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玲:教学生学会感知爱

2022-11-19刘玉琴陈建军

新班主任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轩小文寄语

□本刊记者 刘玉琴 陈建军 魏 萌

松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崇文重教,姜家岭、永久村的“博士村”享誉湖北省内外。2019年以来,松滋市共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1600余次,该项目被中央文明办纳入全国首批100个重点推广项目库。

“四点半课堂”的初衷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教育,几经实践,逐渐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学生”的松滋诠释。“如何爱学生”,具体到松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演绎。湖北省第六届新锐班主任、松滋市实验中学教师彭玲认为,爱学生应该从“教学生学会感知爱”入手。

开学“三部曲”,师生快速产生情感联结

想要感觉到被爱,首先需要跟别人产生情感联结。

彭玲认为,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如果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师生之间就很容易建立起美好的情感联结。

开学第一课是最合适的抓手。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欢迎大家走进七(1)班。我们聚在一起是缘分,走在一起是温暖。未来三年,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来,大家互相击掌以示认同。”开学第一课,彭玲这样开场。孩子们腼腆一笑,带着一丝犹豫举起手,“啪”,第一声掌声响起,“啪啪啪”,零零落落的掌声跟上,直到击掌声汇成一片。

“热身运动”初见成效,彭玲继续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神秘的见面礼。”一听有礼物,孩子们更来劲了,小声嚷嚷:“哎呀,老师居然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呀!”前排一个胖胖的男孩大着胆子调皮地说:“是的,第一次见面,总得表示表示呀!”彭玲冲他一笑,说:“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红色的礼包袋,你们想先看哪个礼包袋中的礼物呢?”这下子教室里可炸开了锅,孩子们提高嗓门,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谁也不让谁。

眼看气氛已被调动起来,“早有预谋”的彭玲迅速打开左边的礼包袋向孩子们展示:“既然大家的意见不一致,那老师就给你们拿个主意呗!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一个礼物是一根金色的棒棒糖,寓意金秋九月,甜蜜开启。”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彭玲用棒棒糖在桌上摆出一个爱心造型,大声说:“老师希望大家在初中三年身体棒、学习棒、人品更棒!”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高兴地竖起大拇指高声齐呼:“棒!”彭玲因势利导:“当然,要想身体棒,你们这三年可要管住嘴,迈开腿。要想学习棒,你们就要变换适应,学会‘加减乘除’,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最后是人品棒,我们实中的校训是‘自主和谐,包容创新’,愿大家个个心灵美好、行为端正、明理笃行,希望三年后的你会以自己为傲!”

“耶”,孩子们完全放下了拘谨,不约而同地竖起了“V”字手势。

看着孩子们嘴里含着棒棒糖,和周围的同学热烈交流,彭玲继续问:“你们猜猜第二个礼物是什么?”

意料之中,孩子们都没猜对。彭玲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鲲鹏”二字,问:“哪位同学知道它的含义?”一名高个子男生立马站起来说:“老师,鲲鹏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此处应该有掌声!”彭玲高兴地向全班倡议。

紧接着,彭玲拿出第二份礼物:带有“鲲鹏”字样的签字笔,并一一赠给学生。“祝贺你升入初中!”“好好加油!”“新的风景等着你!”……64名学生,64种祝福,没有一句重复。每个孩子都觉得,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对自己格外走心。

“我建议,每个人都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晒晒最牛的自己,让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会圆满而深刻,好吗?”彭玲深知,要想让大家尽快熟络起来,彼此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很重要。

“我叫杜向泰,我喜欢阅读。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变得更优秀。”“我叫胡艺菲,我爱画画。在动漫的世界里,我快乐无比。”“我叫陈一诺,爸妈希望我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虽然我学知识很慢,但我从不后退!”……上台的同学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羞涩与胆怯,大方地介绍自己,而彭玲,则在一旁一边拍照一边用笔飞快地记录着学生说话的要点,时不时点评几句。教室里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击掌、送礼物、自我介绍,这是我的开学‘三部曲’。开学第一课上到学生心里去了,接下来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不要说教,将自己的要求和期待融入活动,让学生感觉你好相处,对他们很用心。如此,学生便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建立情感联结。这个时候,学生其实已经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了。”彭玲说。

让学生爱自己

想要拥有感知爱的能力,首先必须爱自己。

只有自强自信的人才会爱自己。

小轩,刚上七年级两周,已经是学校的“名人”。为此,小轩成了所在小组的“重点保护对象”,大家努力从各个方面帮扶他。孰料,几天过去,大家纷纷告状:“彭老师,小轩根本不听我们的,他太自以为是了!”“老师,小轩总是做一些他自认为对的事情,完全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彭玲找到小轩,问他:“现在小伙伴都不想管你了,怎么办?”小轩低下头,许久,才挤出一句话:“反正我都这么差了,不管我就不管我呗!”彭玲并没有接小轩的话,而是建议:“要不这样,你最欣赏班上哪名同学,你就和这个同学一个小组,这样也许对你有帮助呢。”听到彭玲这样说,小轩暗淡的眼睛闪过一丝亮光,马上说:“小尔,我要和小尔一个小组。”

这个答案让彭玲很意外,小尔在班上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在师生眼中,他没有任何特长,平时也没见小轩和小尔有太多交集,怎么小尔就成了小轩最欣赏的人了呢?小轩告诉彭玲,自己迷上了跆拳道,而小尔的跆拳道练得特别好!

