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2022-11-19赵春花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高职

赵春花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引言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立德树人理论的实施,在学科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不仅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还应具备多样性与综合性。纵观实际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情况,语文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活动的效率依旧有待提高。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策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深入说明并探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关途径,旨在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所谓的课程思政,也就是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让思政理论课程以及多个课程一同发展,彼此之间形成统一的育人目标,把立德树人的思想渗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本质上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也就是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程思政不是简便的形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还是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关键方式。总体而言,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悄无声息的,主要是推广主流价值观,渲染和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明确成长方向,提高院校教学综合质量[1]。

1.1 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是民族建设的希望,更是社会创新的助推器,学生自身的人格以及国家后续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此健全学生人格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点话题。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应该时刻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体现课程教学的优势,通过名言警句指引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促进其提高审美趣味,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发展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形式。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领时会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教。此种形式化的讲解模式,让思政课程和具体生活出现脱节的情况,不能让学生生成情感共鸣,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是充满生活元素的一门学科,教师组织学生赏析文学经典,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两者,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形成情感共鸣,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增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效果[2]。

1.3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内容,诸多的文章均是专家学者多次挑选形成的,相关文章传递着作者内在思想,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正确的指引学生成长,带领学生深层次研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挑选历史意义深远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学生感知民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4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作者的自我感想,包含作者对生活的感想,也包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想,涉及较多的经典佳句。语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从内心深处和作者的思想达成一致。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举止,那么学生会在后续的成长中吸取高尚品质,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品质的内涵,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奉献祖国。

1.5 为语文课程发展提供活力。“课程思政”理念为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为高职语文课程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是今后一段时间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行动指南。“课程思政”作为高职语文教学问题观测的理论视域,揭示出当前高职语文课程目标思政价值导向凸显不够,课程内容融入思政要素薄弱,教学方法过程性、系统性兼顾不足等问题。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使命,厚实理论素养与党性修养。高职语文课程应具备自我革新的勇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重新审视课程目标定位,多角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时俱进地重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加速改革步伐,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相关途径

2.1 革新教学模式。当今社会环境下,教育所追求的已经不是“高分”,而更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在实际的发展中,依旧是比较传统的,教师关注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充分挖掘,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热情。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选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线上阅读活动分析学习资料,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师生一同分析文学作品的精髓,接受文学作品的洗礼,熏陶学生心灵。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划分教材内容,巧妙地结合专业知识以及课程思政元素。例如《痀偻承蜩》这篇文章,重点目的是凸显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专注精神的领悟,解读文本时带领学生找到痀偻丈人取得成功的道理,结合专业有机融入时代楷模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专业领域当中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那种大国工匠精神,把时代楷模的专注精神悄无声息地渗透给学生[3]。

2.2 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思政元素。

2.2.1 课内外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高职语文课程亟需对现有教材进行梳理、整合与改编,充实思政教育素材,让教材具有浓郁的思政味儿,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载体。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现有的思政教育内容,挖掘背后的思政意义。高职语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值得教师深入探究、细细挖掘。古今中外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的熏陶、历史的感悟、哲学的智慧、艺术的魅力及职业的美德、生活的品位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阔胸襟,提升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其次,引入红色题材作品进教材,推荐年轻学子阅读《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星星之火》等以中国革命为题材的文学经典,精读部分章节、分享阅读体验,让他们感受作品中凸显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重温共产党人不平凡的革命道路,从中汲取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再次,要及时吸纳新时代思政教育素材进教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作品,充实到语文教材中,让高职语文教材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

2.2.2 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念。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材包含一些历史观元素、文化观元素和民族情怀元素,涉及的文化思想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期间,应该全方位分析教材,探索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领悟文本主旨,进而增强政治修养。在进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课文学习中,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和学生生活存在一定差异,作者的生活经历也是和学生的人生体验呈现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的资料,给学生介绍那段历史,与作者能够形成情感共鸣,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观点。给学生纳入时事政治内容,让学生分析抗日战争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研究抗日战争当中的感人事迹,依托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情怀,巧妙地进行爱国情怀以及赤子之心等元素融入。这样学生可以意识到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自身应该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爱的意义。最后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以掌握文本情感为基础,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升华学生情感[4]。

2.3 增强语文教师的思政素养。在社会日益发展中,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严格化,以往的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充分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素养提升的机会,设置多种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活动,让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可以提高。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应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明确自身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政治学习,抓住提高自我素养的机会,关注时事政治发展,善于思考如何把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或者多媒体技术等媒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政治思想,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由此体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成效[5]。

2.4 注重理论教育,开展实践活动。

2.4.1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时课程思政理念,应该合理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可以亲自和社会接触,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掌握国情以及民情,巧妙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比如带领学生走进家乡,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第一个小组成员要调查自己家乡类名人事迹、第二个小组成员要分析家乡的名胜古迹、第三个小组成员要总结家乡变化的情况。要求三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一同制定调查报告,按照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学生可以全方位掌握家乡风貌以及人文精华,熏染学生心灵,进而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推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6]。

2.4.2 重视理论知识和案例的结合。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要单一地带领学生参与理论学习,还要适当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相关的名著文字包含着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让学生深层次掌握和领悟,让学生个体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强化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选取学习内容,强化集体备课效率,挑选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作用的文章,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效果。教师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主题鲜明的文本实施专题化教学,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带领学生整理时政元素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增强学生精神文化素养。

2.5 科学评价,高效渗透课程思政。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科学地评价课程思政元素,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与整合,不只是了解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具体性,还要明确学习内容是否存在时代性,保证课程思政元素和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启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教师除了期末考试评价,还可以给学生渗透课前五分钟的思政元素学习评价活动,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多少等,引进学生自评模式、小组成员互评模式或者教师评价模式,真正地把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2.6 创新教学手段,迎合时代特点。

2.6.1 开设高职语文“第二课堂”。首先,要拓宽教学渠道,推进地域文化进课程。发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色博物馆及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小课题合作、调研访谈等方式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工匠精神,催生创新意识,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发挥榜样作用和同伴力量。按学生所在专业分类组建采访小分队,开展“我是校园记者”活动,采访学院知名校友,挖掘他们身上的感人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担任“讲解员”,讲述自己的成长之路,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人格力量和奋斗精神。再次,开设“跨文化学习交流”专题,推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成果的交流、赏析与对比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鉴别能力,厚植民族情怀和爱国意识。

2.6.2 盘活高职语文课堂。融多样化教学方法于语文课程,既要兼顾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遵循高职语文教学规律,摒弃空洞的理论说教和肢解式的文章剖析,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情境再现、案例分析、参与体验、问题导向、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利用“智慧职教”“云班课”“智慧树”等在线课程资源开展“互联网+”语文教学,课程资源从“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课内教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力争打造实实在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得语文“金课”。如“仁者爱人”主题的作品教学,可采用问题导向与对话讨论式结合的方法,在对话、阐释、质疑、答辩中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核心的认识;“崇敬英雄”主题的作品教学,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以特定情节为线索,将图片、人物自述、访谈等音视频资源融入教学,再现历史场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礼赞生命”主题,可采用课内专题演讲和课外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增进学生的人生感悟与价值认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下,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逐步严格化。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及时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求知欲,坚定学生远大的志向。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学生引进一定的案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输送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思政高职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