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影响的研究*

2022-11-19陈兰兰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情感幼儿

陈兰兰

(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幼儿园 福建 大田 366100)

于近年来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人民群众在追求生活发展的同时,也日益转向与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此期间,我们需要利用传统文化来开展这项教育,这样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让社会变得更为和谐。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国家的技术和经济也会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前幼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对此,就需要加教师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

1.利用节日教育活动,帮幼儿形成传统美德意识

传统的民族通俗节日作为特殊的社会性活动,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代表着我国民族美德的千年传承。现代社会由于网络的发达,多元文化大行其道。如斯冲击下,我们不能忘却传统民俗的传承价值。从校园和家庭开始,老师与家长需要耳濡目染,让幼儿沉浸在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氛围中,与此同时强化其道德意识。

自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为世界所熟知。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晶,是季节更替的特色时间节点。把节气文化引入幼教领域,可以潜移默化的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渗透进孩子的内心。如把秋分作为切入点,可以结合中秋节。教师在幼儿园里组织小朋友观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等视频,玩猜字谜游戏,一起分享月饼、一起赏月,制作水果拼盘,等等。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引领幼儿的思路,让他们了解到,二十四节气中有不少知识都是农民伯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感受我国民族文化之丰富,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乐在其中,悟在其中。同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活动,籍此活络亲子感情,减少代沟。

通过节气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举办主题活动,置儿童于特定情境中,可以让幼儿得以收获民族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良性熏陶,了解节气的名称及来历,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实现个性化发展,存在家庭参与,也能促进情感连接。

2.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调查显示,在孩子们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对此,仅仅依靠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让家长得以配合和支持。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家长融入到幼儿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讲座的方式推动家校互动平台的建立,进一步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校讯通、家长信箱、家园联系栏等各种方式搭建家园相互交流的平台。例如,在春节前夕,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家长也可以为幼儿们去搜集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以及一些春联来供区域活动使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一同参与到幼儿园所举办的传统节日活动中,进一步让家长能够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教育的价值,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于幼儿传统节日教育的认知。

3.活动策划要凸显节日的特点,体现节日特色

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节日的基本情况,选择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能够从不同的活动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并尽可能地找到幼儿园活动与在家里过节时的不同之处。

音乐和表演是渲染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快速、全面地掌握传统活动的内容。因此,在设计幼儿园互动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以音乐作为活动的铺垫,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把情感艺术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在鲜明的节奏中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不仅如此,表演形式的设计也要符合幼儿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设计表演形式,只有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才会让幼儿有真情实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时,教师必须做好有效策划,并融合家长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幼儿和家长共同准备、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实现亲子间关系的升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幼儿园活动凸显出更加明确的意义,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4.提高幼儿文化认知力,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诸多观念,同样需要革故鼎新。幼儿是中国新的一代,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者的重要使命。如若由于孩子在最关键的成长期间,缺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丧失原本应有的对传统节俗的理解,无疑会导致其缺失民族文化自豪感,造成文化断层。这无论对个人抑或是国家都极其不利。

民俗活动作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历史性传承,是每代人之间环环相扣传递的。因而在幼儿教育中,要借助教育让他们萌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丰沛情感。幼师们可以挑选一些具备强烈民族情感的节日来教化学生。比如进行“端午节”节日教育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从录像或投影上了解屈原,通过教师口述传说,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原来屈原是一位这么伟大的詩人”“我们长大了也要和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至于“清明节”就可以增加郊游环节,老师带着学生到革命英雄纪念馆去凭吊烈士先烈,在革命英雄纪念碑瞻仰先烈们,组织孩子亲手制作花圈并献花,给他们讲革命故事,从而使他们深切体会到军人的可爱可敬之处,感染他们的幼小心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便油然而生。