就这样,小轩如愿以偿和小尔一组,而小尔,把小轩“拿捏”得死死的:元旦晚会,小轩申请和小尔一起表演跆拳道,小尔告诉小轩,如果他连续一周没有违反纪律,就有资格和自己一起表演跆拳道;小轩请求小尔教自己跆拳道的“秘诀”,小尔答应他,如果小轩每周被评为小组“进步之星”,就教小轩一个“绝招”……

为了得到小尔的“真传”,小轩慢慢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因为小轩的崇拜,小尔找到了存在感,为了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也在暗暗努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小轩就从当初的自暴自弃变得自信向上,小尔从之前的“小透明”成了转变小轩的“大功臣”,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年一度的学校“经典诗歌朗诵”活动开始了,全班学生一致决定选择朗诵《中华少年》,因为这首诗朗朗上口,读起来很有气势。

孩子们练习了一段时间,彭玲决定把诗歌打印出来,对学生进行细节指导。谁知道,就在去打印诗歌的时候,彭玲却得知另外一个班也选择了《中华少年》。

彭玲不想和别人“撞车”,但是,离比赛不到一周了,临时换诗歌没有足够的时间排练。

彭玲将决定权交给全班学生,后来,大家投票决定:换成《腾飞的中国》。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出效果,大家商量决定,让更多人参与朗诵,这样,每个人负责的内容就少一些,熟悉起来也快。

当天,彭玲就找一位舞蹈老师编排好了舞台动作,并给每个人分工。紧接着,彭玲做了一张计划表,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在家自行练习,熟悉自己负责的动作和诗歌内容,每天的目标、要求,计划表上都一清二楚。第二天到学校,学生全部聚集在一起,将整个节目串在一起完整训练。

就这样,从开始的慌乱、忐忑,到后来的从容,居然只花了5天时间,这让彭玲和全班学生直呼“历史的突破”。更让大家欣喜的是,此次比赛,居然比任何一次成绩都好:全校第一!

“这次活动告诉学生,只要相信自己,勇于挑战,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彭玲说。

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便会对这一方面的能力有信心,从而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变得越来越优秀,甚至会辐射到其他方面。所以,让学生“发现”“看见”自己的长处,进而欣赏自己,爱自己,成为彭玲孜孜追求的目标。

在小事中寻找动情点

人与人之间的爱往往体现在小事上,所以,要引导学生发现小事的动情点,抓住生活中细微且具体的典型情节。

家校联系本是彭玲班上家校共育的坚固桥梁。学生每周在家校联系本上完成以下内容:“一周掠影”“组长点赞”“老师点评”“家长寄语”“下周愿景”,而彭玲每周会挑选写得好的家长寄语发在班级群里。“中国家长的爱都很内敛,很多心里话不爱说出口,但是可以写出来。”彭玲说。

“欣宝,进入初中后,我明显感觉你比以前更用功了。我认为‘压力’两个字只属于成年人,没想到它还是过早地出现在了你的生活。我从不认为分数是界定知识多少的唯一标准,希望你尽可能地从各位恩师那里学会更多谋生技能,将来踏入社会时有更多选择。”

“在这一个月里,妈妈看到了你的许多变化:做事更有规划,能够主动与爸妈交流学校的趣事,开始体会爸妈的辛苦,变得更大方开朗。变化最大的是身高,一个月居然长了3厘米!爸妈发现你开始变声了,不知不觉,我的宝贝变成了大男孩,真心为你点赞!”

……

寄语很现实,也很琐碎,通篇没有一个“爱”字,却字字是爱。每每在群里读到自己父母写的寄语,孩子会许久沉浸在自豪与满足之中。

小新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爷爷奶奶也不认识字,“家长寄语”便成了“老大难”。

很长一段时间,小新看着群里很多同学父母写的寄语,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亲子关系一度很紧张。

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彭玲收到小新父母的新学年寄语。这是一份特殊的寄语。因为远在他乡,小新的母亲便手写寄语后拍下来发给彭玲。当小新看到班级群里父母落款的寄语,惊喜、意外一起涌上心头。他明白,原来,自己也是被父母牵挂的孩子;原来,父母的爱并未远离。

后来,彭玲要求小新父母每周直接将寄语发给小新,再由小新抄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并写明“小新代抄”。彭玲希望,小新在抄写寄语时能细细体味父母对自己的爱。

“家长进课堂”活动不得不提。

小文的妈妈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小文妈妈选择上一节历史课:《走进历史的长廊》。从选课到备课,小文妈妈都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以及知识储备。尤其是备课环节,小文妈妈精心设计了课堂奖励、群学展演、小组竞争等环节,并准备了满满一大箱教具。

为了这节课,小文妈妈整整两周没有好好休息过,一下班就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为此,小文没少埋怨妈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节课获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好多同学都对小文说:“小文,你的妈妈好厉害!”“小文,听了你的妈妈的课,我都爱上历史了!”“小文,你的妈妈让我刷新了对历史的认识!我很感谢她,崇拜她!”……

听到同学和老师、家长对妈妈的肯定与赞扬,小文在骄傲自豪之余,开始为当时埋怨妈妈而后悔,更明白了妈妈不经意间说的那句话:不能丢你的人啊!

在彭玲心中,“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有两层含义,既表示爱在小事和细节中,也代表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每一件小事都是教育契机,每一个教育细节的设计都“别有用意”。发现小事和细节中的动情点,并引导学生触碰,彭玲一直在践行。

把爱学生的情感变成“看得见”的态度和技巧,“听得见”的鼓励和引导,这是彭玲的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小轩小文寄语
寄语
新年寄语
助人为乐小勇士
小眼镜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寄语
爱来自生活,爱来自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