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商务英语体系的实践
——基于英语戏剧课程和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022-11-19张帆刘娜娜
张帆 刘娜娜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一、引言
提到商务英语,很多人会把其简单地等同为实施和使用商务行为与活动的英语。这种想法描述了商务英语使用的一系列场景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商务英语”概念认知的狭隘甚至混乱不清,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学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培养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是很多高校和教师曾经面临的困惑和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境,国内外专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Dudley-Evans,T.& St John,M.J.指出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媒介、以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徐鲁亚在《“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中指出,除语言文学外,商务英语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这些概念的界定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与肯定,也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清晰可鉴。
面对国内外变化迅速且充满挑战的经济形势,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行业和跨境企业对大量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该专业自身发展面临的瓶颈:如自2007年教育部批准设置商务英语专业以来,截至2018年,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但很多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却与传统的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课程区别甚小,加之较为陈旧的授课模式和缺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等办学特色,使得各类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科目趋向雷同、重复,很难凸显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交叉性与创新性。
对比《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的五项能力要求——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能力的4个核心模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等,我们可以发现,如何将其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效结合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基于上述的种种机遇与挑战,燕京理工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提出了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实践体系的设想,以英语戏剧课程和国际商务谈判进行综合创新型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燕京理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河北省十所应用型转型高校试点院校之一。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积极提倡加强实践教学,商务英语专业也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上严格依照《国标》开设既符合要求又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深化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力图构建科学、合理、个性化的实践体系,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实践和综合能力。
英语戏剧课程与国际商务谈判是面向该校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两门专业课程,前者为通识技能类课程,后者为专业核心课程,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该校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一个亮点。
二、构建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跨学科地构建商务英语实践体系并不是将两门课程进行机械的相加或简单融合,应用型高校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所以两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联系紧密而又彼此独立。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是这样一门课程:通过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技巧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理论知识和流程的讲述,以培养学生们实际运用商务谈判技能的能力,让其理解并掌握国际化的谈判技巧与策略,并通过一定的相关实践技能训练把国际商务谈判技能与外贸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并辅之以必要的技能训练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环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商务谈判实践技能,并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式人才奠定基础。实际授课内容中既包括国际商务谈判概述与理论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也有开局技巧、谈判中的探测技巧、磋商阶段的技巧、语言技巧、国际商务礼仪以及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谈判风格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
面对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采用传统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和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必然会使得课程中的“让步策略”“僵局缓解策略”“成交意愿的表达方法”或“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等教学内容成为机械而又抽象的书本知识,而现实环境中的多变性与人员背景的复杂性是很多教科书“完美”场景中所不曾涉及或预料到的;如何正确、高效、得体地处理这些问题又恰恰是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人士所必须考虑的,因此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材料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在燕京理工学院面向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戏剧课程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首先,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们,精通数字产品,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产业化娱乐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感、强烈的冲突等却可能因数字新媒体“浅显化”“碎片化”等传播特点而变得简单、粗糙,且“数字屏障”缺乏较强烈的情感维度,使得“文化”有可能堕落为庸俗与肤浅的“热闹”。