包含强烈民族情感的节日诸如中秋节、重阳节等,完全可以被教师有机的利用,对儿童们进行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幼师需要通过趣味的教学内容,介绍传统节庆文化的宏大背景和瑰丽传说,为学生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魅力,增进幼儿的精神素养,让幼儿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5.引导幼儿讨论,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在幼儿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幼儿本身的主体意识发挥,保障幼儿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出来。在以往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直接灌输给幼儿,幼儿缺乏了自主的思考,导致情感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下降,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幼儿情感教育。因此,为了提升幼儿情感教育的质量,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出自主的空间,引导幼儿讨论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例如,当幼儿教师利用“中秋节”这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情感教育时,幼儿教师可以先对幼儿进行提问:“小朋友们,大家在中秋节这一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会回答吃月饼、赏月等。随后教师提问:“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中国人会在一起赏月,大家觉得月亮象征了什么?”幼儿教师并没有直接将中秋节的精神内涵灌输给幼儿,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讨论。最后,幼儿可以总结出“团圆”等情感教育的内容,使情感教育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6.开展讨论课堂,给予正确引导

幼儿阶段的学生是非常活泼好动的,而且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学习也是充满着好奇心的,教师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紧紧的抓住幼儿学生的这一特性,开展讨论式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讨论课程中,进而培育学生良好的价值导向。比如说教师在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就“清明节”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生、死的价值”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开展讨论。比如教师可以生命的价值为中心话题,教师可以学生去讨论生命的涵义,以及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自杀现象。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深入表达过程中不断的去探究自己的内心,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对生命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这一时期也要对学生的讨论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7.创设情境,带领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处在萌芽阶段,因此,他们很难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而这个时候,创设相关的情境来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熏陶,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要想使传统节日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在通过情境带领幼儿体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积极融入情境中,使幼儿对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内涵及不同地区过节的风俗有初步的了解。

在环境建设中,幼儿园也应充分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其中,让幼儿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结合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不同表现形式,对教室进行布置,在布置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信息,体现传统节日的主题,进而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等,在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内,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绘画,如画龙舟、粽子等一系列与端午节相关的事物,并张贴在教室中,还可以让幼儿戴五色丝线,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8.抓住教育契机,自然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传统文化节日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年年重复的特点。因此,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进一步优化传统节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生动、新颖、有趣,以适应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充分满足儿童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清明节,过去最常见的习俗就是祭祖扫墓,这些活动一般都是父母带着年幼的幼儿进行的。相对于其他节日,人们对清明节比较害羞,似乎清明节的纪念活动并不多。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清明节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很多活动。比如在晨谈环节,幼儿可以通过对话知道,清明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化节。清明前一天被称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著名历史人物介子而引入的。在这一天,古代人一般吃冷的食物而不是热的食物。大班的幼儿园小朋友也可以通过《清明》这首诗扩大阅读范围,积累与清明节相关的节气、谚语、诗词和警句,了解我们的清明和我们的农耕文明。在饭前饭后的过渡时期,老师和幼儿们可以一起讲解和分享与节日相关的民间故事,从而唤起幼儿们对中国节日的热爱。在户外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和幼儿一起去户外追寻春天的气息,还可以在户外人物写生、荡秋千、放风筝、打报纸球的蹴鞠游戏中,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向往。还可以组织大班儿童欣赏革命英雄烈士的故事,制作花圈,献给革命烈士,培养他们对英雄的敬仰和爱国主义精神。

9.围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整合五大领域课程

国内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我们把五大教育领域的教学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相互融合渗透和有机融合的模式教学,让广大儿童充分深入地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教育文化的五大内涵,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教育文化的内涵。

例如,由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取意而来的大型主题教学活动“放风筝”中,教师们将五大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全程渗透式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师创意开展美术风筝工艺的活动中,老师会邀请一些民间艺人来动手制作风筝,让这些小朋友充分了解风筝这种具有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手工艺制作的独特魅力,并让这些民间艺人老师教孩子们如何动手制作风筝;教师画出风筝上各种图案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效率地提高了他们美术绘画创作兴趣和艺术想象表达能力。在这次的语言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开展了“诵读古诗”精彩的语言教学活动,并为幼儿精心组织。从古往今来,风筝一直深深的牵动着许多古代诗人心生无限情愫,成为大家争相欣赏和吟咏的最佳音乐题材。古诗文本应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在开展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每位教师都进行一首经典古诗课,是我们学校开展弘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宝贵历史财富。

