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研究
——以《青铜葵花》为例

2022-11-19刘瑞玲徐鹏

现代英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葵花青铜译者

刘瑞玲 徐鹏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一、《青铜葵花》译介背景简述

《青铜葵花》故事始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江苏北部,主要描述农村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围绕主人公“青铜”与“葵花”两兄妹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故事中处处都饱含了亲情的气氛,所赞颂的皆为人性的美。《青铜葵花》属于典型的小说作品,出版时间始于2005年,荣获过多个文学奖项,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广受追捧,成为标志性的少年儿童必备读物。历经10年以后,英国的汉学家汪海岚发现了《青铜葵花》的文学价值,并将其翻译为了英文版,在英国规模较大的儿童文学出版社——沃克公司出版引发,通过在国外的宣传,将我国文学作品带进了国际市场中,发展至2016年,这部作品代表着我国儿童文学首次荣获世界安徒生奖。2017年,汪海岚对《青铜葵花》进行翻译,并通过此作品获得了重大的翻译国际奖项,这充分体现了英译本在文学界的重要性。而为什么《青铜葵花》能够收获如此成功呢?需要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背景下,通过对《青铜葵花》的分析,来掌握中国儿童文学对外译介研究,从而明确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生态学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引入人文领域的研究中,而真正将生态学和翻译方法融合成功的时间是21世纪,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被人们所知,并在翻译领域内大放异彩,借助达尔文的适应论点作为原理,从生态学的基础上分析挖掘翻译学,并拓展出新的翻译方法,还提出了专业的理论依据。对此,胡庚申教授有着独特的想法,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如果对生态环境不能适应,就需做出策略以及方法方面的选择。在翻译领域的生态环境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等特点,由此可见,翻译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是广泛的,既涉及原著本身,又包含了母国语言的发展,将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呈现给了全世界,通过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以及文化风俗等多种内容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条件下进行整合。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其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译者对于生态环境的掌控以及适应能力。

这一理论的出现,为研究翻译以及作品的翻译创造了革新的动力,并带来了创新的途径。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融入译者的个人创造力,站在多维、多层次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主动选择所译作品的内容,而这种维度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文化、语言以及交际等多种维度方面。翻译作品是否成功取决于译者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性把握运用的能力。想要提升作品翻译的成功性,就需要译者的适应和选择的提升。不同的译者因为选择的翻译生态环境不同,所以在翻译的选择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相较于原文本来讲就会产生多个版本的译本。

二、译本及译者的选择——以《青铜葵花》为例

(一)译本的选择

《青铜葵花》作品中的语言表达优美,无处不透露着对人性的赞扬,增强了内容的情感性与渲染效果。作品创作的背景较为凄苦,作者在生活境遇窘迫的环境下,依然具备顽强的精神与生存的意志,并努力通过创作为儿童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这一作品出现后,引起了儿童文学界的不小波澜,一度作为儿童必读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收获了许多奖项,在国际上也广受欢迎。同时《青铜葵花》在文学领域中,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感染力与说服力,且具有跨国界的心灵震撼力量。所以,在向国外推荐作品时,要推荐像《青铜葵花》一样的精美作品。

(二)译者的选择

作品翻译要想成功,不仅需要原创具备文学底蕴和美感,还需要译者拥有较高的水平,而这种水平直接关乎作品的翻译质量。例如,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通过对作品独特的翻译,为人们呈现出文学作品的魅力,而这也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之一。由此可知,译者对于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与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对于《青铜葵花》的译者汪海岚而言,其从小出生在英国,所以受到的是国外教育。中学时,汪海岚学习了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并在伦敦大学专研学习中文,获得了学士学位。译者拥有较高的文学背景,具有独特的文学兴趣和深厚的语言功底,也深刻了解到语言的差异性。再加上她对中国文学作品的了解,与对作家风格的掌握,为她的作品加深了层次与感悟,从而保留了原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叙事特点,加深了她在文学作品翻译上的造诣。这也是为什么她是《青铜葵花》翻译的极佳人选。

(三)译介途径的选择

《青铜葵花》属于国内推向国外的文学作品,曾经代表中国儿童文学参加过读物大会以及国际展会等多种活动,并邀请了原创作者到国际活动中进行演讲交流,得到了知名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作品在出版时也面临过窘迫的境遇,比如找不到国外合作出版社。而通过交流与宣传,让国外的出版社了解了作品,并积极地开展合作,最终找到了国外的知名儿童出版社英国沃克出版公司。一个知名的出版社,在性质与文学价值、作品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可以有效引导读者进行阅读。由此可见,沃克公司对于《青铜葵花》的出版,在文学界的影响与销量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从“三维”角度上看待《青铜葵花》英译的选择和适应

站在文化维度、语言维度,以及交际维度的层面上,来分析理解汪海岚翻译的《青铜葵花》,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适应与选择来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

