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下如何克服心理困难实现中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

2022-11-19费尚辉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心理信息

费尚辉

(甘肃省临夏县榆林中心小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教育信息背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获取信息时,学生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随之而来的心理困难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基于此实际问题,教师在展开教育时,需重点关注学生产生心理困难的成因,探究辅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水平的策略,为学生营造和谐成长环境,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1.教育信息背景下学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 教育信息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入至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呈现猛速发展状态。据相关调查研究后发现,截止至2014年,在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据比例高达25.1%。网络环境在为学生带来积极辅助作用的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些许困扰。处于教育信息背景下,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或心理困惑,如,不知如何应对网络时代中学习形式的变化问题,或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业负担持续增高,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尝试以网络为载体寻求心理帮助,在遇到心理困难问题时,也会选择在网络中倾诉或宣泄消极情绪[1]。

1.2 教育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在网络时代中,多样化的信息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学生可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各类文化元素。信息的无差别传播,使得各类消极文化元素,入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缺乏辨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讲,极易受到消极文化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失去基本的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各类隐患也随之出现,如,电信诈骗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学生无法承载压力自杀身亡。或是遭遇网络暴力,为学生的心理带来过多负担,导致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萎靡不振的表现。通过研究某不良网站的受众数据可发现,在不良网站中,有36%的用户为中小学生,在此类中小学生群体内,半数以上中小学生均为主动访问状态。产生此种现象,不仅是因为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存在猎奇心理,更是因为网络上信息复杂、多样,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极易侵入学生认知体系,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带来不当的影响。

1.3 教育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机遇。互联网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弊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所发挥出的辅助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是通过渗透教育信息技术,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整个教学过程局限于教学课堂。若学生因部分原因未能前往学校学习知识,将很难跟随教师教学节奏,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或是在教学课堂中,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跟随教师的讲解,轻松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将带来消极影响。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把握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优势,可帮助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2]。即使学生无法前往学校,展开学习活动,也可利用线上课堂的形式,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完成学习,获取知识。二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供学生保持以较强的兴趣,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个人需求,将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以此方式辅助教学课堂,促使学生轻松理解知识点,记忆知识内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出有效的辅助。三是互联网时代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及时运用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师给出调节学生心理压力、心理负担的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可结合自身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捕捉学习资源,以此形式调节心理问题。

2.教育信息下学生产生心理困难的成因

基于教育信息时代,学生产生心理困难的成因多种多样。进行总结后,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学生的个体特质因素,二是取决于学生的社会行为因素,三是取决于管理约束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个体特质因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从小学阶段进入中学阶段时,学生逐步形成了个人特质,其个性特质具体由两方面所组成。一是接受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二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范畴中,有过这样的论述,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教育,往往与其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此密切联系,极有可能影响着这个人的终生发展。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可以观察,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曾经接受过不同的教育,对待同一事情的态度,存在着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习性。从学校受家庭教育经验方面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家庭教育经验,对学生个人特质的形成,易产生极大影响作用。如,促进作用、同化作用和约束效应等。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类信息对血神的影响存在差异,也极易引发各类不良后果[3]。

2.2 社会行为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环境具有广泛性、补偿性等多种特点,在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与分析能力,以此为基础,才能精准甄别社会环境中的不当行为、理念、文化,避免这类消极因素,为学生个体成长带来影响。处于信息时代中,媒体工具呈现出的广泛性与便捷性,使得人与人的交往,借由互联网为载体,不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运用微博、QQ、微信等各类新媒介,融入一些除学校、家庭以外的非主流社会团体。学生极易受到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吸纳一些消极的文化信息,最终为产生心理问题埋下隐患。

2.3 管理约束因素。在各级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获取充分教育资源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内容,相比于教育资源,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略低一些。通过观察国内各级学校,可明显发现,对心理教育问题的重视较为匮乏,学校内未配置称职的心理辅导人员,对教师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课程、内容,设置不达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时,无法精准捕捉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予以有效的调整与引导。处于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探究欲望,试图拥有独立的空间,探寻互联网信息[4]。网络信息与个人能力的不均衡问题,极易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冲突,加之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最终极易产生自我封闭,消极怠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3.教育信息下克服心理问题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

3.1 革新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领导者,评判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角色,具有极强的权威意识。在设计语文学科教学课堂时,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结合个人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案,难以关注学生个人成长诉求,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设计的教学课堂存在束缚性特征,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而受到消极影响。结合此实际情况,在设计语文教学课堂,展开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育信息时代的独特教育优势,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路,发掘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职能,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供学生以正确的形式看待信息技术,走进信息时代,以信息解决个人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形式,从教师、学生。双方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教育信息时代的实际价值,把握教育信息技术的正确用法,避免学生沉迷于错误的认知当中,产生消极心理问题。

3.2 设计信息专题活动。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处于逐步发展的状态,在合理情况下,教师需控制学生参与互联网活动的频率。通过优化信息配置,构建完善网络硬件,发掘信息技术的教育辅助职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借由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完成哪些积极的活动,有哪些不良行为、不良活动,是学生不允许进行的。以此形式,从根源处着手,解决学生因信息时代而产生的心理困难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供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展开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信息时代中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辅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时代对人类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整理成作文的形式,在就教学课堂中进行宣讲。以此形式,促使学生感受信息时代对人们所带来的辅助作用,对于学生来讲,在前期收集信息、素材,也便于学生在创作文章时有话可说、有字可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信息时代对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针对这一问题,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处于信息时代,人们可以不用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展开高效的互动与交流,在收集信息时也更加方便。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时代中,各类信息文化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学生来讲,想要精准辨别这类信息,存在极大难度。学生结合个人认知,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自然可精准掌握信息时代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正确方式。对错误行为、信息,也可保持以规避的态度,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小学生,从根源处着手,杜绝来自于信息时代的心理困难问题,为学生学习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3.3 创新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教学课堂,结合学生个人需求,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良好品质与精神,奠定坚实的根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时代的独特教育优势,促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设计一些结合信息技术为主题的阅读思考问题。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发挥多媒体的职能,将文本中的已知元素,以生动、形象的状态表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清文本中蕴含的信息,轻松地完成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体会信息时代对其学习的辅助价值。再或者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活动,以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合作精神,结合所教学内容,教师营造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鼓励小组内每一名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收集与所学知识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或是探究各类奇妙的语文知识、信息,进行合作学习。以此形式促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价值,学会正确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各类先进技术,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奠定坚实根基。

3.4 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基于教育信息下,学生产生心理困难,与学生无法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方向存在极大联系。结合此实际问题,教师需充分凸显教育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工作的辅助职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质量,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困难。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抽象知识的教学,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为辅助进行具象化处理。如,教学古诗词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所讲述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古诗词的实际内容,以此为基础复述诗词中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借由信息技术的实际职能,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创编属于自己的一首小诗,以此方式展开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取更加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困难,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时代中,学生产生心理困难,形成消极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当精准掌握教育信息时代的特点,融合学生个人需求,设计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课堂,供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实际价值。以先进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进行有效交流。通过发掘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成长空间,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心理信息
信息时代下数据可视化研究和分析——以学生党电子测评为例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信息时代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