源相结合为学生设计探索性的学习内容。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宿迁市的乡土资源和学生的兴趣方向,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城镇、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对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有个更加深入地了解,让学生将调查的内容文字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享。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和美人虞姬的故乡,是知名的水乡、酒都、绿海和花城,被乾隆皇帝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打造西楚文化之都、河湖体验之都、白酒品鉴之都、生态休闲之都“四大旅游名片”。宿迁市有许多乡土资源都能加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区内文化底蕴深厚,含有丰富的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渔家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刘少奇、陈毅、彭雪枫等人物都在此地战斗生活过。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含200余种珍稀鸟类。在教学《陈毅读书》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成后结合乡土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提前让学生搜寻陈毅元帅在洪泽湖湿地公园生活的故事,让学生在对陈毅元帅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本地乡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

结束语

总之,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成为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需要合理引入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真正实现利用销售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

猜你喜欢

乡土教学活动资源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江澜新潮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我给资源分分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乡土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