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2022-11-19严张仁张从忠潘俊卿殷宏伟张乃炘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患处针刺下肢

严张仁,张从忠,潘俊卿,殷宏伟,张乃炘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丹毒为中医病名,是以患处皮肤鲜红且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且蔓延迅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1]。下肢、头面部是其好发部位。西医认为,丹毒通常是由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主要累及下肢深部淋巴管。西医将下肢丹毒称为下肢急性淋巴管炎。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处红肿、疼痛甚至破溃。中医学认为,丹毒起病迅速,早期可见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发红成片,焮热肿胀,边界清晰,后期可见皮色由鲜红转为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少数病情严重者其患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丹毒总由血热火毒引起,素体血分有热之人外感湿热火毒之邪即可发病。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虽然疗效尚可,但治疗周期较长,易导致病原菌出现耐药性,影响患者的疗效。中医治疗丹毒的经验丰富,形成了内外合治的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内服、中药外敷、针刺疗法等。其中针刺疗法在下肢丹毒的治疗中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本文旨在从近年来针刺治疗下肢丹毒的最新研究证据中总结目前临床上运用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为临床服务。

1 针法

1.1 毫针

毫针即古代九针之一。关于毫针的刺法及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中记载:“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毫针是临床上常用的针具,“大凡能刺者,皆可用毫针”。用毫针进行针刺时刺激量较小,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临床上常根据下肢丹毒的证候和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来确定治疗原则、取穴及选用合适的针刺手法。刘通[2]运用局部取穴法治疗下肢丹毒,取患者患侧的太冲穴、足临泣穴、丘墟穴、悬钟穴、三阴交穴、丰隆穴、阳陵泉穴等作为针刺的穴位,用捻转泻法运针(毫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2 次后患者患处肿胀埋线减轻,疼痛基本消失。局部围刺配合辨证取穴也是下肢丹毒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雷红[3]先用倾斜围刺法围刺下肢丹毒患者皮损周围的皮肤,并以泻法针刺其内庭穴,再加以辨证取穴进行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痊愈,未复发。此外,还可通过辨证取穴、循经取穴等方式对下肢丹毒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朱守应[4]认为下肢丹毒多夹湿邪为患,病位在血,发病后必然耗伤气血,其在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的原则下选取患者的膈俞穴、灵台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治疗,疗效甚佳。王辉文[5]选取下肢复发性丹毒患者的三阴交穴、解溪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足三里穴、委中穴、阿是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以解毒、利湿、活血,每天治疗1 次,并配合中药内服,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上在对下肢丹毒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运针手法多以泻法为主,但钮雪松等[6]用补法针刺此病患者的百会穴、四神聪穴、神门穴、内关穴等安神穴位,同时针刺其他交通阴阳、补肾活血的穴位(命门穴、腰阳关穴、至阳穴),亦取得良好的疗效。此外,有文献报道用针刺加电磁波治疗仪适量刺激的方式治疗下肢丹毒,能提高患者的疗效。熊健等[7]运用“三通四联法”取下肢丹毒患者的阿是穴、血海穴、阴陵泉穴进行针刺,同时用电磁波治疗仪取代艾灸照射其患处,约30 min 后取针,再用梅花针重叩患处,致使其患处适量出血,出血部位再予以闪火法拔罐,留罐期间再以电磁波治疗仪取代艾灸照射患处,结果显示治疗后38 例下肢丹毒患者均痊愈,无患者病情复发。综上所述,用毫针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一般多选取三阴交穴、委中穴、丘墟穴、曲池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等具有解毒化湿清热、行气活血功效的穴位,取穴方式多以循经取穴为主,其中也间杂阿是穴等取穴方式。因丹毒一般由血热火毒引起,故在治疗的过程中所用的针刺手法一般以泻法为主、补法为辅,包括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循经补泻法等。用毫针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时,通常留针30 min 即可,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留针时间也可稍有变化。此外,具体的治疗周期尚缺乏统一标准。

1.2 梅花针

梅花针针刺古代称之为“浮刺”“毛刺”等,是针刺浅表皮肤的一种治疗方式。《黄帝内经·灵枢·官针》中说:“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用梅花针对患处进行针刺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顾静意[8]运用梅花针直接叩刺下肢丹毒患者的局部病灶,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酌情控制刺激量,扣刺至皮肤出血即停,结果显示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0.0% 。张展[9]将42 例丹毒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鱼石脂软膏进行治疗,一组用青霉素+ 梅花针叩刺+ 火罐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高扣宝等[10]运用针刺结合皮肤针治疗下肢丹毒,在局部取穴针刺的基础上,运用梅花针对病变部位的皮肤进行叩刺,亦取得了良好疗效。此外,临床上还有用梅花针配合外用药物治疗下肢丹毒的案例。冯桥[11]运用梅花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低。用梅花针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叩刺后,可留有许多小针孔,能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及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力。范丽英[12]研究指出,梅花针叩刺局部病变部位可充分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可刺激末梢神经,进而可达到改善机体功能的目的。因梅花针是直接叩刺于患处皮肤,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刺激量,一般以患者自觉疼痛但能耐受为宜,出血量以局部出血能自行停止为佳。