以经典戏剧作为媒介对大学生们进行经典和跨文化的教育、赏析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培养其对经典的亲近,也对学生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等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戏剧特有的“仪式感”也是很多其他教学形式与娱乐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此外,一部戏剧的完成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高效配合;应用型高校学生个体在进行大量外语输入型学习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继而产生的挫败感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而在戏剧小组内学生通过优势互补、互帮互学,使得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现自我,成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分享者。这种学生主体在自愿情况下自发、主动、亲身所主导的仪式感往往会伴随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生命体验,能够提升行为主体对生活所蕴含的美感、道德感、秩序感的认同度。如若教师通过引导,并对其进行超越日常生活及深层次文化挖掘的教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在授课目标上,应用型高校的戏剧教育不同于培养演艺人才的专业戏剧影视院校,也不同于侧重文学理论对戏剧作品影响教学的一般高校,而是采用“教育戏剧”的理念,使国外经典戏剧既成为学习的内容,又成为帮助学习者以戏剧的形式去领悟社会角色与情境的主要载体,为其提供宽松、有趣和不断自我检验、自我激励的环境,达到启迪心灵、塑造比较完美人格的目的。最后,在授课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英美两国戏剧作品的学习与赏析,而是“因地制宜”,增添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显示,河北省对外贸易主要进出口国包括欧盟、俄罗斯等地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来说,对目标国文化的了解是进行沟通与开展商务洽谈的必要前提。于是,该校的戏剧课程中含有古希腊、德国、法国、瑞典、挪威、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经典戏剧作品的学习与赏析,也包括对河北梆子所演绎的古希腊经典悲剧《美狄亚》、印度古典四大舞派之一“卡塔卡利”的介绍,以奠定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基础。此外,在考核形式上,也不再以一张试卷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将经典戏剧中的场景与片段交给学生们的戏剧小组,让他们用国际商务谈判所学到的理论去演绎及分析经典戏剧中的谈判与沟通场景。
比如教学计划中第六、七两周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的知识点为“谈判员谈判四忌”和“商务谈判者应避免走极端”,授课内容中包含“禁忌相信直觉”“忌被对方误导”“忌被对方镇住”和软式谈判法、硬式谈判法等,以此帮助学习者了解一个合格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应具备的素质与条件及进行相关的口译训练。如果选择传统的授课形式,会使得授课内容过于抽象、单调,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们采取了一个经典戏剧片段,作为商务谈判中这两周课程训练的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痴情女子美狄亚为了帮助自己的心上人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先杀兄,随后又与伊阿宋躲避追杀四处漂泊,在异国他乡抚育二个儿子,若干年之后却得知丈夫要抛弃自己而另娶科任托斯公主为妻,并要狠心将她驱逐出境。伤心愤怒意欲疯狂报复的美狄亚采取了不同于常人的手段,她先是向希腊国王埃勾斯承诺以给他男性子嗣为条件,要他向神灵发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将她交出去,为自己留下一线生机(软式谈判法);又假意接受了丈夫再婚的事实,并派遣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为即将新婚的公主送上沾满剧毒的华丽长袍,使得伊阿宋认为自己人生圆满,即将衣食无忧、名利双收(软式谈判法);却不知这一切都是美狄亚实施报复的手段。剧中此时的美狄亚是柔弱、温顺的,最终她将用尽全力报复正打着人生如意算盘的伊阿宋,他的自负与刚愎自用则犯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禁忌相信直觉”“忌被对方误导”等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万劫不复的人生悲剧:年轻美丽的新婚公主与有钱有势的岳父国王双双被长袍浸润的毒液所毒死,而他的两个儿子,未来全部金钱与权力的男性继承人也被他们的母亲美狄亚所亲手终结了生命;带着两个年幼儿子的尸体,美狄亚乘坐太阳车逃往了可以为其提供庇护的希腊,留给伊阿宋的只有彻底破灭的幻想、懊恼至极的绝望以及一无所有。欧里庇得斯以强大而又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希腊神话的美狄亚形象,她爱得深沉而又热烈,有勇有谋,同时又冷酷无情,是戏剧史上最复杂的女性形象之一,展现了古希腊戏剧的巨大张力与令人惊骇的魅力。但从国际谈判视角与语境来看,美狄亚的选择是“极端的”和“无法弥补的”硬式谈判法,造成的后果也是极为惨烈的。通过该剧的学习与英语戏剧形式的演绎,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古希腊经典戏剧的魅力与特色,强化了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亲身感受和体会了国际商务谈判中抽象、概述的原则是如何一步步在实践中被运用的,教学效果反响良好。
又比如“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技巧”中的教学重难点包含听、问、答、叙、看、辩等技巧,如果只围绕课本理论内容进行讲述,必然会淡化学生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也不符合当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理念,使得语言综合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纸空谈;弱化了学校现阶段应用型、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所以戏剧与国际商务谈判的相结合再次成为教学的一个新亮点。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戏剧作家哈罗德·品特,以其极具鲜明个人特色的“品特式”语言的缔造和“威胁喜剧”的运用,成为现当代英国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的翘楚。他的戏剧不以华丽的场景或宏大的叙事取胜,相反,他的戏剧作品多半发生在一个普通而又逼仄的空间内,人物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有些聒噪的旅馆老板娘、落魄的钢琴家、颠沛流离的流浪汉,一个看上去憨厚平和的哥哥和暴躁易怒的弟弟等;戏剧中的对白也多半采用日常生活使用的现代英式口语,但却“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做无意义的重复,时不时地停顿和长时间地沉默”。以往的戏剧作品中,剧中人物多半谈吐机智,幽默风趣,抑或是雄辩滔滔,虽然达到了戏剧欣赏的美感,却有违生活的真实;特别是在对外国际经济交易中,参与谈话的双方国籍、文化背景、年龄阅历多半不尽相同,口若悬河般的滔滔不绝往往会在对外交往中给人留下浮夸、不严谨、自大等负面印象;而寡言少语也会使得对外国际交往难以开展和维系,所以品特剧本中颠三倒四、毫不连贯、不合语法甚至逻辑的表达不仅展现了真实情境下人们的语言,也帮助了师生们去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真实用意,就连品特自己也曾承认“我们听到的谈话只是我们所没有听到的东西的标志,……前者不过是掩蔽后者的烟幕……我们可以把谈话看作是隐藏内心真实的策略,沉默和停顿比长篇大论更富深意”。通过对品特剧本的细读以及演绎,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在商务谈判中听、问、答、叙、看、辩的技巧,也有效地结合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及体现了商务英语的跨学科、复合性的特点。
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经济与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呼唤着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不仅是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层面的决策和努力,也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的意识,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新技术的积极掌握与使用,不仅会成为未来外语教学的一种趋势,也会使得传统的教学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