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19郑雪莲
文 /郑雪莲
引 言
师生互动要求教师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并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突出学生“动”的作用。尤其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充分落实师生互动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热情,在愿意学、主动学的基础上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探索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优势作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1]。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势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
师生互动能够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等手段完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顺应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开展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体育技能。
(二)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落实师生互动理念,能够在新型理念的驱动下合理改进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二、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类型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的一对多的互动模式,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互动方法;二是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的模式。仅采用一对多互动模式无法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将两种类型结合使用,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双向信息传递,只有在沟通顺畅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对于学习欲不强、参与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其运动热情。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自由、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下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确保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处于平等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存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正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3]。
例如,在正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大家平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喜欢呢?”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在后续教学环节全身心地投入运动与锻炼,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实现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目标,显著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设计趣味体育游戏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作为支撑,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从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主观意愿,使其渴望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并提升自身体育能力。
首先,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把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设计趣味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趣味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加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互动[4]。
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注意把控教学过程,保护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提高体育活动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体育教学活动中事故产生的可能性。
例如,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跳远的正确姿势、发力顺序、动作要领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直观的示范,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引出“跳房子”的游戏,要求学生将单腿跳变为本节课所学的立定跳。为学生做示范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强化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让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参与过的与本次课程相关的游戏活动介绍给大家,从而打造高效互动课堂。
(三)分组合作,提供针对性指导
在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基础动作、做完示范后,一般选择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但在缺少团队合作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明显不足[5]。体育课堂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氛围就会沉闷,这是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的一大因素,不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观念,灵活采取分层教学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保障师生互动的范围及深度。例如,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进行均衡搭配,从而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会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游戏活动,形成正向的自我认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6]。
例如,在田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展开百米接力赛,小组成员自行决定分工,分析每位成员的优劣势,形成最佳搭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增强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长处、展示自我。这样的分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优势,使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四)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教师评价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师生互动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体育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以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学生,而应该在了解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抛弃“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发挥教师评价的指导作用,增强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7]。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从而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例如,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羽毛球比赛,将学生分成两两一组,进行混合双打。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有较强的臂力,因此在打球过程中很用力。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打球的力度进行指导,首先需要肯定打球时用力是正确的,但也要告诉学生打羽毛球并非使用蛮力,而是应借助巧力,这样可以避免在打球过程中出现胳膊拉伤等情况。也有的学生打球时候反应很快,但是力度明显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这样的两名学生分到一组,让力气小但是反应快的学生在打羽毛球时站在离网更近的地方,让力气大的学生站在其后。由此,学生能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参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组织学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师生互动不仅能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延续到课余时间,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基于此,教师应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在课下积极举办各项体育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延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体育学习效果[8]。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仅在体育课上进行师生互动的形式化体育活动模式。同时,多种体育活动展开的形式会促进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帮助学生形成体育探究意识。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让所有学生的特长都得以发挥[9]。
例如,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一支篮球队并开展校园篮球赛,让篮球技术较好或对篮球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成为班级篮球队的成员。而对于参与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组建一支班级啦啦队。树立明确的目标后,教师在课上应为篮球队成员讲解比赛中常用的战略战术、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并合理制订训练计划,组织开展技术练习,增强学生篮球比赛技能[10]。教师利用一些班级内小组赛的形式使学生提前准备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而率先找到应对策略。而对于啦啦队成员,教师则可以与学生共同编制一套啦啦操用于校园篮球赛的加油环节,让学生意识到哪怕不能上场比赛,也能通过为队员鼓舞加油的方式发挥自身的价值。教师要肯定每名学生对班级集体活动做出的贡献,使其感受到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乐趣。如此一来,在动机明确的情况下,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具备强健体魄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合理借鉴上述教学策略,同时深入探索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促使小学生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