(一)语言维度

首先,在语音方面。中国的文学作品一般会包含大量的短句、叠句词汇,讲述时生动简洁、形象易懂,方便读者的理解,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而汉语中的对称、叠词等词汇很难通过英文来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大多采用押韵的方式来弥补缺憾,让译文和原文一样,在阅读中具有节奏感与押韵感。比如在阅读原文中,有一段对于风景的描述,所用到的描述词汇为“哗啦啦与飘飘然”“低垂而阴沉与高远而明亮”一类的叠词和意义对称的词汇,来增强句子的美感和结构感,让读者在听后能够感受到节奏的美。在译者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应用 river、over以及 had、hang等词汇来表达文学语言上的韵味,构建句子的美感与结构感,从而引导读者感受作品中的美。并且在修辞上,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借助富含感染力的语言风格将作品中的美传递给读者们。

其次,英汉的语言句式有着较大的差别,且体系特殊,语法、语言规则等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英语句子较为注重逻辑,汉语的句子则更加分散,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英语表达模式将汉语的句子适当做出了调整。例如在原文中,作者对于天气、景色进行了全面描写,为葵花的出场做出了铺垫。而在原文中曾经有一段问题用了很多次“潮湿”一词,为了表现出原文的意思,译者将wet与潮湿对应,并在葵花全身湿透的情况下将wet转换为drenched,避免在译文中出现多次对原文的复制,从而增加了故事的紧凑感,避免出现累赘的感觉。在第三章的开头部分,所采用的是叙述类的描述方式,译者在翻译中,替换为了非限定性的定语从句,再加上与主语的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译文中在表达顺序时,增加了逻辑的严密性,这点更加符合英语的特性,从而增强了阅读的通畅感。由此可见,在翻译原文中,为了能够带给读者真实的感受,译者主动调整了原文的结构,并对语言进行了表达的修改,从而增加了文章的流畅性。

(二)文化维度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都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为背景,而这部《青铜葵花》也不例外,小说中多处描写了具有独特风情的动植物,为了提高英语读者理解作品的深入性,译者采用了直译与替代等方法。例如,在《青铜葵花》中描写民俗特色活动的时候,采用了“纳鞋底”“丢手绢”等描述,来表现出中国儿童的民间游戏。针对“丢手绢”这个游戏来讲,译者采用直译的策略,把这个游戏译作“to play drop-the-handkerchief”,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游戏的玩法,保留了原文的意思。

还有文章中,作者将天空比喻为了一块巨大的青石板。“青石板”这一词经常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带有一定的古朴意境,但是在英文中并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词汇,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使用了替换的方式,将原文译为了turquoise gemstone(青色的宝石),形象地描述出天空光溜溜的形态,让读者能够体会出原文存在的美感,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元素,还符合英语文化的接受效果。文中还提到了芦苇的叶子,作者用长剑来比喻叶子的锋利与狭长。在翻译时,译者通过“young reed leaves pointed at the sky like”来比喻芦苇的叶子,使用了增词的方式进行翻译,将芦苇叶子的形态形容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交际维度

儿童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群体,在需求与阅读口味方面较为特殊,想让儿童喜欢上书籍,就需要提升包装的精美性。对此,在英版的作品翻译中,对原创作进行了调整,邀请苏美璐作为插画的设计师,在整部书的封面中,绘制着青山、飞鸟,以及芦苇,主人公骑在水牛上,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封面的内容是妹妹教哥哥写字的场景,可以直观地吸引读者,非常符合儿童群体的需求。同时,在翻译中,对敏感的文字进行了改写,例如文中爸爸为葵花洗澡的场景,为了避免读者们产生误解,所以在翻译时,采用了模糊原文场景的描写手法,并翻译为“In daylight,when he saw her skin as flawless as the purest white jade,the thought of even a scratch on it tormented him”,既能够描写出原文中的场景,保留故事情节,还透露出了父亲不忍看到女儿受伤的心理状态,充分避免了读者们对故事阅读的误解。目前,《青铜葵花》已经重印超过100次,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曾经这样评论:“九年已经过去,这本书从第一册卖到了200万册,印刷了100次,这说明了文学经典的力量。”由此可见,翻译后的《青铜葵花》不仅受到了国内的欢迎,在国外的热度依旧不减,通过生态翻译将文学作品呈现出来,通过灵活的方法策略来翻译,将读者带入故事的语境中,是文学翻译史上的重大作为。

四、结语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青铜葵花》,可以使读者群体更加易于接受,并全面体会故事的丰富性与文学气息。作为译者,要对翻译生态环境加以适应与选择。虽然原文本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译者所采用的适应与选择不同,会创作出多种不同的译文版本。汪海岚所译的《青铜葵花》更加符合原文的表达意味,采用了灵活的方法与策略,才能将读者更好地带入语境中。正是这种适当对原作品进行改写的行为,拉近了中国文学作品与国外读者群体的距离,顺应了我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形势。

猜你喜欢

葵花青铜译者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葵花田
葵花加油站
葵花点穴手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