通过开展各种放飞小鸟和风筝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原理的“对称”已基本有了初步认识,渗透了有关健康教育科技教育领域的许多基础知识;在我们进行各种放飞小鸟和风筝的教育活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地努力奔跑时,还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丰富健康科学教育领域各学科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导”强调,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要让您的子女终生接受一个完全能充分体现人生学习和智力发展的整体性的学前教育。将五大知识领域五门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可使广大儿童真正从一个整体上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文化的五大核心价值内涵。

10.利用传统节日,培养爱国情感

教师在对幼儿传统文化培养中,对幼儿爱国情感培养是比较重要的,有的传统节日当中有民族情感的元素,如清明节以及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教师可通过对这些传统节日创新性利用,激发幼儿爱国意识,渗透爱国情感,这对促进幼儿形成爱国的观念有着积极意义。如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教师可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把屈原这一爱国人物通过口述以及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生动的讲述相关故事内容,让幼儿能够对历史人物产生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以及感染,从而丰富幼儿的爱国情感。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粽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将粽子的来历讲述给幼儿听,让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11.注重实践体验,增强民族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工作坊在课题研讨时,从幼儿情感、年龄特点、认知需求、学习特点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理解节日的不同情感传递方式,体验多元的风土人情,接纳节日的多元性,以及节日对促进认识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意义。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创设生动直观、轻松愉悦、积极向上、习俗丰富的教育环境。如清明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在主题为“缅怀追思+踏青探春”的活动中,缅怀先辈缅怀英烈,以传统美育为资源,在家园共育的驱动下,开展清明节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慎终追思,教育幼儿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再如分享小英雄的光荣事迹、表演小英雄故事、观看小英雄的影片等,以激发幼儿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请家长带幼儿踏青,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

12.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要想充分提升自我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在对幼儿进行相关的传统節日理论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结合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来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幼儿可以在不断地传统节日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为幼儿放映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介绍的动画视频。幼儿对于动画是非常感兴趣的,可以在一种直观的视频学习之下,增强自我对于传统节日知识的见解。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在清明节期间,进行集体的扫墓活动,去烈士陵园,感受相关的文化氛围,了解到革命先烈是如何的伟大。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在中秋节时期,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游戏实践活动,分享自己手工制作的月饼,集体赏月等等的活动。在不断的实践活动开展中,幼儿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更加深刻和全面,综合的学习能力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13.在传承节日中培养幼儿感恩精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家庭的团圆与美好格外重视,许多节日文化有团圆的内涵,如春节、中秋节等。尤其是我国的中秋佳节,更是被称为团圆节。在中秋节时,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在节日氛围中,团圆的人们会感到快乐,而不能够团圆的人们则会激发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例如,在中秋节这天,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有关团圆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嫦娥因为偷吃了仙药而飞天成仙,离开了后羿,从而与家人分开,嫦娥飞升后便觉得十分悔恨与伤感。从这个故事中,幼儿能够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关心自己的家人。教师再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积极与家人交流沟通,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重阳节到来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些感恩家人的活动任务,促使幼儿主动与家人进行沟通。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或者带领幼儿为家人做一些手工类的小礼品,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更好地感知重阳节的内涵,还能够加深幼儿对团聚的认知,进而培养幼儿的感恩精神。

结语

要想实现更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幼儿教育方面,幼儿园也就需要对自我教育做出不断地改善与调整。加强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知识的渗透,让幼儿在幼儿学习时期就了解到更多专业化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自我的教育做出不断地改善与调整,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来开展更加具体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幼儿道德教育成效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情感幼儿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