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落实
2022-11-19李永卫
文 /李永卫
引 言
语文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解读则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初中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努力把握学科特点,开展良好的教育,倡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个性发展能力,不断建设开放型课程体系,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深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将学生培养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贯彻新课标的意义
新课标的出现使教育成了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能够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以主流文化的优势来熏陶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实现其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践行《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要求,也能为新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教育质量在现阶段达到的高度,从而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维度深化语文知识理解,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语文学习能力[1]。为了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人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明确其中的核心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解读新课标时易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语文学科的学习周期较长,能够为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保障。部分语文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会选择从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意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出现过度兴奋的状态,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但是缺乏有效引导,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一定限制。
(二)学科教育特点模糊
语文学科教育具有实践性、规律性,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馈,可进一步调整教学进度,丰富教学内容,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教育特点认知不足,未能做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困难,也没有精准地把握语文材料特点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旺盛,教师需要施以合理的引导,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知识,提升个性发展意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过度主导课堂教学,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至于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使其无法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
(四)课程建设相对滞后
课程建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学生和未来,注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如此才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出现偏差,未能注重课程建设,而是将精力放在了教材基本内容讲解上,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但是相对滞后的课程建设不利于其未来发展,难以推进语文课程变革[3]。
三、新课标在部编版教材中的落实策略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校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教育,而新课标的实施也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五育”并行发展。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与冬天相关的事物,并带领学生初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经历,并引导其结合老舍文章的特点辨析字形和字义,阐释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要求其用流利的普通话来分自然段齐读课文;接着,讲解文中叙述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思路,使学生明白各自然段之间的关联,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济南冬天的了解,提高识字、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度理解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在系统的知识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这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读古文,并逐句梳理翻译,使其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再介绍古文翻译的技巧,引导学生对文中突出愚公“毕力平险”的文字再次进行翻译,并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理解二人在移山问题中出现的分歧,结合自己的理解并从实际出发,谈谈对两个观点的看法;接着,鼓励学生再读古文,感受文中结尾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字,并说出把自然之力神化的意义,使其明白“愚公精神”能够振奋人心,在学习、生活中要直面困难,树立勇往直前的信心[4]。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例如,在讲解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阅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生词,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接着,教师板书思维导图,让不同的小组对照思维导图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再为其总结文中前两部分所叙述的内容,鼓励其对照思维导图来研究课文后两部分所叙述的内容,使之能够在合作学习中明白文中对冰塔林的壮美是如何描述的,了解藏北高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要想落实新课标,教师就必须注重语文课程建设,明确现代科技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技巧,不断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三顾茅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软件播放《三国演义》中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影视剧片段,并阐述三国时期“三分天下”局势的利弊,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接着,教师再讲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历,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标注刘备言行中体现诚意的句子,利用多媒体呈现关键的字词,让学生围绕刘备的言行讨论其“三拜”诸葛亮的诚意。最后,教师利用文中不同的比喻句来讲解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引申出“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典故,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旨,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中,不断开阔学习视野。
(五)课程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将原有的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为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教师在授课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征将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陋室铭》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先介绍古代文人墨客中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在讲述过程中将知识内容与历史典故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与印象。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展示两张不同的照片,一张照片的内容房屋装饰较为简朴破旧,另一张照片中的房屋装饰较为华丽,并就照片内容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更喜欢哪一张照片中的房子呢?可以说出你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大家都很喜欢装修华丽的房屋,那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更喜欢住第一间破旧的房子,而不愿意住第二间华丽的房子,大家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呢?”随后,教师可以结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羊角哀与左伯桃”等历史典故,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分析其中渗透的精神内涵,使学生认识到《陋室铭》一文主要说明作者不爱慕权钱虚荣,期盼自己能在这个污浊的世道中保持精神的清白和独立的生活态度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积极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文化品位。
(六)综合探究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其吸收、学习、利用所学知识的必要保证。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授课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学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阅读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为其后续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文章类型主要包括古代文言文、古代诗词、现代文、近现代文章、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无论用语还是创作形式都存在一定差别,部分文章类型之间时间跨度较长,阅读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授课中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感受文章中的内在情感要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前准备与《爱莲说》内容具备一定关联性和相似性的诗词文章,安排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陶渊明的《饮酒·其七》、韩愈的《马说》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手法,在大量同类型文章的阅读中总结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教师在学生阅读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知识思考哪些知识具备鲜明的借物抒情的特点,帮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今后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七)守正创新提升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个体的特征,结合其学习成长的特殊规律应用对应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相比小学生来说,初中生的思维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实践能力和认识周遭事物的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以多种不同的形式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为例,该篇文章的内容用语习惯与现代行为书写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对其描绘的场景缺乏生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理解该文章的难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复用多种形式,如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以小组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对文章的理解用现代文的形式重新描述文章内容,在描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文章原有的情感要素和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表演完成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鲁迅作为留学生的尴尬处境。学生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再去理解文章情感内涵,就可以理解鲁迅先生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孤独、压抑、不被理解的心理状态和成长历程,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度理解贯彻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剖析解读新课标时容易出现的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学科教育特点认知模糊、个性发展受到限制、课程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运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设开放富有活力课程等有效策略,将新课标在部编版教材中落实,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