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探究
2022-11-19夏延婷
文 /夏延婷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游戏化的观念越来越受关注。笔者对当下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一)游戏化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游戏化是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是学前美术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是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的法宝。将游戏与美术教学活动结合,可以避免教师单纯进行语言说教,解决幼儿难以理解的美术问题。教师灵活地运用一些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方式,能够使幼儿通过愉快的学习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对美的欣赏与理解能力,使其对艺术表现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激活美术创作思维,开发创造潜能,培养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1]。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并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依照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支持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大胆表现。游戏的形式与内容选择既要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拓展幼儿经验的作用。如果美术教学中缺少游戏,幼儿就缺少了自主性,美术教学活动就失去了灵性。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应尽可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使其尽情地展示自我,实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游戏化是解决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幼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机会。从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来看,幼儿园美术教学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然而,当下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背离了美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游戏化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培养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与美术教学衔接不当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重点在于“化”。“化”指的是一个过程,是将美术教学与游戏精神融合起来的过程,能够让美术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美术,使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因此,游戏与美术教学的“无缝衔接”至关重要,是整个美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仅仅把游戏用在美术教学导入部分或只作为物质准备是片面的。例如,在中班美术教学活动“有趣的蜗牛”课题中,教师用儿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在活动过程与结束部分依旧采用原有的对话引导方式,缺少了衔接的灵活性和整体性。
(二)教师对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认识不够
首先,目前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理解比较模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大多美术活动的主题、内容、材料、规则等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幼儿无法进行自主选择,因而会对教学活动缺乏主动性和兴趣。
其次,幼儿园教师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会对美术教学游戏化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如果对课堂的开发和创新意识不足,不能灵活地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则会降低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最终阻碍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最后,部分美术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偏重智育的培养而忽视美育,没有对美术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专业探究和科研精神。
(三)教师缺乏美术教学游戏化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从游戏隐含的目标出发,发展幼儿身体、认知、语言、创造力、社会性、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学前教育目标,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创作。但是,现在部分教师缺乏专业能力,不能将美育和德育、智育等各层面内容、目标进行灵活整合,忽略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只是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例如,有些教师仅仅把美术的发展视为美术作品的完成,忽略在美育过程中幼儿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忽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幼儿园缺乏对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支持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究活动,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创设适宜的美术教学环境是成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应积极创设与美术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和提高表达能力的条件与机会。
例如,在美术活动主题“春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园、本地的实际情况,带领幼儿去户外开放性的环境中,使其通过观察、触摸周围的实物来接受感官刺激,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美术创作,从而丰富其审美经验并提高其创作品质。美术教学环境的营造还要满足幼儿不同的创作意图,教师要利用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引导其积极探索创作素材,保证创作质量。
(五)家长对幼儿美术发展的认识有偏差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要求孩子参加美术培训班,希望他们的美术水平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并且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机械地训练。大部分家长都是从“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等角度,片面地评判幼儿的美术水平,这就违背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当孩子的作品达不到家长的预期时,家长就会质疑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会影响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游戏与美术教学的衔接
采用游戏化教学不是让幼儿单纯“玩耍”,幼儿的游戏需结合不同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应创设相应的美术教学情境,让游戏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导入、过程与结束阶段,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在进行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蜗牛”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儿歌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情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做蜗牛妈妈、蜗牛爸爸还是蜗牛宝宝,随后扮演儿歌中的蜗牛,背着自己的房子去旅游,在旅途中一边走一边看。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幼儿对这一场景进行自主想象并展开创作。最后,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幼儿以“小评委”的角色评价同伴的作品,互相交流意见,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游戏化理念
正确的美术教学游戏化理念是美术教学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指导着整个美术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对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理念进行实践与反思,以便进一步指导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一,应充分把握游戏对美术教学的作用,了解本班幼儿美术的实际水平,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
第二,应不断深化职业道德理念,坚持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障幼儿固有个性的健康成长。
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感受到温馨和愉悦,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使美术发挥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能力,既要了解美术学科的特点,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或制作美术学习材料,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教师要发挥教育机制,使美术教学活动更有趣一些、更贴近生活一些。
首先,教师要不断反思,制订专业的发展规划,定期进行工作总结,通过线下与线上的业务学习,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游戏资源,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思维、审美特点,确定适合本班的游戏化美术教学模式。
其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游戏和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有特殊需要(具有美术发展潜能和发展障碍)的儿童,并与其家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提高美术能力。
最后,教师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与资源,共同探讨更加适合的美术教学游戏化方案。
(四)幼儿园对美术教学游戏化提供支持
幼儿园应创设多元的美术教学游戏化环境,从室内与室外、物质与心理等不同维度丰富环境主题,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美术创作的主题。
例如,创设物质环境时,美术区的布置应从幼儿的审美角度科学地选择具有启发性的美术材料,完善三维空间,营造生动有趣的美术物质环境,支持幼儿多角度寻找创作灵感。在营造心理环境时,教师以关爱、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形成平等合作式的师幼关系,主动和幼儿讨论交流,认真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与游戏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喜欢模仿,教师可以在美工区准备种类少、数量多、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材料的体积不宜过小;中班的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喜欢尝试不同主题的游戏,教师就要准备种类丰富的材料,支持、鼓励他们丰富美术创作的主题,同时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新颖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大班的幼儿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一起讨论游戏的主题,有规则意识,会灵活地使用美工刀等工具,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共同完善美术创作细节。
(五)家园社合作,共同推进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
家庭和社会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扩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空间。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审美观念,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不仅要重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技能技巧和艺术活动的结果,而且要注重用美术游戏化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帮助幼儿消除消极的情感,使幼儿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
家庭、社会、幼儿园不应将幼儿做横向的比较或以幼儿美术等级衡量幼儿美育的发展水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与成人不同,他们独特的笔触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不要简单地用成人的审美标准评判幼儿,更不能用提供范画的方式扼杀幼儿想象力,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然的方法评价,把平时观察时记录的典型的幼儿行为表现和积累的幼儿作品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支持鼓励幼儿自评或分小组评价,让幼儿亲身参与评价。这样,幼儿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对象,能够加强对同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合作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不仅要重视创设适宜的情境,还要发挥游戏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融合幼儿园教育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目标与内容,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美术发展水平,依据游戏的特点、作用等做整体性规划。美术课程游戏化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探讨符合幼儿特点的美术教育方式。幼儿园、家庭、社会应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