1.3 火针

火针古称焠刺、温针,是将烧红的针体迅速刺入某一穴位或部位的一种针刺方法,也是砭镰法的一部分。中医最早关于用砭镰法治疗下肢丹毒的记载首见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丹毒,须针鑱去血”。“焠刺”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关于其治疗原理,《针灸聚英》中记载:“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火针疗法一般是直接快速点刺或散刺局部病灶。张盼等[13]认为,下肢丹毒是由于内有血分伏热,外受湿热火毒等,引起内外邪气互结,进而导致肌肤荣卫之气运行不畅,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发病;用火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主要是通过强刺激来疏通经络,并运用泻法以热引热,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运用火针疗法对30 例复发性下肢丹毒患者进行治疗时,选取的穴位以局部病变部位为主,运用火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快速而轻巧的散刺,结果显示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7%。钟芹锋等[14]认为丹毒的病机是湿与热搏结,缠绵难愈,其在配合使用膜韧膏及拔罐的基础上,运用火针直接点刺下肢丹毒患者的病变部位,火针隔日一行,连续治疗1 周,结果显示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8%。用火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时,取穴原则同样为循经取穴。臧向博[15]运用火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时,针刺患者病灶附近的经穴或阿是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李岩等[16]认为,下肢丹毒是由于外受火毒与血热互结,蕴阻于肌肤,不得外泄所致,其运用“贺氏三通法”(于病灶皮肤周围寻找阳性血络,阳性血络即曲张静脉或暗紫色静脉,直接用三棱针针刺阳性血络)对28 例下肢丹毒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这些患者均痊愈。综上所述,现代医学认为用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主要是通过改善局部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回流和通透性来达到治疗的目的[17]。祖国医学则认为,针刺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及局部病灶,以起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下肢丹毒的目的。针刺选穴方式较多,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辨证取穴、对症取穴、循经取穴等。

2 刺络法

2.1 刺络放血法

刺络放血法主要是通过在局部或经络循行部位以三棱针针刺放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黄帝内经·灵枢·宫针》中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宛陈则除之。”《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中说:“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说:“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外科精义》则认为丹毒游走不定,患处色红肿起,宜先用油涂抹患处后用镰法镰之,方可决泄其毒。黄茹茜[18]采用刺络放血疗法对45 例下肢丹毒患者进行治疗,在其下肢病变部位周围寻找阳性血络(即曲张静脉),直接用三棱针于阳性血络上以缓刺法刺络放血,结果显示治疗后这些患者均痊愈。委中穴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消肿的功效,对此穴进行刺络放血可泻热解毒。李珍等[19]运用委中穴刺络放血疗法对24 例下肢丹毒患者进行治疗,直接用三棱针垂直快速点刺委中穴放血,使暗紫色血液自然流尽,结果显示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1.7%。王全权等[20]则在委中穴刺络放血的基础上同时选取阿是穴进行针刺放血,以治疗下肢丹毒,在刺络放血前,先定位患者患处的小血管,并采用押法对其患处进行推拿,然后实施刺络放血,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万志杰等[21]对11 例丹毒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用三棱针点刺其病变部位及病变周围曲张的静脉,使黑色血液及组织液流尽,同时用毫针针刺病变部位,这些患者经3 ~10 次的治疗后疗效甚佳,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100%。李涛等[22]认为应充分运用中医外治法的优势,并指出运用刺络放血法(于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对患处皮肤进行轻盈而快速的叩刺,以针刺部位有少许出血为度)配合中药外敷(外敷加味金黄散膏)法治疗下肢丹毒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刺络放血法虽然是通过放血的方式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但刺络方式较多,且取穴原则多为循经取穴。膀胱经为少气多血之经,膀胱经之气聚集于合穴委中穴,病邪之气亦聚集于此,故针刺此穴可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外,还有直接刺络法。关于刺络法,《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即直接寻找局部阳性血络,予以刺络放血,以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2.2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是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刺络拔罐法可通过对局部进行强刺激而达到调和气血、清热泻火、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目的。高嫚凌等[23]将43 例(43 条肢体)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局部刺络拔罐治疗(三棱针围绕病变部位四周及局部进行点刺,辅以拔罐放血,留罐5 ~8 min),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快速止痛消肿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张毅明等[24]采用刺络拔罐法(患处常规消毒后以适当强度扣刺,再予以拔罐治疗,留罐5 min)对31 例丹毒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痊愈率高达96.77%。有研究指出,针对下肢丹毒患者,取其局部症状较重及最早出现症状的部位运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再辅以拔罐治疗(留罐5 min),可取得显著疗效[25]。杨宝辉[26]认为委中穴可泻血热,此即“宛陈则除之”之意,其对30 例下肢丹毒患者的委中穴、曲池穴、足三里穴、血海穴、阴陵泉穴等穴位进行刺络拔罐治疗(留罐5 min),以泻三阳经脉之热,并配合内服中药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均痊愈。袁航[27]对下肢丹毒患者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对患处进行箍围点刺,一般点刺4 ~5 次即可,再予以闪火法拔罐,拔罐的多少应根据患者患处的具体面积而定,留罐4 ~9 min,促使患处顺利出血),亦取得了显著疗效。孙东亚[28]认为,在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下肢丹毒时,若能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刺络拔罐法是在刺络放血的基础上予以拔罐治疗,以促进血液流出,达到扶正祛邪目的的一种强刺激治疗手段。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下肢丹毒时,一般刺激量以流尽局部病变血液为宜,但实际操作中应因人而异。

3 小结

用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方法较多,包括毫针针刺、梅花针针刺、火针针刺、刺络放血、刺络拔罐疗法等。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缺乏规范的操作方法,往往以各医家的临床经验为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适应证及禁忌证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单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有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疗效,需与其他治疗手段配合使用;关于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机制的研究较少。将针刺疗法与西医疗法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下肢丹毒患者的疗效,这是今后临床上治疗本病的主要发展及研究方向。综上所述,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下肢丹毒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将其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9]。

猜你喜欢

患处针刺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下肢最怕“凉、麻、痛”
治疥疮
治斑秃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