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的创新思考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29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班会行为习惯

李 雯

(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 青岛 266229)

在新时期,教师在推进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关注与了解,并且通过加强个人影响力的方式,实现对于学生的影响,如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和生生交流的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班级班规的把握,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班级生活,因而能够有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一定地提升,以实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

作为学生最为频繁接触的成年人,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因此,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需注重自己的形象,以良好的榜样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定地影响。相比于批评指正的方式,该种方式往往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因而也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较为便利的模仿方式,实现对于个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在技工院校学习中,加强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加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观察,并且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个人的榜样作用,加强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以帮助学生以更为良好的表现,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着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时,教师可以不对其进行批评,而是以个人的行为,对其进行一定地影响。如,教师可以通过主动承担班级的卫生打扫任务,并且时不时地清理残留在地上的白色垃圾。因此,教师在借助于这些行为改善教室环境时,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地影响,因而能够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卫生习惯,并且能够积极地进行班级卫生的打扫;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出现了走神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作业时,不能够应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解答。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借助于问题情境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互动。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记录,并且仔细地聆听学生讲述的内容,予以一些肢体上的鼓励。因此,借助于这一行为,教师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实现对于教师聆听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对于课时内容的把握,这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帮助;当教师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时,出现了不认真对待,错误成堆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在对其作业进行批改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完成了对于学生正确与否的批注后,通过标注相应的知识点、讲解解题思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学生作业内容的重视。而学生在收到了作业后,他们能够通过教师批注的内容,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并且借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学生在进行作业作答时,能够更为认真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能够以更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于作业内容的完成。

2.推进主题班会

教师在推进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在学生的身上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为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加强对于问题的认识,并且对其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对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一定地应用,通过集中地讲解学生的共性问题,帮助每一位学生深入地反思个人的行为。借此,教师能实现对于学生的启发,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以更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注重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观察,并且对其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完成素材的收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班会确定主题,并且根据这一主题,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出现了频繁迟到的现象时,教师可以以“时间观念”作为班会的主题,向学生讲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并且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未来的发展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当教师发现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经常性地同他人起冲突,教师便可以以“友好相处”作为主题班会的主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人独处的感受,使得学生能够了解“人是群居动物”,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珍惜现有的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相处之道进行指导,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同其他学生进行相处,这对于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着重要的帮助。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同教师进行相处时,存在着敬畏的情绪时,教师可以以“教师形象”作为班会的主题,向学生陈述以下观点“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为了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时代经历,向学生讲述自己当时对教师的想法以及之后的心态转变,以更好地实现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借此,教师能够有效地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使得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同教师进行相处。

3.引导学生加强观点交流

相比于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之间往往会有更多的共性话题[2]。因此,教师可以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之间观点的交流,以实现对于班级教学氛围的营造,帮助每一位学生更为享受同其他学生的相处。借助于该种班级管理方式,教师不仅能实现对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地拓展,因而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感受更为丰富的想法,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学生在遇到烦恼的事情时,他们往往并不会选择同长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家长往往并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为了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遇到烦心事时,加强同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以实现对于问题的分析。相比于同教师的交流,学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时,往往能以更为轻松的心态,实现对于问题的讨论,并且也能更好地同交流的对象进行共情,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培养。借此,教师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加强对于该种教学方式的推进,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应问题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因而他们可能并不能够在同他人进行交流时,予以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转述的方式,向教师讲明这一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且予以其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帮助他们能够在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问题的解决。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问题。

4.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

相比于教师,学生家长往往更能够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等,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并且实现对于学生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借助于该种方式,教师也能向学生家长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给予学生家长一些可行的实施策略[3]。借此,教师能够从更为多维的角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地影响,这对于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学期初,教师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变化、家庭生活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同学生家长进行深入地探讨。借此,教师能够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加强对于学生的交流,而学生家长也能够在同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更为全面的形象。在学期中,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微信群的方式,保持着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当学生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教师可以尝试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并且予以其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以帮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能够通过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对于问题的解决。

除此之外,家长在同学生进行接触时,也可以对学生身上的问题进行发现,并且在同教师进行交流时,尝试对解决方法进行思考。借此,教师能够从另一个维度,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学期末,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家长会,并且邀请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在会议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要求一位优秀家长代表,对自己在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总述。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个学期表现,将其总结为一段文字,为后续班会的开展做好相应的准备。而在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期学习中的优点进行表扬,以对学生的信心进行坚定,因而这将有助于提高下学期的班级管理效果;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指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对于班级生活方式的适应。而学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述,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家长更好地学习教育的方式,以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借此,教师能够有效提高班级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5.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为了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更好地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借助于PPT的形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以此帮助学生能根据教师讲述的内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PPT制作时,语言简洁明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概括,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实现对于相应问题的解决。借此,教师能够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思想行为的重视。

例如,在进行PPT制作之前,教师可以反思近期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且以简笔的形式,对转瞬即逝的灵感进行捕捉,以确保PPT的内容能够涵盖学生的大部分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在PPT模板选择的过程中,以暖色作为主色调,使得PPT能够给人带来温馨的感觉,不至于使得管理教学的氛围显著严肃和古板。接着,教师可以以简练、温和的语言,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完成对于PPT的制作,这将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讲述的内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随后,教师可以在同学生进行交流时,加强对于PPT的应用,通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发现,并且帮助学生加强对于个人行为习惯的约束,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能够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还可以在PPT上进行留白处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班级生活经历,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复盘,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于问题的解决,因而能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

6.巧借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参与

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问题情境的应用,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且能够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地反思[4]。借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问题进行设置,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增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问题的解决。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行降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享受班级生活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在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的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可以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在明确了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在同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如,学生可以讲述“随地吐痰现象”、“乱丢垃圾现象”等,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实现同教师的互动。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进一步地提问:“在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时,你们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在明确了教师的提问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以实现对于正确三观的讲述。因此,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将不文明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也能够对班级管理的氛围进行一定地营造,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投入到班级生活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在班级生活的过程中,你们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对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制止呢?”通过这一问题,教师能够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由学生,供其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因而他们能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制止不文明行为办法的了解,并且实现对于“素质”定义的把握。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师在开展技工院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个人的榜样作用、对主题班会进行推进、引导学生加强观点交流、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以PPT的形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养成,巧借问题情境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因而能够推动学生在技工院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把握,还能加强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班会行为习惯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